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56章 暨 能量月祝福连载14
十、学道,要放下亲疏分别原文:“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亲”指贴近;“疏”指分开。
这是延续“是谓玄同”继续展开的,玄同就是道,大道无私,对万物一视同仁,全无分别。
但人有私,会按自己的认知区分亲疏远近,于是将浑然的整体割裂为残缺的个体,将天赋的力量封印于自私的心中。所以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人能放下分别执著,是极高的智慧。心胸有多宽广,力量就有多强大。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中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能容万物,所以周流天下,无所凝滞。
学道,一定要消融分别心,分别心最坏道,是切割整体的利刃——分别心越重,我们就与整体距离越远,与真相距离越远,与自己的力量距离越远。
学道,不必对外物有亲疏远近之分,要立志在“静”——好事来了,我也接受;坏事来了,我也接受。不以得赞誉为乐,有人夸奖时心生惭愧,事做成了推功于人;也不以遭毁辱为哀,有人折磨时不但接受,而且还很感恩。
从古至今,道不远人,唯人远道。事无好坏,全看人心做出什么判定。
不是遍访名师,或整天跟着老师,人就能得道。
学道,确实需要师父领进门,但修行只能靠个人。
因为,道是真相、是信息、是力量,道不在外面,只存在于每个人的清净自性中——若向心外去找道,永远无缘见正道。
学道,就是学道的浑厚淳朴。修道只需专注于点亮自己的神性品质,只要光明闪耀,黑暗就将被驱散。
明白这个道理,人就坦然了,坦然是最幸福的。
当仁义亲疏这些概念不能绑缚内心时,我们的境界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