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庄子日课049丨看透生死,才能让生命更加饱满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庄子》第049讲。欢迎留言交流。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子·养生主06》)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号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秦失与老聃本是朋友,秦失的这种行为似乎不近人情,有悖常理,弟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老聃不是你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

养生自然会涉及到生死的问题。虽然不少史料记载,老子出关,莫知所终。但是庄子却将老子写死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有人心有不甘,为庄子解释,成玄英疏曰:

此独云死者,欲明死生之理泯一,凡圣之道均齐。此盖庄生寓言耳。而老君为大道之祖,为天地万物之宗,岂有生死哉!故托此言圣人亦有生死,以明死生之理。

子弟又问:如果是你的朋友,这样吊唁可以吗?

秦失说:可以的。起初,我以为他是非常之人,现在才知道他并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刚才我去吊唁的时候,见有老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孩子一样;有少年哭他,好像哭自己的母亲一样。林希逸注曰:

老子之死,其弟子之哭,无老无少皆如此其悲哀,此必老子未能去其行迹,而有以感会门弟子之心,故其言其哭哀且慕。

老人孩子哭得这样悲伤,一定有不想吊唁而吊唁的,有不想痛哭而痛哭的。

并不是所有来吊唁的人都是出于真情,有些人只不过是一种出于礼节形式而已。

不想吊唁而去吊唁,不想哭而哭,这就失去天性,违背真情。忘记我们的自然禀赋,这就是古代所谓的逃避自然的刑罚。人有生必有死,有合必有离,就是这个道理。林希逸注曰:

天之所受,本无物也,犹以有情相感,则是忘其始者之所受,而遁逃其天理,背弃其实情。

正该来到人世时,老聃应时而生;正该离开人世时,老聃顺理而死。安心顺时而顺应变化,哀乐的情绪便不能侵入心中,这是古时所谓的解除倒悬。宣颖解曰:

人为生死所苦,犹如倒悬。忘生死,则悬解矣。

人的生死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明白这个必然之后,坦然接受,安时处顺即可。倘若试图去改变,那就有违大道,不过徒劳。林希逸注曰:

盖欲人知其自然而然者,于死生无所动其心,而后可以养生也。既知其来去之适然,则来亦不足为乐,去亦不足为哀。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最高的修养,是对生死的通透领悟。人生除了死亡,没有什么大事,透生死不是厌世,不是虚无,更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依然热爱生命,让自己活得真实,通达。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声律启蒙》《家塾教学法》《荀子》等十一部经典。《庄子》《朱子读书法》正在讲读中。欢迎你的加入。关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做一个儒雅的现代人。
课温故荀子温故(全)32篇477讲老子道德经课(全)附阅读书目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孟温故(全)14篇305讲附阅读书目古本《大学》(全)36讲《中庸》日课(全)60讲
涵泳诵读日诵丨声律启蒙上平十五卷全(诵读版)日诵丨声律启蒙下平十五卷全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家风传承家训丨曾国藩教书(全)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家训《澄怀园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上一篇:庄子日课047丨如何在残酷的社会过好这一生
下一篇:庄子日课050丨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薪尽火传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