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大战之后,如果我们没有仔细研读史书,特别是看《史记》的时候,隔了一小段,章邯就向项羽投降了,不禁让我们产生一种印象:王离的北部军团被项羽诸侯大军消灭之后,似乎章邯的二十万大军马上就招架不住了,连打都没打,就即刻向项羽屈膝投降了。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当然不是!
自从王离率领的秦帝国北部军团被楚军歼灭之后,艰难苦恨,作为秦帝国最后一个大的集团军统帅,章邯还一直坚持带领着二十万秦军,长达半年之久。
章邯之所以向项羽投降,其实不是因为他自己指挥无能,或者是遭受了什么无法逆转的重创,而是因为秦帝国国内的宫廷政治压力太大,迫使他不得不走出了投降那一步。
说到这里,对于巨鹿城下的王离军队被全歼,当时和后世都对章邯存在猜疑,包括我自己读历史书的时候,也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说不通:作为王离的友军,章邯就眼睁睁看着王离军队被楚军摁在那儿猛揍吗?他当时为什么不派出人马来支援自己的友军呢?章邯当时在干嘛呢?
因此,我当时在读《史记》时,因为《史记》有时候写得比较简略,我就百思不得其解,而这个疑问也一直存留在我的脑海当中。
当然,在参考了其他史书之后,我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这和章邯一向持重谨慎的性格息息相关。
为什么呢?
因为这和章邯战前稍显粗糙的判断有关,更和章邯与王离这两位秦军统帅的地位(当时不分高下)有关。
大家要知道,章邯和王离两个人一直都是有分工的,章邯当时只是协同王离作战,主要负责确保王离二十万秦军的粮道畅通。
作为秦帝国的一位干吏,章邯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这位常胜将军在经历过这么多次胜利之后,深知政治平衡的权重,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你(秦帝国)也别总让我自己打大仗,打胜仗,也有必要让王离的北部军团立下一次大功。
在章邯看来,当时的巨鹿城内,赵国君臣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王离怎么样也能把他们全都消灭,即使楚军汹汹而来,他也没有预料到,王离军队会在巨鹿城下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章邯和王离二人基本属于平级,因此秦帝国的朝廷在当时也没有明确规定谁才是巨鹿之战的总指挥,而且在危急时刻,章邯也没有得到王离确切求援的信号,也许王离当时确实被打晕了,没能及时有效地把求援信息传达给章邯。
因此,对于老成持重的章邯来说,他还真不好主动放弃后援支持,抛下甬道和粮道不管,马上率领军队杀入巨鹿主战场。
只可惜,章邯没有想到,他此次的老成持重,确实是把王离害了。
楚军出奇地顽强,行事又如此诡异,等到章邯醒过味儿来的时候,王离军队早就被楚军杀得血流成河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你)是章邯,当时内心中的恐惧应该是无以言表的!
不得不说,章邯毕竟是章邯,在王离大军溃败之后,他并没有慌忙逃离,撒丫子就跑,而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镇定,指挥手下的集团军回撤河内郡,在漳水南岸深沟高垒,开始和楚军进行战略相持。
实际上,漳河以北还有一个大城“邯郸城”可以当作稳固据点,大家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乘城据守特别有利,巨鹿就是最好的证明:赵国君臣人少力寡,几万人在城里龟缩着,结果凭借一个巨鹿城,就能抵挡住几十万秦军三个多月。
那么,邯郸城到底能不能用呢?
很可惜,用不了!
因为,邯郸城(之前的赵国都城)先前已经被章邯本人下令给夷为平地了,而且当时他还把邯郸城内的百姓全部内迁到了河内郡。
因此,章邯此时已经没有坚城可守,只得命令秦军在漳水南岸设防了。
此时此刻,秦帝国虽然丧失了王离近二十万主力,但依旧还有章邯二十多万的生力军,如果这时候内外的消息畅通,政通人和,朝廷文官武将之间相互沟通好的话,以章邯的智力和坚忍,反败为胜,继而击败诸侯联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可惜,在秦帝国的首都咸阳内廷中,宰相赵高已经撺掇秦二世胡亥下令,把章邯的靠山李斯给杀了。
李斯一死,章邯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指责,而他自己也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来自咸阳宫廷内部的压力,特别是巨鹿之战的惨败,王离军团已经被全歼了,章邯肯定是要担负无法推卸的责任。
而最让章邯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当他率军和项羽的楚军对峙的时候,楚军先前被楚怀王派出去进攻洛阳的刘邦部队,正大张旗鼓地西向而行,因此诸侯军由刘邦开辟的第二战场,让身在前线的章邯更感到忧心忡忡。
作为诸侯联军的统帅,项羽的确是个人才,他在巨鹿大胜之后不骄不躁,也没有非常急切,而是不断地派出军队去攻打那些龟缩在壁垒内的残余秦军,同时一步步集合大军,迫使秦军向河内郡安阳县(今河南南阳)方向收缩。
同样都是军事领袖,章邯也是一个人精,他也很有耐心和毅力,步步为营、灵活派遣,极力确保秦帝国河内郡的安全。
可到了初夏四月,有件事情却让章邯非常头痛:诸侯中赵国有位名叫司马卬(áng)的大将,率领着一支军队从上党(今山西)突入河内郡西部,一直打到了孟津之北。
得知此消息后,章邯五内俱焚,心中慌乱不已,如果司马卬率领的那支赵国军队渡过孟津,占领了三川郡的话,河内郡与河东郡之间的通道就会被隔断,如此一来,章邯二十万秦军的粮道就会一下子丧失,不仅粮道丧失,困守河内的章邯大军还会被彻底包围。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诸侯之间出现了内讧,刘邦部队也来凑热闹,忽然攻占孟津,使得赵国大将司马卬一下子胆怯了,之后南渡而走。
刘邦攻占孟津之后,因为兵力不足,又被秦军给击溃了。因此,三川郡在当时才暂时得以保全。
正因为刘邦和司马卬这两部敌军的捣乱,使得一向老成持重、思虑久长的章邯非常紧张,于是马上派遣手下长史司马欣赶到首都咸阳去汇报请示,同时表达自己前后失据的忧虑,希望朝廷可以再次派出兵马,增援河内郡一带的防护力量。
恰恰是司马欣的咸阳之行,促成了章邯之后向项羽的投降……
按理说,司马欣到达咸阳之后,肯定要马上赶往咸阳宫去面见秦二世胡亥,亲自向其汇报请示。然而,司马欣在咸阳苦等了三天,秦廷却没有任何的消息反馈,就是让他在那干耗着。
身为秦军统帅章邯的代表如入京,皇帝不见,也不给出任何不见的理由,更没有说何时才肯见他,一切都让司马欣的心内大惊。
司马欣深知,当时朝廷的内外大权不在秦二世那里,而是在大阉人赵高手中,这个大阉人能把丞相李斯给族诛了,谁敢担保他不会杀了自己和章邯呢?
因此,司马欣越想越害怕,惶急之下,脚底抹油撒丫子溜了。
毕竟,司马欣也属于老奸巨猾之辈,因此他在逃跑的时候还留了一个心眼儿,没敢从来时的大道乘传车(古代公家驿站的马车)而行,而是找了一条小道,化了个妆之后骑马跑了。
果不其然,赵高在得知司马欣离开咸阳的消息之后,马上派兵在大路上拦截,准备把他抓起来,结果却没能截住。
司马欣回到章邯身边之后,一边庆幸自己可以活着逃回来,一边立刻劝说章邯:“如今朝廷内由赵高掌握大权,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干什么也没用,立再大的功都是白费。如果我们把楚军打败了,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肯定会找借口杀了我们。如果我们打了败仗,赵高肯定也会派使臣来杀我们。因此,还望将军仔仔细细想想对策。”
司马欣,栎阳人(栎阳县,今陕西临潼),从前项梁在关中地区犯法的时候,曾经被关押在栎阳县的大牢里,当时司马欣就在栎阳县当狱掾(yuàn),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局长助理。
大家要知道,项梁是个黑白两道通吃的人,他当时有个哥们在秦朝泗水郡蕲(qí )县当狱掾,名叫曹咎。项氏族人暗地打通关节,曹咎便马上写了一封信,连同金银财宝命人一起送到了栎阳,希望当时当狱掾的司马欣高抬贵手,放项梁一马。
同为秦政府的老吏,司马欣和曹咎的交情其实还算不错,再加上当时项梁所犯的也不是什么谋逆大罪,因此司马欣就重中从轻,轻中从无,暗地里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把项梁给释放了。
出狱之后,司马欣还为项梁买酒压惊,自此就和项氏家族建立起了非常不错的交情。
如今,作为章邯的长史(作战参谋),司马欣的官其实已经不小了,而且特别耐人寻味的一点,昔日替项梁求情的司马欣老友曹咎,现在正跟着项羽打天下,也是项家军中的主要将领。
说到这里,我估计在司马欣去咸阳之前,秦楚两军对垒交战之时,他应该已经和对面的楚军(曹咎)暗中通过消息了!
大家要知道,在乱世当中,这些秦朝干吏出身的官员们,肯定个个都明白,最好还是多踩几条“大船”,那才更为安全。
换言之,司马欣劝章邯跟楚军勾兑,也是其来有自,有缘由的。
听司马欣如此劝自己,章邯当时的反应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心惊肉跳。
毕竟,秦法非常严苛,无论你是什么大官统帅,朝廷随便派一个使臣过来,分分钟就能把你弄死,就和弄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当初,始皇帝的皇长子公子扶苏和蒙恬两个人,在上郡率领着手下几十万大军,李斯和赵高只派了一个携带诏书的使者,当时就让他们双双自杀了,更何况区区一个章邯呢?
因此,李斯死后,在朝内没有了靠山,章邯越想越怕,浑身直冒冷汗,到时候恐怕不仅自己,就连三族、五族肯定都会被族诛。
就在章邯犹疑之间,诸侯联军中的大将陈馀派人给他送来了一封文采飞扬的信,章邯展开竹简一看,简直称得上字字惊心,信中话语特能劝人,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是掏心窝子,其中列举的事例也确实能够打动章邯。
【信中大意是指:章将军,请您好好想一想,秦朝大将白起曾经南征楚国、北伐赵国,坑灭赵括四十万大军,攻城略地不可胜数,算得上有功名吧?可结果呢,还是被秦王赐死了;蒙恬作为秦朝大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数千里新的疆土,可结果呢,还不是身斩阳周,被秦二世赐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功劳太大,秦国已经不能用封爵来赏赐他们了,只有想方设法地杀掉他们!
如今,章将军统领秦军已有三年,败亡相继,最近又经常打败仗,损失的将士以十万计,而我们跟你对垒的诸侯军却是日益强大,就秦国内部来看,赵高乃一宦者,就只会巴结奉承,才受到而是皇帝的宠信。很明显,秦国已经危急到如此地步,赵高肯定也怕秦二世胡亥把他杀了,肯定会罗织各种罪名杀掉你来替自己顶罪。
换言之,赵高是想转嫁自己的祸端到你的身上。因此,咸阳宫内必有内变,你有功会被杀,无功也会被杀,当今大势,上天必定会灭亡暴秦,天下人无论大傻大贤,都明白这个道理。章将军你在秦国之内不能直言劝谏二世皇帝,在外又失败相继,日后定会落得个亡国之将的名声,被内外孤立,到那时如何自保?简直太令人哀叹了!
不如这样,章将军与我们诸侯合盟共同攻秦,瓜分秦地后封王拜将,南面称孤,如此光明的结局,相比你马上身陷囹圄惨受刑辱,妻儿老小都被诛杀,族人都被族杀,孰好孰坏,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看了陈馀的信,听了司马欣的话,章邯顿感句句诛心、字字惊心,不禁有些动心了。
实际上,章邯本人对于秦帝国朝廷也已经完全灰心了,但要他投降在当时来说还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毕竟,夜长梦多,如果自己准备投降的苗头被内部人知道,随便召集几个低级将领,就能以朝廷的名义先把自己当众杀掉,而后再回朝廷领功。
因此,作为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到了这个地步,章邯也不敢再拖延了,只得硬着头皮派人到楚军大营,对项羽非常正式地表示,自己要率领手下秦军向诸侯军投降,并与他们进行联盟。
再看项羽这边,楚军为首的联盟军打到此时,说句实话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一万,自损三千。
为此,项羽召集各路诸侯将领统帅商谈,并且向大家表示,章邯已经给我捎信来了,我们是否要接受他的投降呢?
当时,项羽的话也不多,只是说了短短六个字:“粮少,欲听其约。”(我军粮少,想接受章邯的秦军投降,你们怎么看?)
众人一听,都暗自长舒了一口气:“善。”(好。)
原本项羽已经表明了他想接受章邯投降的意思,别人确实也不敢说不好,但最主要的一点:诸侯军将领们面对的秦军多达二十万,都是钢铁般的士兵,都是勇悍能战之人,真要接着像巨鹿之战一样真刀真**地和他们干一场,把他们再歼灭,估计很难。
毕竟,要想歼灭章邯大军二十万人,即便是成功了,可能诸侯军自己的十五万人也得报销!
因此,一听项羽说的这个消息,大家百分百都会同意,而且还马上建议项羽跟秦军约降。
于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面,二十多万秦军解甲放仗。说句实话,此时的章邯没打败仗就投降,与项羽盟军正式举行投降仪式的时候,他自己也是灰心丧气。
但是,秦军此次的投降属于有条件投降,因此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章邯大军过来之后就跪地求饶的那种场面,而是具有一定体面程度的投降:与会双方将领们建筑一个大高坛,在上面举行盟誓,杀牛歃血之后,正式进行投降交接的礼仪。
司马迁曾用“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十二个字描写了仪式完毕之后,章邯当时的表现,而这十二个字实际上是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约降协议达成之后,章邯见到项羽,禁不住痛哭失声。当然,章邯的痛哭失声绝对不是因为自己曾经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感到心里过意不去,而是讲起自己被赵高逼迫的那种无奈。
换言之,章邯的投降完全是因为赵高在背后使坏,使得他不得不向楚军投降,可见章邯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投降行为,其实还是感到非常耻辱的。
毕竟,自己曾经是赫赫强秦的统帅,如今竟然屈膝于这些造反的诸侯逆贼,如果不是奸贼赵高在内部把持朝政,哪会有我今天的耻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