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节。
年少的时候,很容易被节庆所绑架,比如光棍节的时候,一意想要脱单,似乎在人前出双入对就是一种成就。
在生物界,雄性动物的成功似乎就是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那个时候,在节庆氛围和荷尔蒙的驱动下做了很多愚蠢的事,至今后悔。
人生的目的究竟为何呢?
真正的爱是自然的流露还是需要展示给别人看的呢?
我不知道。
今日看了一首苏轼的词:
菩萨蛮·七夕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读不尽的诗书,作为中国人,七夕读到这样的词,即便自己无法品尝情人相会的甜蜜,但读这样的诗词也是一大享受。
向来不按照平仄写诗词的我,按照上面的平仄也填了一首,属于应景之作,水平是很差的。
《菩萨蛮·七夕》雷电春城七夕并,山盟海誓几人定?莫道聚时多,世间睹面少。生涯长渺渺,年月催人老。还惜此时心,明月照古今。
之前看到一句话,叫:“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在中国的神话里,有一个叫月老的神仙专管这个业务,世间的男女被手中红线一绑便再也分不开了。
现在时代进步了,性别卡得也不是那么死了,也不知道这月老的业务线有没有与时俱进。
如果是善缘,那么一辈子琴瑟和鸣,这就叫婚姻生活幸福;反之,如果恶缘深重,却又一辈子分不开,那就被形容为“钝刀割肉”,说那种感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但世间夫妻,恐怕还是吵吵闹闹过一生的为主流吧。
之前问一个老哥,婚姻啥感觉:对方说搭伙过日子罢了。
之前有一段时间,“佛系”很流行,但那种“佛系”有点像犬儒主义。
但真正的佛家认为人间的这种种是不值得的,认为三界如火宅,其中诸事让人耽执,不得解脱。但真正的菩萨发愿要度尽众生的出发点是这样的,假设前生存在,在无尽的轮回中做过我们妻子的人的骸骨堆积起来的高度早就超过须弥山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是故,菩萨对众生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意在劝人不要执着,但是否完全反对世俗生活呢?不是。在袁焕仙先生答弟子问中有这么一句,说:学人正参禅时,孩子哭,妻子闹,还参得话头吗?袁先生说,观音、势至一起来接引你还不高兴?
此世界名娑婆,我们渺小人类在这颗星球上度过百十年时光,当中有七情万念。此世界有瘟疫战争,总体来说是不完美的,被称之为秽土。
因此,我常想,释教学说的积极意义在于,前提是其不被误解解构为“佛系”的话,将此身做梦中身观,做戏身观,则于世间种种便不会如此执着了。
但看到那些好的包含深情的诗句还是会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