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剖析(下)
每种结果,都需要找到本质之因,唯有这样才能发其所火,利其所器。
(5)
2009年,创业失利从厦门回到广州,在一家公司上班后,每当听到下属汇报坏结果的时候,要么训斥,要么批评,要么不理不采,让他们自己承担责任,所以来汇报的人逐渐变得越来越少,而且对我的指令越来越不执行,经营管理威信丧失,也使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僵。到最后,即使有人进行工作汇报,大多数都是在附和,甚至是马后炮,等到管理失效时,局面早已变得不可收拾。许多消息我是通过某些偶然才发现的,而不是通过下属工作汇报得知的。
当时我隔壁办公老李整天对下属骂骂咧咧的,有时候把下属骂得一无是处,却他的团队成员还是一如既往地和他好,他们的沟通交流很是顺畅,甚至有些员工被骂了还感到十分自豪,这让我很是迷茫,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
请求他让我在旁边观摩向员工发火,没想第二天,让我去他办公喝茶。大概过了半小时左右,一位与他年龄相当的下属敲门进来汇报工作。
下属:李总,本月7日那个客户没有按时打款过来。
老李:哦,能详细说一下吗?
下属:……
老李站了起来,盯着他提高声音:不骂娘都不行,第二天及时提醒,会有这回事!看你这副熊样,心里就有一股气,怎么处理!
下属:……
老李:对你的错误,自己买单!我买督促不到位的单!补充一句,这个错误不应该在你老业务身上发生。
当时,我甚是尴尬,看着他们不如何是好。
突然老李话锋一转:第二天忙什么事忙忘这么重要的客户?
下属:李总,那天打二次电话,客户都没有接,然后我就忙活动策划事情。
老李:确实有点冤,但也没及时向我汇报嘛。
……
见了他下属走后,便询问他。
我:“对于下属的错误,没有听完仔细的汇报,就发火,是不是有点不妥?”
老李:“不,我发火,是找到了关键归因。但如果把他们所有的话听完,脾气都给折腾完了,又从何发火呢?”
我:“原来如此。可是,事后对下属再问一些原因,难道不是多余吗?”
老李:“不,关怀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在向我汇报之前,肯定已经预想到我会向他发火,考虑过很多借口了……”
我:“理是这个理。”当时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观点,直到听见他下一句话,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老李:“老冯,刚做管理者的时候,不是经常发火吗?可是为什么现在不敢了呢?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好发火的技能。管理时间越长,发现员工错误时,需要很大勇气才敢发火。而且,每次发完火后,还担心员工有情绪变化,想办法去安慰吧!既然这样,还不如找到发火关键归因,点醒对方去处理,并即时关怀,不是更好吗?”
确实如此。仔细想想,凡是优秀的管理者,都有会有成熟的发火逻辑。你不妨想想自己以前,向优秀上级汇报坏结果时,都会受到他的发火,然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时,特别容易记住他所发火内容,从而把坏结果发生改变。况且,一般情况下人犯错以后,肯定一直都在反省,却不知道从哪一方面着手。考虑到这一点,难道不应该先对前来汇报的下属进行重点归因突出提醒吗?
可能有人认为,对犯错的下属要先慰问,这样实在太惯着了。为此,可能会培养下属成“桶娄子”高手,因此应该重视提醒“因为犯错而陷人困境的下属”关键归因在哪,从而让他勇敢地面对坏结果去改变现状,获得好的结果。
(6)
发火关键在于,上司对计划与目标的掌握,在听下属汇报时,发现认为与计划、目标重点相左,就可以发火,并把这一点确认为坏结果的重点归因。一旦勃然大怒,令下属心生畏惧,下属就有可能深刻记得这一点归因,并尽可能地会考虑如何摆脱这一归因,从而使自己采取一些行动,去改变这种结果。
但对关键问题刻意隐瞒,或者把事情本末倒置,最终导致上司得不到正确的信息的,上司的发火就要谨慎一下,能不发不发,一旦找到结果本质归因时,那就要发出雷霆之火,甚至是杀一儆百。
因此,在归因不明确的情况下,上司需要尽可能设法让自己保持平常心,认真聆听下属汇报坏结果的相关信息,虽然下属也会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但一般都知道自己犯了错,已经做出反省,并较为全面地向上司汇报。
所以,作为上司应该先造火势,引导下属额外汇报的信息,特别是对他自己不利的信息,并听听他本人对坏结果的想法,确定本质归因后,最后发火加以指点改正的方向,让下属对坏结果进行改善行动。
只要上司能这样做,哪怕是发了雷霆之火,能起到如下作用:会让下属感到可以接受,对坏结果的负罪感也会减少许多,从而让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让自己轻松许多,按着上司引燃势对坏结果进行全力改变,最后让问题也会尽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