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三国:建安二十年风云,及后续汉中之战时益州士人为何积极支持刘备?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这一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之间的军事行动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

当年三月到十一月,曹操亲征汉中,张鲁先逃后降,曹操据有汉中。

当年九月,还有“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曹操“於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又名义上占据了益州东北部的巴郡。


这相当于曹操遏住了益州势力北出的道路,且已经占据了益州的州郡,随时可以威胁或直接进攻益州。

虽然后来曹操没有听从司马懿、刘烨等谋臣的建议,继续向益州腹地进攻,只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守卫汉中,自己撤了,但对益州刘备势力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而同时期,刚刚占据益州没几个月的刘备在干嘛呢?他亲率五万大军跑到荆州支援关羽去了。

因为孙权找占据了益州的刘备讨要南郡,被其拒绝,孙权一气之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于是,“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准备跟孙权开战。

恰恰这时刘备获知曹操已经占了汉中,吓得赶紧跟孙权签订和平协议,双方进行了“湘水划界”,刘备率大军回到成都,准备应对曹操一方可能的威胁。

在回成都的路上,“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於瓦口,破郃等”,刘备夺回巴郡,把曹军势力全部赶回了汉中。

而孙权在和刘备这边签订了协议,解除了荆州方向的威胁后,于当年八月就亲征合肥,然后经历了“逍遥津之战”的大败。

孙权虽然在合肥打了败仗,但他早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就攻破皖城,控制了江淮南部,随时能卷土重来,对东线曹军的威胁依旧存在。

这或许也是曹操没有继续深入益州,而转头撤退的原因之一,因为曹操回去稍作休整后,就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十月出兵征讨孙权。


大篇幅谈建安二十年时三方的军事动向,主要因为这是曹、刘之间打响汉中之战及曹操在汉中失败的前奏。

曹操占据汉中后没有继续给刘备压力,刘备赶紧在荆州方向跟孙权妥协,孙权在东线给曹操压力,让刘备有时间布局,都关系到后来汉中之战的成败。

东线曹操和孙权准备大战,西线这边,缓了一口气的刘备就开始了积极争夺汉中的战争准备。

此时的刘备占据益州的时间不长,理论上应该先休养生息,但汉中太重要,是进出益州的门户,不可能一直让曹操一方占据着。

和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必将是举国之战,需要动用刘备麾下几乎全部的军力、财力、民力等,这需要势力范围内绝大部分阶层的支持。

刘备麾下的元老派和荆州派自然毫无问题,刘备指向哪,他们就会跟着打到哪。

原益州上层势力中的东洲派(以从益州东边州郡流入的士人形成利益集团而得名)也没什么问题,对于益州来说,他们其实也是外来者,刘备夺益州,东洲派功不可没。

也是东洲派中的法正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正式向刘备诉说厉害,提出了夺取汉中的建议,“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

但刘备既然以益州为根基,就不能忽视益州人的想法,要想以举国之力对抗曹操夺占汉中,益州人自然也要出力、出钱、出人。

益州人,或者说关键是掌控着本土大部分资源的益州士人的态度,对于刘备的支持至关重要,而刘备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这里面其实还有赵云的一份功劳。


刘备刚刚夺占益州时,“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这些田产房屋从哪来?自然是要占当地士人和百姓的。

是赵云力劝刘备不要这么干,他提醒刘备“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赵云的这个举动帮助刘备收获了相当一部分士心和民心,没有让刘备成为益州人痛恨的侵略者。

加上刘备积极任用益州士人、豪族,如严颜这样到死都不愿为刘备效力的人也不予以加害,渐渐也就收服了益州的士心、民心。

益州士人既然初步认可了刘备,对于刘备掌控下的益州的安全自然也就上心了。

早前刘备在荆州跟孙权对峙并得到曹操占据汉中的消息后,黄权就赶紧提醒刘备:“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而在刘备在汉中跟曹军对峙,力有不逮并急需后方支援兵马、钱粮时,也得到了益州士人的大力支持。

当时刘备写信给诸葛亮,要求诸葛亮凑集兵马钱粮支援,诸葛亮本人自然是坚决支持,但兵马钱粮却不是他想支持就能变出来的,还需要益州士人和百姓愿意才行,不能强征。


于是,诸葛亮拿着刘备的信去找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杨洪,是益州士人中的代表人物。

杨洪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不如黄权、樵周等人响亮,但这个人是个能摆平益州各方面势力的大能。

在《三国志》中关于他的介绍中,说他“刘璋时历部诸郡”,他在益州辖下的很多州郡内任过官。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要么就是讨人嫌,在哪都干不好,只能到处迁徙为官,要么就是某种能力极强,能和各地势力和谐的打交道,哪里有麻烦就派他去哪里摆平。

史书没有记载杨洪是讨人嫌的那种人,那他大概率就是后者,否则,诸葛亮也不会拿到刘备的信后,谁也不找就找他。

显然,杨洪能有说服大多数益州士人支持刘备的能力和方法,他本人的表态至关重要。

杨洪也没让诸葛亮失望,直接表态蜀中要上下一心参战:“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杨洪的表态意味着益州本土势力也要全部动起来,开始全力支援在汉中前线的刘备,“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这才是真正的举国动员。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汉中之战结束,曹操撤军,刘备在益州各方势力的全力支持下获得了胜利。


刘备最后能打赢汉中之战,不是因为军力强过曹操,实际上把曹操耗到主动放弃汉中争夺战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益州本土势力的支持才是重中之重。

要说当时益州士人对刘备已经完全归心也不太可能,毕竟时日尚短,他们全力支持刘备,大概还是不希望再次遭遇战乱。

益州本土势力自古以来就显得比较保守,只愿躲在益州享清福,益州又有成都平原可依靠,不缺少粮食,把大门一关,要多悠闲有多悠闲。

刘备夺占益州时,益州人已经经历过一次战乱,他们估计不想再次经历,和刘备相处一、两年后,觉得刘备还行,要是换了曹操,还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秉性,万一是个残暴的人就麻烦了。

所以,益州士人虽然后来不是怎么支持蜀汉集团北伐打出去,但对于保卫益州本土还是很上心的。

杨洪也说如果汉中丢了,就是“此家门之祸也”,刘备要关上这扇大门,他们是甘心情愿出力。

后世宋朝仁宗时期,有个经常科举落第的老秀才一气之下作的那首反诗中描述的“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其实就是古代益州人的真实心情反应。

不想再次经历战祸,希望躲在益州好好过小日子,大概是益州士人在感激刘备的怀柔政策外,还全力支持刘备争夺汉中的主要原因了。


刘备当然因此获利,他想夺占汉中,对益州人来说还是守卫家园,等到蜀汉要攻出去时,益州士人就不那么好说话了。

刘备要征讨东吴时,秦泌出来反对,诸葛亮及其接班人们要北伐,樵周这样的蜀中大佬也反对,邓艾打到成都城下时,樵周力劝刘禅投降,到那会,他们可没“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心态。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上一篇:关羽走麦城,张飞有没有能力救援?三个因素决定了,他没法出兵救
下一篇:成语典故:瘦羊博士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