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一个重要的声符。甲骨文字典说字——卢


【卢,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解释说盧从虍从火,虍表猛兽之革,就是指动物的皮革,说是用它覆盖屋顶,下部分是甲骨文火表示室内火塘。甲骨文盧是爐的初文。也有盧没有虍这个字符,上似田字像炉身下像炉足。就像西周时的那种鼎,有鼎身鼎足,只不过盧的下面是炉膛,里面可以放置木柴燃烧,然后在最上面可以烹饪食物。


【火塘】

金文盧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皿(见下图),或增加了金,原来象炉子的象形发生了变化,小篆从金文演变而来,盧最初像炉形,它的本义指火炉。随着字形的演变,盧的本义已失。《说文解字·皿部》:盧,饭器也。卢在说文中解释为盛饭的用具,也引申指黑色的意思。如《书·文侯之命》:卢弓,卢矢百。


【卢,演变,汉典】

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象征征伐之权。卢也为姓氏。因为卢多表其它义,于是又衍生了火字旁的爐来表示火炉,汉字简化改革把盧字简化作卢,从卢得声的有瀘、櫨、顱等字。简化后为泸,栌,颅,但在廬,蘆、爐、驢等字中盧却简化作户,简化后变为庐、芦、炉、驴。


【哪个是的卢?肯定是黑色的】

在古时没有发明火之前,那时的古人们都是生吃东西。《礼记·礼运》说:“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传说燧人氏是中华民族第位发明人工取火的祖先,在没进入农耕文明之前,先民们居无定所,或者是穴居方式,对火的使用只能在平地上架柴燃烧,人们用火来驱逐野兽、取暖避寒,以及烹调食物,当时的烹饪还没有陶制等炊器,先民们借助篝火直接烧烤狩猎所获野物的方式得到熟食。


【从燧人氏开始用火】

进入新石器时代,尤其是进入到农耕文明后,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定居生活,古人从洞穴式或地穴式到半地下、干栏式,再到后来的房子,逐渐有了简陋的房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村庄聚落,古人们知道在房子里面的中间生置炉火,白天用它做饭,人们吃饭也是围着炉子食用,有点像大家吃火锅的那种情景,晚上则是围着炉子睡觉,用炉子取暖。

【香炉】

人们还制作了陶鼎、陶鬲、陶甑等各种器具烹器并广泛使用。先民们逐渐将烹饪食物和取暖避寒的室外篝火搬到了室内,就是在室内的中间挖一个坑,然后在上面生上火,这种叫火塘,上古时的火塘大多是用泥土或石块等构建的火炕。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相当大的村落,也有了面积较大的房屋建筑。许多房屋的中心部位都掘有一个圆形或瓢形火塘,也有火塘为方形。这大概是炉灶的前身。现在炉灶一起称呼,在古时应该是分开的,民间有小年祭灶神,人们说祭灶神没听说过要祭炉,说明灶与炉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曰:灶,炊穴也。上部的穴字表示放柴烧火的地方,下部是鼀(cù)。


【黄波老师甲骨文书法:围炉煮酒】

灶最初指架锅烧煮食物的灶坑,说明掘地成坑的地灶是灶的最早形式,后来文字演变成现在的从火从土的灶。灶本义是生火炊煮食物的设备,引申有烧炼或锻造的设备、灶神等意义。在古时大多数灶是用泥做成的,在我们老家还有那种烧柴火的泥灶,是用泥做成的土砖做成的,专门烧柴火来做饭,烧出来的饭菜会更香。


【柴火做饭】

炉最早是远古人们用来贮火的器具,它带有容器的特征,后来用来取暖的碳罐,给酒茶加热的容器,冶炼、打铁的容器都称为炉而不称灶,比如炼丹炉,有个词叫炉火纯青,原意是指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西游记里说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太上老君关在炼丹炉中。


【博山炉】

还有每个寺庙中都可以见到各种大大小小不同款式的香炉,香炉是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香炉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石雕等。石雕香炉的用途亦有多种,主要是用于敬神供佛,祭祀祖宗,也有用于陈设。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香炉上刻着不同的花纹和文字,表示不同寓意。

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中有“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个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因为这座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而得名。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的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炉后来发展为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通的用煤火发热,有用煤气、电力的,比如电烤炉,锅炉,冶炼金属的熔炉等。


上一篇:《典籍里的中国》一言道破:为何读书?
下一篇:这个字会不会消失呢?甲骨文字典说字——妾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