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他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于是,两人结伴同游,次年夏天,两人又在东鲁会面,每日携手同游。直到秋天,杜甫西去长安,两人才分手。于是,李白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我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如今高卧在沙丘城下思念你。当朋友杜甫西去长安之后,诗人的生活状态就发生了转变,由友爱欢快变为孤独寂寞。于是,诗人开篇便自问,我来到这沙丘城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一问,蕴含着几分难言的恼怒与自责。少了朋友的陪伴,诗人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于是,他只能在沙丘城中百无聊赖地“高卧”,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沙丘城边有棵古树,从早到晚都奏响着秋声。诗人身处沙丘城,可是,他的整颗心都随着朋友去往了远方,于是,对周围的环境已不再敏感,面对整座沙丘城,他也好像别无所闻、别无所见。吸引他注意的,只有城边的一棵古树,此时,已木叶萧疏,从早到晚不停息的秋风,使古树无时无刻都在奏响着秋声,使诗人感到寂寞凄寂。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鲁地的酒味淡薄难以使人沉醉;齐地的歌曲中徒然有浓郁的情感。于是,诗人试着借酒浇愁,希望能够大醉一场,暂时抛却思念之情;他也曾试着高唱多情齐歌,试图获得心灵的慰藉。可是,思念是如此深沉,鲁酒无法使他消愁,齐歌也无法使他忘忧。于是,诗人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相思之愁。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对您的思念就像眼前的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向南奔流寄去我的思念。汶水自沙丘城下,向西南方向奔流。诗人怀着相思之情,面对着一川浩荡的汶水,顿时觉得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就像这一川汶水一般,浩渺无际,无形的思念马上就有了具体的形貌。这份相思,随着滔滔汶水,追随着朋友一路向远方。
诗人与杜甫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盛事,他们把彼此视为知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当他们分别之后,一向放荡不羁的诗人也觉到伤感,只能把这份相思寄托给滔滔汶水。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友谊最美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