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我的父亲张新民(一)

2023-05-06 21:54:18

本文作者:张海峰
记不清何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叫“察右中旗人的故事”的公众号,开篇阅读的是郑荣宪老师的《武仲恺老师二三事》。作者和文中所涉人物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读来倍感亲切。以后又有刘继东老师的《“文化村”小东滩的一代代后人》和霍来根的《银贡山下的童年》。由于父亲在银贡山和义发泉中心小学这两个地方都工作过,故而勾起了我对美好家乡和已故老父亲深沉的思念……

父亲于1947年2月21日出生,当时正值国共谈判破裂、蒋介石疯狂围剿中共中央的艰苦时刻,就这样我的父亲懵懂地降生在了盐房子村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村家庭。

听爷爷讲,他们举家从贫困的清水河窑洞搬来了后大滩义发泉,在这里扎下了根。家里继父亲后又接连降生了兄妹六人,老四是我的姑姑,其余皆是男性。择村中央水井旁建两孔窑洞,开始了艰难的生存。

为了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爷爷咬紧牙关供父亲上学直至高中毕业。后发挥失常未能求取功名,给父亲留下了终身遗憾。听说当年到科布尔镇里考试没有车,40多公里都是步走去,当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没念成书,在农村最大的事莫过于娶妻生子。24岁那年,父亲跟年仅19岁的铁沙盖二队的母亲经媒人介绍完婚。双方都是兄弟姐妹七人,且均为家中老大,可谓门当户对。父亲风华正茂博学多才,母亲勤劳贤惠持家有方,在旁人眼里堪称完美佳缘。

之后父亲在中旗种子站供职,后被派往广州做南繁育种的培训。先后去了两年,当时走时我已出生六个多月。奶奶在我出生不到一岁时去世,因而我对英年早逝的奶奶毫无印象。当时最小的七爹也才不到五岁。家里有很多父亲当时的照片,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火车、汽车、轮船、有轨电车坐了个遍,在当时应该算见过世面的人了。

回来后父亲去了银贡山的“原种场”上班,在那里一呆就是八年多。奶奶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想来应当是十几岁就成了婚。这在上个世纪并不稀奇,家家都是好几个孩子,跟现在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的家庭相差较大。

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经济压力大,再加上当时我的妹妹也刚出生,父亲在工作上拼尽了全力,以致不论什么评选都是先进,因而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与奖金、奖品。最多的是穿衣镜,半个门扇大小。那时也没有能力买自行车,父亲每隔一个多月就回家一趟。背上背着穿衣镜,用布条牢牢绑在身上,一路小心翼翼确保不会摔倒。听妈妈说最多一次背了三块,加起来将近五六十斤。刚在百度地图查询银贡山距盐房子34公里,父亲天刚亮就启程,中午到家吃完饭稍事休息,接着还得返程赶回去,不能耽误明早上班。只为了挂在每家每户的墙上,有钱没钱也心里亮堂堂。

惊异于父亲顽强的毅力,在少吃没穿身体单薄的年代,肩扛生活的大山负重前行从未叫一声苦。后来还听说二爹从呼市买了辆二手自行车要回家,如果坐大客车就要买两张票,觉得太不划算,当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便横下一条心起个大早带着打气筒、水和干粮一路骑行,单程140公里,当晚就坐在了家里温暖的炕头上。

历经八年抗战和十年内乱,国家经济千疮百孔难以为继,然而人们的精神面貌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中华族艰苦朴素坚韧顽强的革命斗志只增不减。我们今日虽然衣食富足保障充裕,但面对困难战天斗地的无畏勇气与豪迈精神却已相差较远。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父亲干得热火朝天,只盼以一己之力能起到表率作用,带动全家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那时我尚年幼,对金钱尚无概念。

之后,我们一家四口搬迁到了银贡山下一个叫大河子的小村庄,租住了一间正房。窗明几净,采光很好。

记得妹妹不到两岁的光景,有一次在炕上玩耍不慎摔倒,直接掉进了刚烧开水的锅里,吓得年仅五岁的我不知所措吱哇乱叫。等母亲发觉惊慌失措费劲从锅里捞出,身上大面积的小嫩肉都烫熟了。妹妹疼得大声哭喊,凄厉的叫声至今仍回响耳畔。在贫穷的小山沟,当时的医疗水平还不发达,只勉强做了清创处理,每日简单服用一些止痛和防止感染的药物。

“锅连炕”在那个年代再寻常不过,因此这种惨痛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不足为奇。还不是因为一个“穷”字,灶堂里做饭的余热不舍得浪费还能暖炕,一举两得。当时在场所有的人都基本可以断定,这么严重的烫伤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谁能料到,一年半载后,她身上的烫伤全部结痂褪去,又恢复了当初溜光水滑的模样。众人皆奇,实乃万幸!

银贡山巍峨耸立直入云端,凡来此地的人无不想登顶一游。有次三姨来看我们,相约一起登峰探险,我也跃跃欲试兴致很高。山前悬崖峭壁险象环生,不是我们一家三口和三姨所能胜任(小妹年幼寄放在了邻居家里)。山后有缓坡,虽增加了登顶的行程,但好在还可以上去。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历经艰险,终于站到了最高峰。耳边凉风习习,脚下祥云缭绕,身畔山花烂漫,极目风光无限。绿绿的青草地,红艳艳的山丹丹花,仿若锦缎绵延远去,那种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消除了身上所有的疲乏。三姨还把一朵粉红的山丹丹花插在发间,待字闺中的娇美身影如山花般在峰顶烂漫……

大家都不约而同唱起了《红梅赞》,激越嘹亮的歌声久久在山中回荡。那是留在我幼小生命里的第一首歌,时至今日仍爱个不停。

父母都喜爱歌唱,尤其对晋剧更加狂热。后来我在中旗乌兰牧骑(记得团里有个叫张志文的男演员,绰号“跳蚤”,他的老家就在银汞山附近,具体哪个村落不得而知)上班后特意买了一个双卡录音机,外加很多歌唱家的专辑磁带。还有王爱爱、丁果仙等名家唱段,这一小小的举动为他们日后的田间劳作减轻了很多劳累和疾苦。妈妈说只要听到《打金枝》《算粮》《明公断》《空城计》等山西梆子,就是坐在田间地头也比沙发上舒坦。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是他们唯一的精神食粮。

原种场旁边,有一个国营果园,极盛时期,盛产几十个品种的水果。妈妈说我哪怕是上厕所,都嚷着要去果园里,只为了看满树的水果日益长大。每到秋季收果时节,家里总有父亲单位分发的各色水果,吃都吃不完。而年幼的我有一次跟妈妈去村里的供销社买盐,趁她和售货阿姨闲聊之际悄悄溜进柜台,拿起一个大大的苹果咬了一口又放回原处,等她俩发现我又在翻腾旁边的农具。售货员未有丝毫责难,而是把那个飘香诱人的大红苹果直接送给了我。当时的我虽顽劣至极,可阿姨明亮的大眼睛和迷人的微笑如雨后彩虹,深深刻在了懵懂孩童的心上。

歌曲简介:《家乡的月亮》,是一首甜美深情的歌曲。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记忆深处儿时的月亮喻为少女娇羞的脸庞,让人心生遐想;待到成年,为了实现心中梦想置身异国他乡,月圆人不圆,皎洁的月光似妈妈慈爱的目光把我深情凝望。回想起远在家乡年迈的妈妈和儿时与小伙伴一起欢乐的场景,睹物思人,流下清泪两行。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出生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铁沙盖镇义发泉二村,工作于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现居呼和浩特市回区。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敏敏

校对:安强


上一篇:我的父亲张新民(二)
下一篇:清朝11位湘籍两江总督:邵阳人刘坤一魏光焘上榜,三项纪录无人可比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