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部队战场冲锋时,后面的人打**不会误伤前面冲锋的人吗?

2023-05-06 21:54:18

村里一位90岁的老兵爷爷告诉我:真正的实战是不允许地毯式冲锋的,如果发动了地毯式冲锋,不仅没有战功而且还会受到处罚。

一说起冲锋,大部分人的心中就会出现一个场景,那就是几百号人一起冲锋,这也是大多数影视剧中的效果,这就让很多人认为真实的冲锋就是这样的,然而实战中却不是这样的,自从冷兵器结束后。

人们已经很少冲锋了,影视剧之所以那么拍,主要还是为了影视效果,因为镜头就那么一丁点大,如果不拍几百号一起冲锋,那么一个镜头根本拍不了几个人,因此只能远镜头拍几百号人一起冲锋的画面,制造紧张的感觉。

其实自从冷兵器结束后,迎来了自动化武器,人们已经很少冲锋了,基本上都是在战壕里打的阵地战,如果非要问发动集团地毯式冲锋会有什么后果,这种情况英军最有发言权,在索姆河一战中。

英军使用的集团地毯式冲锋,全军一字排开,向德军发起冲锋,然而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英军就损失了60000余人,最后德军都不好意思打了,在德军眼里这哪是打仗啊,这分明就是打靶练习,由此可见冲锋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

作为聪慧无比的中国人是不可能犯这么低级错误的,自始至终咱们都没有冲锋过,所谓冲锋只有在追击敌人的时候才用过,刚开始最先使用的战术是“一点两面”,所谓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击打。

所谓两面指的就是其他兵力从两面进行迂回包抄,优势兵力指的就是重机类武器,进行火力压制,让敌人抬不起头,其他两面的包抄的兵力,也有自己的行为规则,那就是梯次前进,比如第一梯次先趴下,第二梯次进行火力压制。

接着第二梯次趴下,第一梯次开始火力压制,这种前进的方法叫做“循环前进”,就算是梯次分配,但还是有人点人员比较密集,敌人一颗投掷类武器,咱们还是能损失好几人,对于当时咱们的条件,也可以说损失也是比较大的。

后来就是咱们的林帅林爷爷发明了著名的“三三制”战术,三三制战术的主要核心就是“化整为零”,以班以小组为单位,当时的三三制战术,可谓是对咱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就拿其中一场战役来说,咱们第一批次的战士有4个军,分别是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

算上后勤人员和辅助人员,总合计差不多在25万人左右,想要把这25万人秘密送上前线,显然是不可能的,况且敌军的侦察机时时刻刻都在侦查,当时用的就是三三制战术,化正为零,用了20天的时间,把25万人悄无声息的送到了前线。

这种战术让麦克阿瑟将军产生了误判,最后还发出了著名的“圣诞节言论”,结果惨被打脸,在实战中三三制战术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一场战役中,敌军的飞机对咱们的攻击发动了600余次,然而咱们却损失650人不到。

其中有好多是因为受伤然后加上天气原因,失温而牺牲的,因此这次攻击也被咱们戏称为,敌军的飞机丢的是“摔炮”,根据敌军的空军回忆道,当时满山遍野都是咱们的战士,咱们的战士就像跳蚤一些来回跳。

可见三三制战术的优点还是很多的,所谓三三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三到四个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到3米,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距离大概为20米左右,也就是说只需要10组人员,30人左右就能建立200多米的战线。

如果是一字排开,建立200米的战线则需要200多人。当然了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也不是说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机应变,战场上战士比较灵活多变,组长可以随时下令佯攻,还是主攻。

因为在战场上,机会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如果每个战士都听从营长连长的命令,那显然是效率很低,再加上战场上的噪音很大,很难传到每个战士的耳朵里,然而改成小组就方便多了。比如这一秒,敌军的左边是薄弱点,那么左边的小组队长就可自行下令攻击。

下一秒敌军的右边是薄弱点,那么右边的组长就可以下令攻击,这样一来,战士们就不用分心等待营长连长的命令了,一心一意的打击敌人就行,其次就是三三制战术,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作为小组组长。

需要有极强的思维能力和战场应变能力,小组长还能在战场上锻炼自己的指挥能力,因此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部队输送干部人员,在战场上牺牲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战术也极大程度上了避免了部队指挥人员的断层。

写在最后

真正的实战,并不是毫无章法地乱,而是经过严格划分的,比如重击武器怎么,步兵战士怎么走,战士之间怎么配合的,这些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影视剧之所以拍冲锋镜头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镜头太小,一个镜头装不下几个人,只能远距离拍集体冲锋的画面。


上一篇:水东居士 | 《村名故事》百集感慨
下一篇:杜松寿与**人宣侠父在华县的革命友谊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