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在三更,用衣服挡住灯光,为惠能解说《金刚经》义。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因此,五祖将衣钵传与惠能,惠能为六祖。为防止他人伤害惠能,连夜将惠能送走。然而,支持神秀的僧人们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便组织数百僧人们前去追赶,夺取衣钵信物。其中有一个僧人,叫陈惠明,出家前是四品将军。因为身体好,所以率先追上了惠能。《坛经》中记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这段文字中,出现两个疑惑:其一,惠能面对那些追赶他、欲夺衣钵、并且极有可能伤害他的人,为什么敢将达摩的衣钵取出置于石上?其二,衣钵不重,为什么惠明提掇不动?难道真有神明相助,突然之间衣钵重如泰山?答案在《坛经》中。对于第一个疑惑,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惠能在弘忍大师处磨练了八个月。这期间,对寺里的师兄师弟们是有所了解的;同时,惠能已经明心见性,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会有透彻的认识。因为衣钵为表信,不是靠力量可以得到的,夺取衣钵为恶行,那伙人终是做贼心虚,断不敢一人前来,一定会与其他人结伙同往。见惠明一人追赶过来,就知道惠明与其他师兄师弟们有区别。另外,这位惠明师兄,出家前是四品将军,已经是不低的官䘵。能够放下这么好的官职,选择出家修行,说明他追求真理的愿望是真实的。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惠能在
自己不能逃脱时,就将衣钵置于石头上,暗中观察惠明如何处置。对于第二个疑惑,惠明见到了衣钵,为什么会出现提掇不动的现象?是衣钵突然重如泰山吗?不是的。原因如下:惠能听到惠明呼唤,说
自己是为法而来、非为衣钵,便从草莽中现身,端坐石上。惠
明请求惠能说法。惠能便让惠
明屏息静心,心中不生念头。这样过了挺长的时间,惠能就突然说话了:“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因此便大悟。上面这段故事中就有答案。为什么“不思善恶”就能让惠明大悟?因为惠明刚才在心中经历了惊涛骇浪般的善恶斗争。惠明追上了惠能,表面上是为了衣钵而来。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存在对真理的渴望。面对着代表六祖的信物(衣钵),惠明伸手是其行为的继续。但是在伸手可及的情况下,内心里突然良心发现,知道这个东西自己不应该得到,伸手触及都是罪过。所以,手伸了出去,但不拿取,僵持在那里,因此提掇不动。惠能用善、恶点化惠明,恰恰说明了惠能已经看透了惠明的内心,知道惠明刚才在内心的善、恶的斗争,清楚最终是其善心战胜了恶念。惠明在亲身经历了善、恶的斗争后,更能理解惠能“不思善恶”的真谛。当惠明将善恶都放下时,明白了自己的心,便有了言下大悟,从而有了后面的话:“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面对惠明只身追来,惠能敢将衣钵置于
石上。惠明面对
衣钵,不是提不动,而是在自己内心里正在“取”与“不取”中做着艰难的斗争,最终决定此
衣钵不该取。在这个善、恶斗争的过程中,惠明的手一直伸在衣钵前,僵持在那里,提掇不动。并不是神明相助、衣钵突然重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