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国学民俗:秋分,昼夜平分,能量转换,你准备好了吗?

分,是24节气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所以意义非凡!

分,24节气的第16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赤道,南北半球24小时昼夜均分。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

“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秋分起源

古人观象授时,通过观察天象,尤其是通过观察太阳的视运动规律,确定了24节气,以指导生产生活,特别是农业生产。比如关于秋分的农谚就有: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既然是节气,也就承担着节庆的功能,秋分最早是源于我国古代“祭月节”,是古人“月亮崇拜”的重要祭祀日子。

《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又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是来自“祭月节”,也就是“秋分”这一天,只不过24节气以太阳历为标准,秋分不一定是月圆之夜,比如2022年的秋分为9月23日上午9点3分31秒 , 农历八月廿八,接近晦月,残月都不一定能看到,此时祭祀显然是很尴尬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八月十五中秋节就诞生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信仰太阳历和太阴历的两个或多个不同部落的融合,促成了祭月仪式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统一,民俗是文化历史变迁的重要反映。

二、秋字由来

秋分,是最有秋天特征的节气,毕竟立秋还有“秋老虎”的余威,处暑之后才慢慢凉爽,白露凝珠,秋分渐凉,“贴秋膘”、“穿秋裤”就提上了日程。

“秋”字,甲骨文和金文的造型都是一只“蟋蟀”。

取意“虫以鸣秋”,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

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为什么是蟋蟀?而不是其他昆虫动物?

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收完玉米,会把玉米秸秆打成捆,堆放在田地里,等再去拉时,翻开玉米秸,底下一片蟋蟀。

可能古人在秋天收割完庄稼后,也发现了这一有趣现象,会把丰收的喜悦赋予蟋蟀,因而蟋蟀就成了秋收的符号,进而成为文字“秋”的原型。

蟋蟀,悉率,有全部、统率、囊括之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秋天,还有什么比五谷丰登、农业丰收更让人喜悦呢?

三、秋分《易》象

秋分,对应《易经》“兑”卦,兑有“悦”的延伸意。

《易经》的“兑”卦,有交流、兑现之意,加“心”,为“悦”!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老天爷兑现了承诺,让五谷丰收,百姓喜悦,正是值得庆祝的季节。

而庆祝怎能少了“酒”这一催化剂,秋分节气,对应12地支正是“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天凉好个秋,酒逢知己千杯少。

从《易经》12消息卦来看,秋分仍然对应风地观卦,金九银十,旅游观光的好时节。

从观卦的卦象来看,四个阴爻,两个阳爻,阴能量比重优势明显,天气也就越来越凉了。

而从“观卦”外卦的爻辞来看,秋分时节,的确是一个畅意抒怀,无忧喜悦的好时节。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四、秋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5日一候,前三候一节,后三候一气,各15日,30天一个节、气。

1、一候雷始收声。

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日过后,北方的日光照射时长变短,昼短夜长模式开启,也就是阳消阴长,雷为至刚至阳,秋分过后,阴气能量上升,很难有雷声了。

2、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开始,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用细土将洞穴的门户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坯,封土的意思。

3、三候水始涸。

秋分过后,降水量减 少,秋燥,十分蒸发快,所以很多江河湖泊开始干涸,也就是到了所谓的“枯水季节”。

五、秋分谚语

早晨冷,午后热,要想下雨等半月。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秋分节日后,青蛙仍在叫,秋末还有大雨到。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关于秋分的国学民俗,今天咱们就分享这些,关注一堂国学,了解更多好玩有用的民俗文化。

作者:一堂国学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东省俗学会会员


上一篇:辛弃疾创作《永遇乐》的真实用意
下一篇:公园漫步[五言]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