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孙子兵法的信息决策思想

2023-05-06 21:55:15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但信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尤其是先知先觉的作用。同样的信息,提供给不同的决策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其中包含了决策者的判断力、觉察能力,以及信息探索的本事。

在孙子兵法中,信息也是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它既用一篇“用间篇”来讲战争情报学,又设计诸多信息处理模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工具。

日本的山鹿素行,将孙子十三篇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知”,从信息角度用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将十三篇串起来。

他认为,始计、用间二篇,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之纲领,军旅之事件件不可外之矣,作战、谋攻可通读,兵争之事在战与攻;形势、虚实一串也,此三篇全在知己;争、变、行军一串也,是料敌知彼也;地形、九地一意也,知地也;火攻一意,知天也;始计用间在首尾,通篇自有率然之势。

可见,我们读孙子兵法,理解每一篇内容的时候都要从彼我双方基础信息、战场态势、战场环境等信息入手,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才能体会到战场指挥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军形篇,如果从信息角度入手,就会发现,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以及“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胜可知,而不可为”这些内容,都是强调掌握了敌人的部署,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我的部署攻打它,不知道敌人的部署就不要攻打它,做好严密的防守,“藏于九地之下”让对方找不到我的破敌,即“无形”的状态。

如果只是理解字面意思,先做好防守,然后等待机会云云,甚至还将“等”发挥成“心经”、哲学,那就严重偏离战场指挥的实战价值了。

从十三篇的内容来看,我做了个初步的总结,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概括将领处理信息的能力或素养,即料敌、察机、索情

一、料敌

孙子曰: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料敌是上将的一个必备本领,包含了将领的判断力、见胜能力,以及相敌的能力。

1、判断力

作战篇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九变篇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这体现的是判断力,用今天的视角看,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的意义。这是对信息的处理方式,针对各种信息通过某种方法进行分类、梳理,进行主要和次要区分处理。

第二,信息的真伪。在军事上,“兵者诡道”是常态,行动中又要求“兵以诈立”,“用间篇”的“死间”是专门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职能,甚至“反间”也会带出虚假信息。所以,决策者得到的信息中,必然夹杂着各种虚假信息,如果辨别不清真伪,必然因为假情报、假材料将决策与计划引入迷途。

互联网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但辨别真伪很难,一些平台上的推送技术,专门推送你“喜欢”的信息,容易造成信息茧屋,还有很多虚假信息引领舆论,之所以要求各平台现实IP,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判断利害。对于信息的甄选,要能够从全局角度或现场角度进行利与害的判断,在有利中发现不利的因素,面对不利的局面,要能够找到有利的切入点。

2、见胜能力

军形篇文字不多,但用了不少的篇幅讲了“见胜”问题,即“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闻雷霆不为聪耳”。

为什么在这篇要讲“见胜”?

就是要从敌人的部署中找到突破口、切入点,找到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或者找到敌人部署的弱环节,以实施奇正兵力展开,创造“我实敌虚”的战场形势。

这也是军形篇讲“藏于九地之下”的藏形、虚实篇讲“无形”的原因,这二者思想一致,都是要让敌人无法掌握我的部署情况,实现“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的效果,而自己却能“见胜”敌人的部署情况。

3、相敌能力

行军篇讲了“相敌三十二法”,从现场各种征候中相敌之虚实,见微知著的判断其行动目的。

一般而言,可以从四个类别上洞察(观察)敌人的真实状况,即从反常表现相敌真实状况,八阵之经的常法操作,从各种表现上判断敌方的虚实,从敌方军政(治与乱)判断团队的状态。

当然,核心是从其战场各种微小的征候上去判断对方的真实情况,比如从敌人某部的战场移动上判断其奇兵或正兵的角色,以及它的行动目的。

二、察机

察机的关键在于将领的洞察力,能够察觉人性、环境,或是环境与人的心理上的结合点中的机会。

在孙子兵法中,有五处“不可不察”可以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1、环境与能力之机

孙子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开篇的这句,往往被误解为慎战的句子,实际上,地是指处地,道是指能力,一个团队要想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必须是能力与环境匹配,比如温度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很多武器装备发挥不了最大效能,高原缺氧的环境,有些团队无法适应,战场之广狭、险易决定了步兵的展开能发挥优势,还是骑兵展开能发挥优势等。

2、心性之机

孙子曰: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孙武子也讲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夺将军之心,主要是从其性格的弱点上入手,九变篇的“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之五危,对应的是“智信仁勇严”为将五德之偏差。

从将领的性格特点上去寻找战机,判断他可能的部署与行动,寻找其中的机会。

3、战地之机

孙子曰:凡此六者,地知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这是从地形、地利角度去判断战机,一方面从地形之险易、广狭、死生角度判断敌人是否已经占据地利,先处战地拿下了制高点,如果尚未完全控制地利,正是己方迅速行动和部署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能从对方利用地利之部署中寻找突破口,运用“奇正相生”之法,展开突破、分割包围、歼灭之术。

4、组织之机

孙子曰: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在战争中,不仅是一个团队的作战,更需要多个团队的协同,这不仅取决于平时的训练,也取决于战场上对团队的管理和控制,既包含精神力量的掌控,也包含物质力量的控制。

行军篇下半部分强调“令文齐武”,地形篇下半部分讲“视卒如爱子……视卒如婴儿”的管理之法,都提供战场组织协同的方法。

就是说,不仅要确保己方组织结构的良性,更重要的是发现敌人的非良性组织,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因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核心操作方法,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准备不足,也有精神层面的思想意识问题,尤其团队成员之间的排斥与内耗,都是战机的探索方向。

5、心理之机

孙子曰: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一般来讲,九地篇体现了整部孙子兵法的攻防操作要点,但又有所侧重,上半部分侧重讲“屈伸之利”的操作实务和方法,下半部分讲“人情之理”的操作实务和方法。

所谓的人情之理,就是对不同战场阶段,对士卒心理的控制,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心理会带来不同的变化,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也能够影响群体情绪,带来士气的变化。

这对于将领来讲是带兵能力的一种考验,尤其是孙子兵法所讲的“去国越境”而战,背井离乡在别国领土上作战,战场不可能没有伤亡,也不可能没有失利,更少不了各种困难,这些都是士气的影响因素,也是战机的考察因素。

三、索情

这是一种探索的能力,始计篇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用间篇说“令吾间必索知之”、“比索敌间之来间我者”,这都是要求要对信息进行搜索和探索,以让真相付出水面,看到敌人的虚实和目的。

可以说,“是“逼迫”真相浮出水面的过程,是探索不易获得的、隐秘的信息

所以,在“五事七计”中需要探索能力,发现其中之机,如果仅仅对比一下彼我双方的优势劣势,那一定是各有所长,或者机会对等,只有能够发现隐含的、潜在的“机”才是有价值,关于“五事七计”之察机,在《孙兵法战术体系》中有细讲,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索情”,曹操注解军形篇时已经讲了,这篇要从彼我战场部署的角度来理解,结果还是各种偏差。

他说,军之形,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要掌握敌人的部署与火力配置,在这个情报的基础上做自己的部署和计划,然后再行动进攻它。

曹操注解虚实篇“因形错胜于众,而众不能知”是讲“因敌形而立胜”,这也是说掌握敌人的部署。

就是说,“形”是什么,是敌人的部署,是我方需要掌握的情报,当然其中也有伪装成分,因此才需要我们通过策之、形之、作之、角之的索情查实。


上一篇:江西之旅印象18首
下一篇:帛书本《老子》讲解系列(第68章)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