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17日,我在安徽省蚌埠市出生,5岁以后在丰县(山东省,1953年前;江苏省,1953年后)生活。我儿时多病,父母皆忙,由祖母看护。其时家境尚好,常被祖母带去戏园听戏。在我的记忆中,戏园里有好多小吃,也好玩,至于唱的是京剧、拉魂腔(柳琴戏、泗洲戏)还是梆子戏一概不知。耳濡目染,就这样,我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近照
我是在丰县中学读完初中、高中的。初中时代,每次姑母从淮南市来丰探亲,我都闹着让她带我去人民剧场听戏,什么拉魂腔的《周公赶桃花》、梆子戏的《反徐州》、四平调的《站花墙》等都有印象。高二暑假期间,听一家“小窝班”(农村民间小戏班)唱戏,一个小花旦的表演让我流连忘返,近邻马奉理竟动起为之说亲的念头。好在家人坚决制止,否则真不知我此生会如何度过。
那时候考大学,填报志愿都由班主任代庖。我因为各科成绩皆可,被填报考理工科,为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录取。因为升学、生病、文革,很长时间无暇顾及戏曲,只是随大溜听听、唱唱“样板戏”而已。
直到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其时我在六机部6214厂参加三线建设,终于可以弃工从文,我选择了唐宋诗词与元明清戏曲小说方向备考。于是古代戏曲进入我的视野,但昆曲究系何腔何调,无有一人可以请教,也找不到专业类书籍能够索阅。
幸好丰县老乡、厂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王庭箴兄手头有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版《汤显祖集》送我使用,这才解了燃眉之急。该辑第三、四册为戏曲集,由钱南扬先生校点。因此,“临川四梦”成为我学习古代戏曲的入门。
作者硕士论文《赵氏孤儿剧目研究》封面
1979我回到家乡在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读研,专业是中国文学史,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戏曲小说,硕士论文为《赵氏孤儿剧目研究》,从此进入戏曲尤其是昆曲的学术殿堂。
撰写硕士论文期间,围绕赵氏孤儿剧目演变,纠缠在杂剧、南戏、传奇、昆曲、花部之间,必须从套数、曲牌(引子、过曲、尾声、集曲)去分析文本与声腔,很想能够听听昆曲是什么感觉。
1981年9月底至10月19日,为撰写硕士论文,我与邓瑞琼师兄在北京读书。其间一日(因为该时日记丢失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到广和剧场观听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牡丹亭》,算是第一次听到实体昆曲。
该剧马少波为艺术顾问,叶弢、傅雪漪做剧本整理,执行导演为马祥麟,作曲为傅雪漪,董瑶琴饰春香,蔡瑶铣饰杜丽娘。邻座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郭亮,郭先生是知名编剧,我们向他请教了不少昆曲常识。
1991年4月20日与郭汉城于吉祥戏院
平心而论,我没有听懂所有唱腔,冷僻曲牌甚至不看字幕不知所唱何字。那种吴侬软语式的水磨调与我听过的地方戏曲差别太大,令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是我第一次在剧场观看昆剧演出,谈不上喜欢,只是专业需要,但毕竟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了昆曲。
1983年6月4—29日,我到北京图书馆古籍部(柏林寺)、首都图书馆(国子监)、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资料室(东四八条)读书。其时我已在徐州市文化局工作, 6月12日晚,去广和剧场观听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玉簪记》。
该剧由宋词改编,艺术指导为周传瑛、张娴,胡锦芳饰陈妙常,王亨凯饰潘必正,黄小午饰张孝祥,林继凡饰香公。此系首场演出,但仅卖出二三百张票。有些人没有听到底就离开了剧院,我自然坚持到了最后。
盖先师王进珊先生偏好《玉簪记》,尤喜《琴挑》一出,曾命我分析其【懒画眉】【朝元歌】对小生与贴角色的塑造作用。我当时所交作业只是就曲辞立论,先生要我再从曲牌选用方面增加评析,这是个文学加音乐综合问题,当时我没能完成。
偕潘慎与王进珊先生、唐采湘师母合影于徐州王府
这次我还真的听出一点门道,在【懒画眉】阶段,潘、陈二人尚是愁闷难谴而不失品量含蓄;在【朝元歌】阶段,已是风清月朗、把调情意而错落有致、跌宕起伏。此一折唱工戏,真乃缠绵婉转之音、抑扬顿挫之腔,昆曲的音乐渲染描绘绝非一般花部音乐所能比拟。这场演出使我好像一下子开了窍,至少令我对昆曲增加了爱好。
1983年6月23日晚,去广和剧场观听北昆演出《西厢记》。该剧由马少波改编,李紫贵导演,傅雪漪作曲,蔡瑶铣饰崔莺莺,徐凤山饰张君瑞,董瑶琴饰红娘。剧场仍只有二三百人,但似乎整场无人退席。
此前一日,与周传家相识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传家兄正随张庚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翌日,与卜键相识于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卜键兄正随祝肇年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复一日晚,我们三人小酌于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部卜键宿舍。
席间,说起昆曲,皆认为好看难懂,乃专其业者所可为,但既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则舍昆曲其谁?说来也巧,后来我在徐州市文化局做局长,传家兄到北京市戏研所任所长,而卜键兄亦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中国文化报总编辑,皆要与戏曲研究相伴终生。
1994年7月3日与张庚于北京张府
1989年三四月间,为迎接6月15—20日在徐州召开的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曾计划为会议准备一场昆剧折子戏专场。当时通过江苏省昆剧研究会联系江苏省苏昆剧团演出,并决定届时由常务副会长顾笃璜率队来徐。后因故未果,直至1999年才弥补了此一遗憾。
1989年2月1—2日,海峡两岸明清小说金陵研讨会在南京召开。2月3日晚,会议组织去朝天宫江苏省昆剧院排练厅观听折子戏专场,所演散出为《打虎·游街》《防鼠·测字》《燕子笺·狗洞》《游园·惊梦》。
1990年12月7—8日,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与扫黄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12月8日晚,会议组织去人民剧场观听黄小午、林继凡、胡锦芳主演的昆曲折子戏。
1991年4月16日晚,去北京人民剧场观看江苏省昆剧院首演《桃花扇》,石小梅饰侯方域,荣高棠、张庚、郭汉城等与观,仅三成座。
1999年11月14日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专场演出与张继青于徐州市中山堂
1992年10月18—20日,,92中国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19日晚,会议组织观听江苏省昆剧院折子戏专场(张继青演出《牡丹亭·寻梦》《烂柯山·痴梦》、胡锦芳演出《疗妒羹·题曲》《铁冠图·刺虎》)。
至此,至少七次的观听昆剧演出,对昆曲我经由学习需要到自愿聆听的转变,从一窍不通到朦胧懵懂到有所开悟到略知一二到有所期盼,循序渐进,但距离感知其三昧尚有一大段行程。不过,深不可测的昆曲(戏曲)已经极其强烈地吸引着我,使我逐步确立了为之奉献终生的意愿。
1995年2月我从徐州市文化局局长左迁徐州教育学院院长,这一极不自愿的调动,却既回归了教学与科研又成全了我的昆曲梦。
2006年3月与曾永义于广州
此时已是1999年,参见《我组织的昆剧演出与昆曲教学活动》。
吴敢 2020年4月12日初稿, 2022年10月22日定稿。
附:《我与戏曲》目录壹:我与昆曲
一、我早期听过的昆曲剧节目
二、我组织的昆剧演出与昆曲教学活动
三、我参加的昆曲研讨与演唱一体活动
贰:我参加的古代戏曲学术会议一、首届中国古代戏曲学术讨论会
二、第一届西域喜剧美学研讨会
三、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戏曲与古代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四、庆祝徐朔方教授从事教学科研55周年暨明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五、庆祝徐朔方教授从事教学科研55周年暨明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六、首届曲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散曲研讨会
七、第三届中国戏曲学术研讨会
八、纪念王季思、董每戡百年诞辰暨中国传统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九、中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
十、第七届全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
十一、第八届全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
十二、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
十三、中国戏曲剧种发展史学术研讨会
十四、2014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十五、第六届国际南戏学术研讨会
十六、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典戏曲学会2015年年会
十七、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去世四百周年暨徐朔方先生去世十周年纪念会
十八、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四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十九、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五届年会暨2007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叁:我承办的戏曲曲艺学术活动一、中国戏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
二、1991年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三、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
四、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
肆:我组织的戏剧联谊活动
一、新创作剧目《瓜棚风月》《新台啼血》观摩演出
二、徐州市戏曲导演学习班
三、首届苏鲁豫皖柳琴·泗州戏剧节
四、为金学会议组织的专场演出
五、徐州市京剧团40周年团庆与佟韶音、宋长荣联袂演出
六、江苏省梆子剧团40周年团庆与张虹获得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伍:我观听过的其他名家演出
一、20世纪80年代的名家演出
二、20世纪90年代的名家演出
陆:我对戏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