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位老者来到呼和浩特东郊的白塔村闲逛,看到有2个小孩正在烧野火,他就想告诉孩子小心一些。结果这个善意的举动,让他看清了小孩手中的旧黄纸,他大惊:这是稀世珍宝!
每到深秋初冬,村子里的孩子们就喜欢玩烧“野火儿”,这个老者在孩提时代也玩过这样的游戏,因此,他走过去说道:“你们玩的时候小心点呀!”
谁知此时,其中一个小孩拿出了一张旧黄纸,这上面好像还写着字盖着印章。两个小孩正要点燃这张纸来引燃旁边的野草,见小孩都已划了火柴,老者赶紧叫停,让要看看他们手上的那张黄纸。
两个小孩也没在意,便将黄纸递给了老者,老者看过后,称此物为稀世珍宝。两个小孩不明白他什么意思,之后他问小孩这张黄纸是从哪里得来的。
原来两个小孩刚刚去村头的那座白塔里玩了一会儿,这座白塔修建于辽代时期,是一座佛塔,当时这座佛塔里珍藏着万部《华严经》,因此称作“万部华严经塔”。不过后世称它为“白塔”,而它所在的村子也被称作“白塔村”。
别看如今的白塔村破败陈旧,但在辽代时期,这里却很繁荣,称作“丰州城”。只是到了后来,丰州城渐渐没落,之前的繁华不在,只留下那座白塔还矗立在此。只是白塔也破损严重,塔基更是没入了2米多深。白塔如今已无人照看打扫,却成了村里孩子们的乐园。
这两个小孩就是跑到白塔里玩的,当他们来到白塔的第三层,却听到有一阵沙沙沙的响声。两人好奇地看了看,发现声音是从塔檐的缝隙里传出来的。二人搬了一块大石头,站在石头上,这才看清缝隙里有张泛黄的长条纸张,那声音就是风吹动纸张所引起来的。两人费力将那纸张给弄了出来,拿在手里晃了晃,发觉这纸张的韧性挺好,而且这上面还有“壹拾文”的字样。
老者听了两个孩子的讲述,这才明白这张纸是在白塔里发现的。老者请求把这张纸送给他,两个孩子觉得这张破纸有什么用呀,既然他想要那就拿去吧。
老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善举,竟然得到了如此珍贵的东西,两个孩子也没有想到,因为好玩才捡起来的纸,竟然那么有价值。
其实这位老者是位文物专家,他就是来白塔里考察的,没有想到竟意外遇到了这两个小孩,得了这样的一个“宝贝”。
为何要称这张纸为宝贝呢?原来这并不是普通的纸张,而是元代发行的叫做“中统元宝交钞”的纸币。经测量,纸币长为16.4cm,宽为9.3cm,由棉麻桑皮制作,这也是元代制作纸币的专用材料。
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并于这一年发行了中统元宝交钞。因此,这张纸币是在1269年之前印刷的,它的正上方就写着“中统元宝十文交钞”,边缘绘制了一些纹饰。虽然纸张有些破损,字迹也有些不太清晰,不过“壹拾文”的字样还是很明显的。而在这三个字的下方则绘制了十枚铜钱。
这张纸钞的颜色泛旧还有折痕,应该在发行之后在市面上流通过。而我国之前还找到了两张元代的纸钞,都是元顺帝时期发行的。这样算来,这两个小孩发现的纸币要比之前发现的纸币早了90多年。而西欧国家发现纸币的年代是在17世纪,所以这张纸币是世界上现存纸币中发行最早的。
元朝在与宋朝交战期间,为了储备军需,元朝便发行了中统钞36万锭,第二年飞涨到141万锭,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所以像这种小面值的纸币几乎就不再流通了,存世的自然也就更少,能找到这样一张面值的中统钞,实属不易。
这张中统钞能够保存到现在,也得益于它是放在白塔里。白塔虽然历尽风霜,残败破旧,但它修建在佛教圣地宣教寺内,因此它在修建时,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白塔不仅修建的庞大豪华,而且通风效果也很好。所以历经几百年,中统钞才得以保存得如此完整。
至于为何会有人将这样的纸钞投放在白塔内,专家推测当时的丰州城一派繁荣,来到白塔的信徒肯定也很多,而这些信徒为了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便扔下了纸币,也是希望佛祖可以庇佑自己,避免灾祸,吉祥如意。
中统元宝交钞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现在这张中统钞就存放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内,想要了解元代纸钞历史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