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开水火很难生存,但仁德的价值远远超过水火。孔子认为仁德非常重要,勉励弟子要努力践行仁道。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注释】甚:比……厉害,超过。蹈:跳,跳动。【译文】孔子说:“仁对于民众来说,比对于水火的需要更加重要。我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为实行仁而死的。”《孟子·尽心章句上》说,“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百姓没有水和火便生活不下去,黄昏夜晚敲别人的门来求水火,没有不给予的,是因为水火不是稀罕物品。可见,水火自古就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不过,水火并非只有益处、没有危害。水,有涓涓细流,也会发生滔滔洪水;火,有星星之火,也会燃起熊熊大火。人一旦掉进深水洪水、落入猛火大火之中,就会危及生命。仁则有利无害。但是,人们往往认识不到“仁”的重要,特别是百姓总认为仁只属于君子之德,与己无关。孔子将仁与水、火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仁”是人与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希望世人都能“克己复礼”而自觉行仁。其实,仁并不遥远,行仁也并不难。《
论语·述而》中,孔子说“
仁远乎哉?我欲
仁,斯仁至矣”,“仁”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真心诚意地去追求,任何人都能成仁行仁。那么,“我”应该怎么欲仁?儒家认为,就是要从“五伦”入手,即《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作为百姓,只要从处理好家庭关系入手,对内做到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夫妇和顺,再向外做到对朋友诚信,并成为一种高度自觉,就会日用而不觉,这就是成仁行仁,其结果是家庭关系和谐,一生幸福美满,何来“蹈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