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民国最牛塾师:教授林氏三兄弟,自己有个儿子世界闻名,官居正部!

民国最牛塾师:教授林氏三兄弟,自己有个儿子世界闻名,官居正部!

清末民初,现代意义的学校还远没普及乡村,乡村教育的主力,还得依赖私塾先生。在湖北黄冈回龙镇,就有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为家乡培养了不少国之良才。

比如,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后化名张浩)、林育南、林育容,就是从他那里开始启蒙的。

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三人是堂兄弟。林氏三兄弟的这位启蒙恩师,就是乡村塾师李卓侯。李卓侯是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村人(林氏三兄弟为回龙镇林家大湾人,属于同乡),李家虽然家境一般,但是,他从小有志向学,胸藏锦绣。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卓侯并不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怀有远大抱负的实践者。李卓侯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思想开放、见多识广,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与孙、黄都有密切交往。

拜入李卓侯门下的林氏三兄弟,最初的革命启蒙,应该就是源自这位身居乡村却放眼天下的李老师。

林氏三兄弟离开家乡后,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林氏三兄弟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付出了激情与鲜血,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因而,他们又被人称为“林氏三杰”。

三兄弟中,出生于1897年的林育英年龄最大,参加革命后,化名张浩,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林育英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曾长期在抓获从事工运的领导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八路军三个师的师长、政委(时称政训处主任)中,林氏兄弟就占了两席(林育容为129师师长、张浩为115师政委),林氏兄弟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林育英由于长期的白区生活,导致身体受损。1938年春,林育英由于伤病被调回延安。林育英调离129师后,接替129师政委的,是时任八路军政治部的邓副主任。

回到延安后,林育英一面治病,一面负责有关工人运动的工作。但是,由于缺医少药,林育英的病情没能得到很好治疗,病情不断恶化。1942年3月6日凌晨1时4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岁。

治丧期间,主席与总司令等在延安的领导轮流为他守灵。主席还为他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并为他的墓碑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几个大字。

林育英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告别仪式结束后,上万人为他送行。主席、总司令、徐特立等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主席一生中惟一一次的执绋抬棺。

林氏三兄弟中,最早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小林育英一岁的林育南。林育英正是受了林育南的影响才走上革命道路的。林育南则是在恽代英的引导下参加革命的。

同他的兄长林育英一样,林育南也是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和杰出组织者,长期从事中国工人运动,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代理书记等职。

1931年1月17日至21日,一批党的重要干部和左翼作家先后被捕,其中有林育南、李求实、彭砚耕、柔石、冯铿等。2月7日,他们一起壮烈牺牲,被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林育南牺牲时,年仅33岁。

林育南牺牲后,林育容一直不知详情。直到总理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林育容才得知堂哥牺牲了,无比悲痛。

林氏三兄弟中声名最隆的,就是年龄最小的林育容了。林育容是在两个哥哥的带动下参加革命的。林氏三兄弟中,林育容的经历最为复杂,军功辉煌,但晚节不保,他的人生结局是三兄弟中最惨的。

除了培养了林氏三兄弟外,李卓侯还有一个令人骄傲的优秀儿子——李仲揆。李卓侯之所以为儿子取名仲揆,是因对儿子寄予厚望。

“揆”字的本意是指测量方位,也指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父亲给他取名李仲揆,是希望他将来能学有所成、为国争光。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仲揆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文史经哲样样通。14岁那年,李仲揆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李仲揆一时紧张,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报名表填错了,给教官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佳,为了弥补这一无心之过,心思灵活的李仲揆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便改名为李四光。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此外,他还先后出任过中科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闻名海内外的著科学家。

能培养出诸如林氏三杰、李四光这样的优秀人才,送给李卓侯一个“最牛塾”的称呼,似不为过。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民国才女凌叔华:婚内出轨被捉奸,丈夫瘫痪,去世,都毫不关心
下一篇:网文中的“黄皮子讨封”为何不成功?看《封神榜》中妲己的下场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