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山柴”一词,记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干部模样的柴火收购者,脱口而出的一个词。而今我查了一下百度,并没有发现这一词汇。只是“困山”有解释说:“困山是风水学术语,意指不能让人施展、发展的山坡”。在我们老家,“困”通“睡”,“困山柴”大概是描述“象睡觉一样,长期躺在山里的柴火”。
当时,包括年迈的爷爷,家里八口人全靠父亲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生活。姐姐高中毕业、哥哥初中毕业都没有工作。母亲挑着一台缝纫机给人家缝补衣服补贴家用,哥哥则带着我去山里采集薪柴,码放在公路旁等待来人收购。
那时,我们大别山地区的城镇乡村都是靠山吃山,燃料大多依赖柴火。所以机关单位也定期收购。平均每市斤6厘钱,100市斤可以卖6毛钱。如果一个月卖上1000斤,就6块钱。在那时,这可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
一天我们正在堆放柴火,大概是某单位来采购的干部,直奔我们的柴火堆过来,兴冲冲地给一起来的人说,看,就收这样的“困山柴”!原来,其他人的柴火堆多是刚采伐的,一是“压秤”,二是有滥采滥伐的嫌疑。我们这一堆,都是从山里或河套里捡来的枯木干枝。自然受到他们的“青睐”。
从此,我们兄弟俩似乎找到了方向。可是久而久之,地面上的“存货”几乎没有了。只有上树、下河。所谓“上树”,就是每年都有枯死的树枝,由我爬到树上,用镰刀截砍。划破、擦伤自是家常便饭。特别是,下山时,一不小心,背上的柴火捆就有柴火棍滑下来,直戳到脚后跟,疼得我直咧嘴。就这样,也是乐此不彼……。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山洪退后,河道转弯处堆积着大量枯木。我们手舞足蹈地奔过去,还发现了一根“巨木”,自然喜出望外。哥哥蹲下来,让我把“巨木”扶到他背上,也许是没有配合好,他猛地一起身,“巨木”突然向后倒,把我压在下面。当时哥哥吓得手足无措,但我却毫发无损。原来“巨木”的一端刚好落在一块石头上,中间给我的身体留下了拳头大小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