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下一代
——记平顺县离休干部刘科岐为了下一代的模范事迹
平顺县青羊镇崇岩村是个典型的革命老区村。1941年,平顺(南)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现在是青少年受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有个离休老干部,叫刘科岐。今年88岁。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先后曾当过区联合社工人,区公所通信员。公社团委书记、组织部组织员、乡党委书记、水利局长、农政部副部长、化肥厂厂长、县委委员等职,他兢兢业业为党工作40多年。1988年离休后回到家乡崇岩村。离休后他不断地寻找自己晚年的人生坐标。曾是县老促会理事、老促会安装公司开发中心经理,办过牛奶场、猪场、蜗牛场,但他总觉得这些事不过瘾。认为自己是个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向党宣过誓,应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给社会和下一代留点财富。
为了下一代 绿化石岭山
他居住的崇岩村,距离县城2公里,村子依山而建,村背后的山名叫石岭山。上世纪90年代,村上承包荒山,好的坡已刨上了育林坑,栽上了树。留下这个石岭山,因是干石山,不好刨坑,没人承包。这里对这架山有一个顺口流:“干石山上和尚头,土比纸薄鬼发愁”。刘科岐认为,承包不出的山梁,也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下一代,决心发挥余热,绿化这座山。刘老的举动遭到一些人的泼冷水,儿女们的不理解,老伴的怄气。有人议论说:老刘真傻,每月领上五千元离休费,坐在家吃老本享清福不行,偏要上山做这个傻事?刘老说:“我没做傻事,我办的是正事、好事,没有忘了自己是个**员,我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为下一代把这座山给绿化了。”他没有听那些闲言杂语,做通老伴和儿女们的思想工作,继续在山上刨坑。用半年时间刨了一山育林坑,用自己的离休费买了3000多株柏树苗栽在上面。结果大部分树苗都死了。这时他真有点发愁,这山真的不能栽树吗?在山上转来转去,想起了全国劳模李顺达说过的一句话:“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40年前,在岗时也曾用这句话教育过群众,今天他又用这句话鼓励自己:我栽的树虽然死的不少,但还活了一部分,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他总结死树原因有六个字:“坑浅、土少、缺水”。
于是他买了铁镐、铁锤、钢纤,又开始刨深坑,有好多地方刨不下坑,就用钢钎橇,大石头用锤打成小石头,再拾出来,土少的坑从外面担土填好再栽树。他的双手原本老茧就厚得出奇,还是被磨得出了血丝,双脚也被磨起了泡,他用胶布包住继续干。担土累得晚上睡不着觉,但他咬着牙还是坚持下来了。栽上树就又往山上担水浇,因山高坡陡不好走,连续摔坏几副桶,这样他又发了愁。该怎么办?老伴心疼地说:“快算了吧!家里没有桶了。”他说:“那不行,不浇树要死的!”老伴说:“家里有几个空油壶,担水用上它吧。”这个办法好,洒不了水,又不怕摔,一次能挑4个油壶。就这样浇过的树成活率达到了90%。十多年来,他为了使树木茁壮成长,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请教,学会了剪枝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使栽上的树长得很好。除此他还到处收集山桃核,采摘柏树籽,搞起自己的育苗基地。冬去春来,光阴荏苒,转眼之间16个年头过去了,他共买过4车树苗、5斤柏树籽、30多斤山核桃种子。总计栽松柏树、核桃树、山桃树、花椒树等共4万多株。垒梯田150多块,总长2800米,刨育林坑1500多个,动用土石方7500立方米,绿化荒山113亩。就这样,他凭着坚强的毅力终于把一座石岭山全部绿化。原来荒山秃岭,岩石祼露的石岭山变成了苍松翠柏,绿茵如织。
这时村上有人议论,老刘栽了一山树,成了绿色银行,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了一笔财富。刘老栽树本来是为了集体,听了这话老觉得不顺耳,于是他找村委,提出将山上的松柏树全部记在集体名下。他说:“山是国家的,树是集体的,我死了,树不会死,我活着负责经营,将来留给社会”。2012年,苗圃地里的树苗栽完了,就买1.5米以上的树,将留下的山坡全部栽好,雇人往上挑水,成活率达到95%以上。刘老心想:到老留座青山在,永远报党恩,留福于后人。
建造烈士亭 永作活教材
刘科岐不仅捐款支困,献身绿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且他牢记一个**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坚持做好事,不求回报。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赞扬。
1992年,平顺县老促会刚刚成立,为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建立安装公司,没有资金,不能投产,他把一万元存款投入公司,后来公司借款和贷款都已还清,但他一万元投资没有要。2008年7月,刘科岐自愿一次交纳“特殊党费” 3000元,用于支援汶川地震救灾。刘老这一实际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青羊镇草庄沟是刘老的老家,是个比崇岩村更艰难的老区村。自1985年搬迁崇岩村后,老刘离开此村已近30年了,但他出生在草庄沟,始终没有忘记故土,每年都要回故乡看看,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草庄沟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五名战士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崇岩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两个干部和8个战士英勇殉职,为了永远记住他们为革命捐躯的事迹,教育下一代,用自己的离休费建起了烈士亭,立了一座两米高烈士碑,作为教育下一代的基地。老刘亲自整理先烈们的资料,亲自为他们撰写了碑文。刘老认为,这些烈士为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给他们立碑建亭是对革命烈士的尊敬和感恩,同时也是教育下一代饮水思源,永不忘本的活教材。
庆祝建党90周年时,他花了1000余元买了雨伞、凉帽、八宝粥等物品,自费顾车到阳高乡看望当年在村上担任过支书、主任的农村老干部,买了40把雨伞送给崇岩村的40名党员;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时,他买上面粉、食用油把日用品,送给58户贫困户和困难学生。
从他离休后,每逢春节他都要拿出几百元钱送给村上最困难的老人、孤儿、残疾儿童。村上铺水泥路缺少资金,刘老拿出1000元帮助铺路;合作医疗前,他听说村民刘建军住院付不起医药费,拿出1000元帮助他看病;村民申雪亮,办婚事急需用钱,刘老也给他1000元。70多岁的王春梅因病瘫痪,不能到县买药,他亲自给他去买回药来,不要一分钱;86岁的宋黑女,家里没菜吃,他买回各种蔬菜都要分给她;村上一个孩子穿的衣服破了,把自己退下的衣服送给他穿;村民和学生坐车到县城办事、上学,只要刘老在车上,车费他全付;一次在医院碰到一位老人给生病的孙子买药,少几元钱买不上药,老刘见此情况,随即拿出5元钱给了他,后来这个陌生人找人还钱,刘老早不在现场了。捐资助学、抗洪救灾和县里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他总是伸出友爱之手,慷慨解囊。像这样的好事有1500多次。有人说,刘老是离休干部,资历长,挣钱多的花不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刘老和老伴至今还住在他们早年修筑的窑洞里,吃得是家常饭,穿的是平常衣,屋里摆设很普通,有一张油漆桌子是土改时分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电视机,也有三十年了。他常说:“我是一名**员,工资是国家给发的,为了给贫困百姓解决生活之忧,捐点款是应该的”。这就是这位离休干部、耄耋老人的自我表白,这就是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家风育后人 当好辅导员
刘科岐离休后,不为名、不图利,绿化荒山,为子孙后代造福,人称他是“老愚公”。 他还是一位非常重视营造良好家风的优秀家长。刘老在职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给儿女们创造好的工作岗位。他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不许他们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事,要他们当一个好公民。他教育儿女们要真真诚诚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做一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在煤矿招收轮换工时,两个儿子进煤矿当了挖矿工人。一个女儿当了个临时工。不仅如此,老人还教育儿孙们要不忘根本,不忘农民本色,要节约,不要浪费,要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要求儿女们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即便是自家生活好了,也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关心、关爱老区的穷人。每逢节假日,儿孙们回来家,不是让他们休息清闲,而是和老人一起上山植树,刨坑垒堰。即使90后的孙子,虽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却仍然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一样上山劳动,挑粪送水,儿孙一起帮刘老上山栽树种地。
2010年,刘科岐被评为长治市十大“道德楷模”之一,获得了市政府的奖牌、荣誉证和5000元奖金。当老刘拿到奖金后,他认为,党和政府给我这样的荣誉是对我的关怀和鼓励。他深刻地领悟到,我们党的根基在老区,血脉在人民,力量在群众。对于一个**员来说,终生要写好“为民”两个字,要填写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履历表。于是他决定把奖金买成棉被、白面、食用油等送给两个村的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当儿子和孙子听说刘老要将“道德楷模”的5000元奖金购置为生活用品捐献给老区村贫困户和学校贫困学生时,一致赞同,而且还主动帮助老人了却心愿。专门请假回来帮忙操办。表现了一个老干部在教育子女,关心后人上的高风亮节。社会上对老人营造的勤奋劳动和奉献社会的良好家风敬仰不已,好多人表示要把刘老那样的家风传给下一代,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刘老是一位优秀的校外辅导员。他经常到城关小学、实验小学、幼儿园等学校,给师生做报告,讲自己离休后绿化荒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事迹;讲在抗日战争时平顺民兵与敌搏斗,光荣牺牲的故事;讲全国劳模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武侯梨的故事;讲改革开改以来平顺的巨大变化。要求他们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良品德。他每年还给崇岩村幼儿园的幼儿买学习用品和玩具。刘老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快乐乐过节日。“六一”儿童节前,又用自己的离休费,给崇岩村幼儿园的孩子每人买了一匹弹力马、一套运动服、一块写字板和一套新衣服。他只要一出现在学校,孩子们就不约而同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故事。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一段段英雄事迹的报告,总是让孩子们听得有滋有味。刘老生动易懂的语言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十分喜欢刘爷爷。
赞扬当鞭策 继续做奉献
刘老离休不离党,老有所为,一切为了下一代的精神,赢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和人民群众的的赞誉。县委书记吴小华亲自到崇岩与老刘座谈,说刘老不但事迹感人,而且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范很高,他作为一名**员,信仰没有丢,作风没有变,群众没有离。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干部,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精神典范和行为标杆。亲切地说:“老刘你绿化了一座山,立了一座无字碑,为下一代留下宝贵遗产,更重要的是您将一个**员的高尚品德和形象留给了后人,这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一定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平顺县委授于他“优秀**员”、“十大纪兰式党员楷模”、“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县新闻中心进行了采访报道,县组织部录制光盘,在县、市电视台播放。《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报》、《山西老年》、《长治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绿化荒山的先进事迹。2010年他荣获长治市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长治市“争先创优十大先锋人物”,2012年7月26日,在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会上,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标兵”。原省长王君亲自授于他荣誉证书。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为了在全省宣传和弘扬老干部先进典型,组织全省十名“优秀**员标兵”,在全省十个地市中进行了巡回报告,刘科岐是报告团成员之一。他着装朴素、冒着酷暑,长途劳累,跟随演讲团先后在全省六个地、市进行了宣讲。每到一处,刘老慈祥的面庞、纯朴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和健康的身体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他讲到“我没有忘记**,更没忘记我是一名**员”、“把**的名字叫得亮亮的,把**的旗帜举的高高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等经典语句时,愽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鼓掌。
在刘老家里放的那摞奖状和荣誉证书就是这位老人一生足印最有价值的见证。众多的表扬和荣誉面前,刘老认为领导的关心,群众的赞扬是对自己的鼓励,奖金、奖牌、奖状只代表在过去做了点好事,况且也是一些平凡的小事,这是一个**员应该做的事。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精神,特别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全国开展,刘老表示一定要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记在心里。为迎接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再上山栽1500株树,现已栽1000余棵。决心活到老,干到老,做一名合格的**员。继续努力不停步,为打造“一地两区”、建设“三宜”新平顺、为下一代做出更大的奉献,要亲眼看到后人们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刊登于山西省关工委《关心下一代》2020年
作者山西省平顺县关工委 常长平供稿
二0二零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