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存在于时间》笔记 02——人的几个问题的回答

2023-05-06 21:54:18

存在:人是所有存在中最独特的存在。我们对于万物的理解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人和万物的区别是:人在自身的变化,生成中完成自己的being形式。

如何理解人呢?

首先要从空间性和世界性来理解:我们对于物的空间性概念的理解是三维坐标。只要定义好了坐标,就能够找到物在空间中存在的位置。但是,如果从人出发,以空间性来理解人,就不能简单的以空间中的静态坐标或者是在空间中的移动(实践性)来定义。要从人的空间性去理解,就应该深入到人的思维,想象,语言,等在精神上但是又不仅限于精神中的构建。

人的空间性,是关于人的思维和关系的网络世界。是自己的在现实中精神上感觉触角所能涉及的世界。与物空间性的固定三维坐标相比,我们的空间性随时都处在变动之中。而我们变动空间性的方式就是通过实践性。通过实践性,我们将延伸或萎缩对事物接触的触角。以此影响作为人的空间性的大小。

并且,在实践性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网络,从而不断拓宽自身的空间性。另一方面,我们在实践性中,又不可避免的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们是以共同体的身份而存在在世界中。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应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性,又应该意识到另外一个自我,亦即是世界中存在的“他者”。他者的身份是自我对待世界的反馈角度。是自我存在和共同体存在之间的理解方式。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享受存在发展的自由性时,又能理解到,作为世界中的他者亦想要以与我不同方式但同样存在的生活需要。

人是怎么活在世界上的呢?

海氏认为,人在生活在世界中国,靠三种能力,即知(认识能力)情(情感)意(意志能力)

知:人可以通过理解力和分析力,从而达到自身触角的向外延展。但是这样的延展并不总是牢固的。大部分时候,人的记忆其实是一盘散沙,每一次的记忆就是在沙上面画画,风一吹,我们的知就逐渐被磨灭了。因此在一定情况下也会触角也会退缩。而我们所谈论的“知”就是在不断加强触角对于新物的套牢。能够鉴明真'知’的方式。是“提问”和“解释”。事实上,提问的过程中就蕴含了解释。解释和提问只不过是表现的不同形式。提问,即是对于提问本身的理解,提问的程度决定了对于理解的深度。庄子说的猴子就是这样的。

情:指的是人的情绪性。而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模棱两可。我们生活在经验生活中,并不总是以理性来对待世界。部分时候,我们是以感性来生活在经验世界中。海德格尔说:我们最简单的和最本质的生活存在方式就是情感。

意:人可以有很强的意志力,意志力表现在专注力等等。我认为,对于某事物保持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就是对于事物本身理解神话的过程。意志是情和知的基本,没有意志,情和知就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解释中。因此,意志是强大的延时性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持人意识或者保持存在的基本内核。

人的时间性从哪里来呢?

同样的,人的存在性也不能以物理的时间性来定义。所谓的物理性是以社会时间来定义的。例如人的少年中年老年过程。人的时间性是从生活中创生出来的存在性。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有了这样的活下去的期许。

如果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要开始去创生一种时间,那么从此刻开始我们就领悟到了我们存在的意义。这种时间就属于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同样,我们未经意识的时间是无法创生出个人的时间性的。我认为,当下的社会体制里有部分内容是不断模糊我们去未意识到时间。我认为的最好的设置,就是一个人在意识到并且创生自我的时间后,进入到另一个可以进一步寻找自身触角延伸的存在的地点。然后开始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利,获得一种皇家的自我时间享受,最后完成自我,自由,自真。

这种唤起是什么状态之中呢,或者,什么才是一种可以理解这种路径的意义呢?

人是否能在死亡之前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时间意义呢海德格尔说,有。那就是向死而生。死亡是最赤裸裸的打击到人最原本的生命的方式。同时海德格尔说,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良知”:良知是对自我内心最深处自由的肯定,这种良知是一种巨大的意志力。这种巨大的意志力摆脱了被挟持的生活状态,在面对死亡中看到了自己一生的终极。

我认为,所谓产生的巨大的良知,不过是拒绝向死而生时,防止自我的堕落。当我们意识到对于死亡的不可摆脱性,我们很容易回到身体和精神的沉沦。这就是触角的巨大萎缩。而这种生很大程度上会让自己在意识到向死之后,开始模糊掉自己而生的意义。是一种空间的坍塌,生命的自爆,海氏提出“良知论”即是对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真实意义下,防止回继萎缩的方式。


上一篇:“上山下乡”知青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下一篇:散文|我心境宽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