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凌晨,一行人匆匆忙忙地走进北京中南海。等待多时的汪东兴看到后,连忙迎上去,说:“终于来了,现在只等你们呢!”
这行人的领头人叫徐静,在收到紧急命令时,她已经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但是,依旧禁不住地问汪东兴:“发生什么事情了?”
汪东兴
“毛主席在零时十分过世,找你过来是商议遗体处理的问题。”
听完解释后,徐静难以置信地流下眼泪。但是,来不及伤心,就听得汪东兴说:“此前中央开会决定,为了让全国全族人民能够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保存主席遗体15天。”
徐静点点头,大致明白了此行的任务。思考片刻后,提出三个要求,而周边的人听完后,立即分散开来做准备。
毛主席
徐静是做什么工作的?那三个要求是什么?主席遗体又经历了怎样曲折的保存过程呢?
精神永驻,永久保存遗体毛主席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避讳谈论生老病死之类的事情。在多次场合中都有谈及人的生死问题,说:“人不可能活一万年,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
1963年,罗荣桓去世时,毛主席亲自前去做了遗体告别仪式。回来后,他郁郁寡欢,睡不着的时候与吴旭君聊天,再次聊到生死的问题。
毛主席
吴旭君说出自己幼时遭遇母亲去世的悲痛,而后感慨地说:“我认为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对对方好,死后又办酒席又戴孝,只是给活着的人看而已。”
“在革命队伍中必要的追悼会还是要开的,这里是为了寄托哀思,而不是像老百姓的红白喜事一样。不过,我走后,你不要来看我。”
吴旭君不解地问原因,主席犹豫后,说:“我要留给你一个完美的印象,不想让你看见我痛苦。”
毛主席
很快又补充道:“生老病死只是不同时期的表现,按照这个科学规律,我和罗荣桓一样也会死的,而且还会火化。”
这是主席在私下里谈论自己去世后的安排,但是,在后来缠绵病榻时,他一心关心国家大事,再没有谈论起自己的身后事。
有时候说起,也只是当作玩笑话。比如曾经说自己喜欢吃鱼,火葬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河流,也算是给鱼儿“赔罪”。
毛主席
因此,当毛主席病逝的消息传来,中央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协商治丧事宜。最后总结出三个关键问题:主席的后事;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安排;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前来吊唁。
当时,华国锋提议:“毛主席已经称得上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应该保留遗体供世人瞻仰,能够让我们的民族更具有凝聚力。”
毛主席
其他人听完后,纷纷点头同意,而“火化主席遗体”的决策就此被全盘否定。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并没有松口气,纷纷皱起眉头。
有人问:“毛主席遗体应该如何保存?才能完成供全国瞻仰遗容15天的安排。”
要知道,一般的冷冻措施无法保证遗体的完好,尤其是毛主席的遗体必须要长期保存,更加需要特殊处理。
毛主席
原来,徐静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后来获得研究生及博士学位,非常擅长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当时正在首都医院形态学教研室担任第一副主任,而且是名党员。
更重要的是,她在前往苏联莫斯科留学时,曾经接触过列宁遗体研究。但是由于这属于苏联国家机密,她也只是懂些皮毛,算不上经验丰富。
图源网络
在了解完徐静的基本情况后,中央研讨会下达指令:“成立专门负责毛主席遗体的'国务院第九办公室’,叫来徐静。”
不过,徐静并非全能,在抵达中南海后又提出三个要求,分别是:
一:要和医科内其他人员一同讨论方案;
二;要查看毛主席的遗体;
三;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另外备好需要的药物及器械。
华国锋
华国锋听完徐静的要求,立即应允。很快,以徐静为负责人,解剖室副主任张炳常与形态室副主任陈克铨为组员,成立三人小组,在获得同意后,他们一同进入毛主席的卧室。
当看到永久沉睡中的毛主席时,徐静的眼泪霎时间掉落。自她加入中国**以来,对主席的丰功伟绩了解颇多,因此,十分佩服伟人以凡人身躯比肩神明的精神。
毛主席
不过,时间匆忙,徐静不得不擦干眼泪,快速走到毛主席的遗体前。仔细查看有无皮肤受损的情况,而后又轻轻地抚摸皮肤,检查弹性与关节活动的情况。
做完基本调查后,徐静等三人退出毛主席的卧室,再次来到华国锋的面前,讲述遗体保存的过程。
华国锋一脸严肃地问:“你有几成的把握?”
图源网络
徐静摇摇头,回答道:“我不敢承诺,但是必将用尽毕生所学,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这场从未尝试过的工作,果然如她预料的一般,状况百出。
遗体处理的紧迫与繁琐因为时间紧迫,徐静只能不断地翻阅书籍,得出第一步骤: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初步防腐处理。但是,在此之前,她要对整个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处理。
毛主席
按照”国务院第五办公室“的指令,在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前,毛主席的遗体直接由中南海移到人民大会堂,中间不再另外放置其他地点。
徐静无奈,只能放弃在卫生院的无菌手术室处理的计划,决定就地取材,将主席的卧室进行消毒处理,随后把主席的遗体放在卧室正中央,方便操作。
准备工作完成后,徐静正式投入到遗体防腐工作中。
毛主席
要知道,当时中央提出的要求是主席的遗体不仅要保持长久,而且还必须保持栩栩如生的模样。
三人屏气凝神,连续工作两个小时后,终于完成全部操作。但是,他们的脸上依旧没有轻松的神情。
徐静小声地说:“按照正常情况,遗体的肿胀情况大概24小时后会消失。但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必须留下来观察消肿情况,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张炳常与陈克铨清楚这项任务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同意。那天凌晨直到10号早上,他们安静地待在主席的卧室,时刻记录着遗体发生的变化。
看着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主席遗体,徐静悄悄地松了口气。很快,负责遗容整理的工作人员抵达中南海,为毛主席换上浅灰色的中山装,梳理好头发,被送往大会堂北大厅。
在此之前,徐静就存放工作的注意事项,再次找到华国锋。她说:“存放的问题不宜过高,悼念人员也不宜太近,防止影响毛主席的遗体。”
毛主席
按照徐静的叮嘱,华国锋作出命令,要大会堂的空调保持在15度以下,并在人群与主席遗体前隔开距离,禁止任何人接触主席。
即便如此小心翼翼,但还是无法避免地发生意外情况。
图源网络
根据常识,腐化是一种氧化运动。隔热不隔氧,也无法取得应有的防腐效果。因此,在转移遗体之前,一个为主席量身定做的有机玻璃罩加班加点地赶制出来,内部还有另外的冷却装置。
图源网络
在悼念的第一天,玻璃罩未来得及盖上,悼念人员就纷至沓来。当时,“国务院第九办公室”安排解放军乐队在厅内演奏哀乐,其吐息之间尽是热量,再加上周围灯光的炙热,以及悼念人群越来越多,厅内的温度正在逐步升高。
紧盯着温度计的徐静察觉异常,立即找到华国锋商量对策:“我建议取消哀乐演奏,关掉多余的灯光。”
图源网络
很快,哀乐声已经停止,但人民对主席逝世的呜咽声依旧回荡在屋内,丝毫没有浇灭远道而来的群众对毛主席去世的悲痛。
从9月11日到9月17日,这六天是毛主席遗体的吊唁时间。期间,华国锋、徐静等全部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及时处理意外情况,另外,他们也为新的问题而苦恼。
自毛主席去世后,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上建起一座毛主席纪念堂,存放主席的遗体,让后世人都可以前来悼念。
图源网络
不过,纪念堂的修建时间要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在这期间,主席的遗体又该如何存放呢?
辗转多处,存放遗体其实,早在徐静进行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工作时,领导及其他工作人员就存放的棺木进行讨论,最终决定制作水晶棺,也就是著名的“一号工程”。
当时,谷牧同志主要负责此任务,在经过制作计划的讨论与研究后,他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北京玻璃总厂。
图源网络
在各个分厂确定完任务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制作过程。但是,这与遗体防腐处理一样,都属于我国第一次,只能不断摸索、尝试。
在寻找制作水晶棺的原材料水晶时,工作人员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难题。因为当时“国务院第九办公室”提出来的要求是“必须满足长度2米、宽度1米、厚度30毫米”的硬性条件。
要知道,我国的天然水晶矿产本来就少,优质水晶的占比更低。要想找到一块完美符合条件的水晶简直比登天还难。
图源网络
然而,工作人员从未因此叫苦叫累,在反复的创新尝试中,终于确定以优质的东海水晶作为原材料,而后由老技工进行焊接,最终达成要求。
在水晶棺的整体组装过程中,每位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地提着一口气,将五块棺块的误差控制在两倍百分之一毫米以内,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水晶棺在组装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而是通过力学的作用点,找到受力的平衡处,达成整体结构的稳定,完全能够抵御8级地震的突袭,堪称史无前例。
图源网络
不过,在此水晶棺的制作完成之前,毛主席的遗体从人民大会堂离开后,直接被送往代号为“769”的地点,暂做保存。
据传,“769”地点是北京冷冻机厂内的地下手术室,后来经过改造后,完全形成一个密封、隔氧、低温的环境。而之所以被命名为“769”,是因为主席逝世的日期是1976年9月9日。
徐静清楚,之前所做的暂时防腐工作,无法让遗体存放太长时间。因此,她只能另外研究更高规格的防腐药品。
图源网络
早在1972年,考古学家发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的遗体竟然能千年不腐,更让人兴奋的是,辛追夫人手握着的物品中,检测出少许药物成分。
徐静作为医学博士,自然对这种药物感兴趣。在经过研究与多次试验后,她与其他专家一同配置出专门的药液,用于毛主席遗体的长期防腐。
很快,毛主席的悼念仪式结束后,由专车送往“769”,安置在徐静等人制作完成的防腐溶液中。直到次年8月20日,才被转移到新落成的毛主席纪念馆内。
图源网络
虽然毛主席的遗体处理工作完成,但并不意味着遗体保护工作的结束。很快,徐静再次接受“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的指令,继续负责主席遗体保护工作,担任毛主席纪念馆管理局局长。
对于徐静而言,为毛主席的后事而忙碌,是人生的幸事,也是她作为医学生的最高门槛。而后,毛主席纪念馆成了她来往次数最多的地点。
后记图源网络
正因为当初众多人忙碌的身影,才能让中国人永远有机会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这也能足够体现出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崇高地位,其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