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释“味”这个字,必须先从“未”讲起。
未,甲骨文字形①,《说文解字》:“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许慎把“未”的这个字形看成树木重重的枝叶的形状。但是这个字形又怎么表示滋味呢?段玉裁注:“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郭沫若的看法,认为“未”就是“穗”的本字,甲骨文的字形就是一株穗的形状,是个象形字,后来“未”字被通假借为别的义项,人们于是又造了一个“穗”字来代替“未”字所表示的本义。
“未”的本义既然是穗,那么“味”字的字形就看得清楚了。
味,小篆字形④,在“未”的左边添加了一个“口”,是一个会意字形声的字,会意为口吃作为农作物的穗,尝到了滋味,“未”也兼表声。
柳宗元有诗:“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古人认为“味不过五”,因此有“五味”之说。五味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现在还有“五味俱全”的成语。
古人认为,健康的饮食要配合四季: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辣、冬多咸,再用滑和甜(甘)来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