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峰石:
体型巨大的玲峰石高过6米,宽约4米,在石下仰望,它如真山高耸在眼前。
玲峰石共有包括穿孔、半孔和缺口在内的84个孔窍,超过米芾“皇山石”有81个孔穴的记录,乃自然造化的奇宝。
由于孔窍密布,玲峰石穿风透月,月亮升起时,月光透射水面,波光粼粼。风儿刮起时,孔洞发出鸣响,乐声阵阵,俨然天成的巨型乐器。而且风力和风向变化时,声音旋律迥然不同。
玲峰石立于圆明园大型藏书楼文渊阁前的池塘。乾隆对这尊采自京西大房山的北太湖石爱之至极,在石头上部正中刻有他御题的石名 “玲峰”,在石头下部刻有他的御制诗文:《题文源阁作》、《玲峰歌》和《再作玲峰歌》,以及其它大臣的赞咏诗词。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文源阁被焚毁。到1923年,在荒芜的遗址上,只剩下饱受蹂躏却依然矗立的玲峰石和文源阁记碑。
残存的玲峰石依然是至宝,它成了两伙不法之徒的盗抢目标。他们争抢时,互不相让,起了我不能拥有你也别想得到的歹心,竟用炸药将其炸为数段,玲峰石最终倒塌成至今仍然散落在遗址荒草间的一地碎石。
呜呼!现在要想看其昔日尊容,只能通过美国洛克菲勒档案中心收藏的这张老照片:
文峰石:
文峰石高约5米,宽约2米,为产自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它立于故宫景福宫前的汉白玉八角须弥座上,石下部刻有乾隆百感交集的《文峰诗》。
文峰石被乾隆视为玲峰石的孪生兄弟,因其遍布孔洞,嶙峋伟岸,乾隆将其置于故宫的“景福宫前镇枢纽”。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作《文峰诗》抒怀,他在诗前注曰:“昨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渊阁,既为之歌,兹以其副置于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
乾隆《文峰诗》:“物有一兮必有偶,伯兮叔兮相与友。玲峰既峙文渊阁,文峰讵复藏岩薮!贲然肯来树塞门,景福宫前镇枢纽。是处拟为归政居,老谢远游迩斯守。皇山较之实卑之,却笑犹堪拜米叟。巨孔小穴难计数,诡稜奇[0370]自萦纠。西山去京无百里,车载非关不胫走。洞庭湖石最称珍,博大似兹能致否。宋家花石昔号纲,殃民耗物鉴贻后。岂如畿内挺秀质,弗动声色待近取。抑仍絜矩于人材,政恐失之目前咎。设因文以寓词锋,姑俟他年试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