文/余自农
离开“庙堂”两年后,顺应改革要求,上交了“坐骑”,按月领交通补贴。既减轻国家负担,又避免资源浪费。个人也方便自由。去远处可乘公共交通工具,亦可“滴滴”打车;三五公里路则可以骑“小黄车”。互联网改变世界,自行车也进入共享时代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有骑自行车的“童子功”。虽然几十年没骑了,而今捡起来,开始踉踉跄跄几下,但马上找到感觉,行走如飞起来。全球都在提倡减炭减排、绿色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骑共享单车,是支持“双减”的具体行动。所以,再骑上自行车还有满满的“意义”感。
自行车在上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最为普及。是人们交通出行最方便的代步工具。也是家庭“三大件”标配之一。就像如今年轻人结婚,条件好的人家以轿车作礼物一样;那时谁家孩子结婚有自行车相送,人们也会投来羡慕的目光的。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上班后买的。那时,上下班的自行车流蔚为城镇最常见的景观。外国记者最爱拍这种镜头,以表示中国的“特色”。其实,不仅仅中国是“自行车王国”,欧洲的荷兰也是“自行车王国”。上世纪末随团去欧洲申根国家考察,也有切身体会。不过那时,他们就比较讲究自行车的品牌,款式也花样翻新,不断与时俱进,普及运动型自行车。
没想到,“双减”又带来了自行车的“复兴”。骑自行车不是“不发达”的标志,而是一种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潮流相向而行的高尚行动。我是这么想的,应不算是“阿Q精神”吧!但在部分人的眼中,还是不屑于骑自行车,热衷于小汽车。固然有“攀富”的心理作祟,但还有自行车技术和文化落后的因素。
人们会问,我国不是自行车王国吗,怎么会技术落后呢?其实,自行车的核心技术我国并不领先。习惯每天看《参考消息》,有报道说,受疫情影响,国外部分自行车零件厂被迫停工或减产,一些高端零部件交货期已延长一年多,导致国内的中高端自行车短缺,中国自行车产业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暴露无遗。
中高端自行车是未来自行车的一个高强度竞争领域。但素来有自行车“心脏”之称的高端零部件——变速器、传感器等,通常由世界知名自行车品牌、专业电机企业等掌握,直接的说吧,是被日美所垄断。而这恰恰是自行车产业链上的利润核心,占到了整车价格的40%左右。
“一声叹息”!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消费市场,却没有培育出世界顶级的自行车产业来!作为再出发的“消费者”,自然也有些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