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人人都知林徽因,却不知其父林长民

一更历史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阀郭松岭在“反奉战争”中失败,被迫携带家眷及亲众数人逃跑,张作霖派王永清携骑兵追赶。

郭松龄一行几十口人逃跑速度不快,王永清的骑兵轻装上阵,两方距离越来越近,随即爆发一场混战。

**弹不长眼,郭松龄队伍里有一名年近五旬的中年男子突然掉队,他毫无战场经验,只得抱头鼠窜到路中央的一辆大车底下。

结果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逃往辽宁省新民市,那名躲在车底的中年男子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终年49岁,遗体被带回奉天(沈阳)。

几日后,该中年男子的好友,中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政治教育家梁启超为其处理了丧事,亲写挽联“天所废,孰能兴,十年补葺艰难,直愚公移山而已……”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林长民,他的女儿就是林徽因,堂弟是林觉民、林尹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但这么多年来,大家只知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却鲜有人知晓林长。其实他也曾是风云一时的人物,还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林长,出生于1876年,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父名讳:林孝恂,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考中进士,与康有为同科。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历任浙江金华、安吉、杭州等地知县、知州。

林家乃福州当地名门望族,家风淳朴、后辈子弟皆喜好读书、成绩不俗。林长民的堂弟林觉民、林尹民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乃中国同盟会主要成员,后参与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青年时期的林长民饱读诗书,与父亲一样,他是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的秀才。

父亲希望林长民再接再厉,争取考上个进士或者状元,但林长民却毅然放弃科举,转而苦学英文、日文。

万幸,林长民的父亲较为开明,主动为他请了两位外国老师。林长民自幼聪颖过人,经三年刻苦学习,于1903年独自编撰一本名为《西方东侵史》的书籍。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林长民只身赴日留学,一年后返回国内,进入杭州东文学校学习。同一年再赴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潜心攻读政治、经济。

20世纪初,各国豪强觊觎中华,热血男儿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当林长民赴日留学时,他的堂弟林觉民、林尹民正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开展各项革命工作。

林长民有所耳闻,他认为:“政治家须有容人的度量,中国前途未知,凡从事革命工作必须求同存异。”

由此可见,林长民并非只知埋头苦学的“书呆子”,他对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

赴日留学期间,林长民抽出课余时间练习书法、诗文。期间,林长民与汤化龙、陈博生等好友前往日本东京进行考察。

三五好友结束完工作后,互相邀约饮酒作诗,林长民结合自己留学日本的经历,笔走龙蛇写下一首长诗,在场众人连连叫好。

之后,林长民从日本学成归国,先在福州老家创立福州政法专门学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林长民只身前往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传革命。

政见不合,林长民时常与同盟会人发生争执,在南京工作期间,遭遇杀手刺杀。此后,林长民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秘书长,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能力突出,林长民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兼秘书长,后来转任进步党成员、政务部部长等重要职务。

1917年,北洋军阀内部不太平,张勋轰轰烈烈地闹了一场复辟,林长民被时任总理段祺瑞任命为司法总长,再次重组内阁。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任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请林长民为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同一年,日本与英国、法国侵占山东,林长民代表全体国民向政府抗议。

1919年初,林长民担任国际联盟同志会总务干事。1919年4月,林长民就北洋政府出席巴黎和会提出重要意见。

林长民特别指出,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时一定要据理力争,国土千万不能分割,争取其他盟国对中国政府的支援。

与此同时,他用私人身份请求正出访欧洲的好友梁启超,利用舆论压力逼迫徐世昌就范。

结果就是,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时,提出的诸项意见均被驳回,国土惨遭各国列强分割。作为一战战胜国,却没有享有同等待遇。

消息传回国内,引发无数青年学生的热议,大家纷纷走上街头,组织一波又一波的示威活动。

1919年5月,林长民赶往北京外交委员会报告。同一时间,林长民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新闻。

该新闻字数约300字,大致意思是号召全体国民站起来,坚决不同意割让山东胶州,揭露政府的卖国行径。

文章字数不多,但是铿锵有力,直接点明国民政府的不作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怒,犹如一颗“炸弹”,形成连锁反应。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来自北京十二所高校的学生举行示威活动,“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许多青年工人参加示威活动,纷纷上街请愿。随着示威游行活动越闹越大,就连普通市民、工商人士等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到游行队伍中。

总统徐世昌严重怀疑林长民就是“五四”运动的幕后主使,将他召到总统府严加斥责。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很快得到中国各地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工人阶级的带动下,上海许多高校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全国兴起罢工风潮。

在全国人民强大压力下,政府于1919年6月7日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6月10日,罢免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

基于这种情况,中国代表团没有出席巴黎和会举行的签字仪式。至此,“五四”运动圆满落幕。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爱国运动,它的出现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使得先进青年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深刻认识到腐败黑暗的社会与不作为的政府。

各地工人、学生、小资产阶级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运动结束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平心而论,“五四”运动应该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没有之一。

它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至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历史重大转折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功能结合,在思想上为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甚至可以这么说,“五四”运动代表着中国现代民族与国家意识的形成,与中国**有一种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关系。

那关于林长民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史学界也是说法不一。但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林长民在五四运动的表现来看,他确实与五四运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把外交失败归咎于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舆论,肯定是受了林长民以及梁启超等人的极力鼓动。

因此可以说,林长民、梁启超,是五四运动的点火者。

但也因为林长民在“五四”运动和相关反对事件中态度鲜明,那些亲日派的卖国贼联系日本政府,让他们的“主子”单独找到相关部门追责林长民。

林长民没有被吓倒,他始终坚持救国救民斗争。为表明态度,林长民主动辞去外交委员会一切职务,同时向民众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详细阐述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让大家继续斗争,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一片拳拳报国心。

1920年4月,受到排挤打压的林长民选择暂避风头,带着16岁的宝贝女儿林徽因到欧洲考察。

在英国伦敦的时候,林长民结识了正在剑桥大学深造的徐志摩。二人皆学识渊博,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成了忘年交。

1920年10月,林长民回国,与蔡元培、王宠惠等人联合上书,向北洋政府提议恢复国会、修成宪法。

1921年,林长民被推举为起草委员会委员长。之后两年间,林长民提出应把劳工制度订入宪法。随着曹锟成功当选总统,林长民主张的审计、地方制度的政治理想再次化为泡影。

1925年,东北军阀张作霖攻打北京地域,欲自立总统。时任东北军第三方面军将领郭松龄叛出奉系,自建东北国民军,竭力邀请林长民出山。

郭松龄向其许诺,他日夺得东北政权,任命林长民为东三省总理兼辽宁省省长,任其推行政治理想。

林长民为早日实现中华统一,于1925年10月30日晚,乘专车秘密离开北京前往东北。

由于郭松龄在反奉战争中失败,1925年11月24日,林长民被流弹击中身亡。此时,林徽因还在国外留学,于三年后返回国内。

参考文献:

[1]林长民,一身傲骨的民国政治家,作者刘占青,党史纵横 2016年09期

[2]浅论林长民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作者徐文军,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05期

[3]林长民,岂是“政客”二字了得?作者朱正,领导文萃 2002年12期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爆款账号【一更历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删除!





上一篇:一曲江南,一曲葬花吟 红尘如梦聚又离,瞬息已难寻。
下一篇:逆袭神作!5本屡遭退稿却终成经典的好书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