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1652年汉人大起义,惨遭荷兰人镇压屠杀,郑成功为何九年后才收复台湾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楠木

字数:8095,阅读时间:约24分钟
编者按:郑成功收复台湾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有着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是东方国家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中击败西方殖民者,一直都是历史教科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教课书中寥寥数百字的内容,太过简单,似乎郑成功轻而易举就收复了台湾。实际上这场战争中险象环生,郑成功一直都是在失败的边缘徘徊,光其为收复台湾,就做了大量而长期的准备。本文将讲述郑成功如何决定收复台湾,以及为收复台湾的种种准备。



郑荷双方的纠葛和贸易冲突





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丘逢甲常被称为国姓爷的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1624年8月28日,出生于日本平户藩,几乎在同时荷人开始殖民台湾,似乎他生来就是要驱逐荷人的。他的父亲郑芝龙,明末中国东南沿海真正的海贼王,跟荷兰人的关系却颇为微妙。1601年荷兰人第一次来到了东方,就一直寻求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而当时饱受海盗之苦的明朝只许中国人在漳州月港,申领文引,缴税后出海贸易,故一直未能如愿。为此荷兰人屡次袭扰中国东南沿海,企图以武力迫使中国开放贸易,1624年直接攻占澎湖地区,在当地掳掠人口,构筑城池。不堪其扰的福建地方政府集结重兵打算予以驱逐,后经大海商李旦的协调,双方罢兵,荷兰人离开澎湖,撤往不在明朝政府实际管辖范围内的李旦地盘台湾大员港,福建地方政府对此予以默认,结束了双方的武力冲突,郑芝龙在此事中以李旦义子的身份担任翻译。

▲荷兰殖民者奴役中国人在澎湖岛风柜尾修筑的城池

此时台湾大员是李旦、颜思齐、郑芝龙海盗集团的根据地,因此有记载荷兰人初到台湾,是向他们纳租才获得落脚点,后来才强行占据的。郑芝龙和在台湾扎稳脚跟的荷兰人跟合作,在台湾海峡大肆劫掠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跟他们贸易的中国船只,势力逐渐强大。1625年李旦和颜思齐先后去世,郑芝龙成为新的海盗集团领袖。

1628年他接受明朝的招安后,在朝廷和荷兰人的帮助下,打击其他海上势力。荷兰人希望借此通过郑芝龙打开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大门,然而明朝官府并不同意,且有意武力驱逐来贸易的荷兰人,另一方面郑芝龙也有自己的算盘,他并不想让荷兰人直接到大陆贸易,而是打算自己居间垄断。郑荷双方矛盾逐渐激化,在1633年矛盾达到顶峰。

按捺不住的荷兰人决定用武力逼他就范,7月12日荷兰人勾结大海盗刘香偷袭厦门港,一举焚毁了郑氏的舰队,随后在福建沿海展开大规模劫掠。郑芝龙不得不主动示弱,在明朝官方支持下积蓄力量。到10月22日,完成战争准备的郑芝龙诱使荷兰人在料罗湾与他决战。

荷兰人不料土豪的郑芝龙把小型战船直接改成火攻船,被打了措手不及,损失过半,狼狈逃回台湾。不过郑成功并没有为难荷兰人,而且主动与其讲和,许诺只要荷兰人不来大陆沿海,还会增发许可证让更多大陆商船到大员贸易。荷兰人获得了稳定的货源,郑氏则腾出手来打击整合东南沿海的海上势力,一边逐步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双方各取所需,也算是皆大欢喜。

▲出现在荷兰人海图中的郑芝龙,即图中穿墨绿色长袍,握权杖者,不要在意这些乱七八糟的穿着打扮。

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开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在大员(即今日的台南)构筑了以热兰遮城为核心的完善防御体系,大员附近的土地被招募来的中国流民大规模开垦,又以大员为基地逐步将势力向东、南、北方向扩张,周边的土著居民被征服,传教进行得很顺利。

盘踞在台湾岛北部鸡笼地区的西班牙人也被武力驱逐,荷兰人每年都能在台湾收取巨额的税收和砂糖、鹿皮等各种高价值物产。一时间台湾殖民地被荷兰人建设地好不兴旺,赢得了“东印度公司王冠上最耀眼的珍珠”的美誉。

▲鼎盛时期的热兰遮城,一片繁忙景象

而台湾的地理位置,不论从战略和商业而言都可谓得天独厚,荷兰人以此为据点,以武力截断漳州和马尼拉之间的贸易,从而切断死敌西班牙同中国、日本的商业联系。商业上的利益则实实在在的暴利,明朝时中国的黄金白银比价一度高达1:4,欧洲因为新大陆的白银大量输入仅为1:12。

欧洲人利用差价在中国大规模套取黄金获取暴利的活动持续了将近3个世纪,到清乾隆年间,东西方金银比价持平才停止,荷兰东印度公司同时从郑芝龙手中收购中国生丝、砂糖、丝织品、瓷器、药材等货物,及台湾征购的砂糖、牛角、鹿皮等商品转贩到日本,获取白银、黄铜,同时将上述货物等运往巴达维亚,再转运到中东、欧洲,又将南亚的棉布、东南亚的香料返销给中国,每一趟贸易都能获取巨额利润。

郑氏也在这个过程中中赚的盆满钵满,双方处于一种事实上的准盟友关系。对此明朝官方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奉剿红夷报捷疏》中不无无奈地表示:“迨郑芝龙之剿钟斌、李魁奇也,夷颇有力焉,芝龙得之,情缘难割,于是岁岁泊中左。”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球贸易网络

不过荷兰人的好日子也就到此为止了。

荷兰人殖民台湾自然不是来做慈善,送温暖,其基本统治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利润,在台湾无物不税,而且荷兰人为转移矛盾采取包税制,民众还要被包税人剥削一道,对民众的剥削堪称敲骨吸髓。因此自荷兰人登陆台湾,岛上原住民和大陆移民的反抗活动就此起彼伏没停歇过。

▲荷兰统治下在台湾的中国人要承担的税负

1652年爆发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因不堪荷兰人沉重地歧视性税收,和士兵临检人头税时的恶劣行径,以郭怀一为首的大陆移民决心起事驱逐荷兰人,计划在中秋节(即9月17日)宴请东印度公司的高官,在席间将其捕杀,再以送客为名抢夺城堡。

不料叛徒告密,被迫在9月8日提前发动。仓促起事的农民,毕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被上千台湾地区部落武装支持下的120名荷兰火**兵击败,起义者被杀4千余人,荷兰人仅伤亡10人。另据记载,台湾地区部落武装给荷兰殖民者上交了2800个人头。

这一战给荷兰人留下了错觉,在例行的“仆从荷兰的部落武装不算人”的前提下,“中国人都是懦夫,娘娘腔,闻到火药味就四散奔逃,一个荷兰士兵能打败二十五个中国人。”

战后荷兰经调查认为起义者是要策应郑成功攻击台湾。恰在此时,郑成功围攻漳州半年多后,被清廷援军击败,损失很大,要从大陆撤离到台湾的风声四起,联系到俘虏的供词,两者似乎真的在彼此呼应。这一事件也给荷兰人留下了严重的阴影,此后隔一段时间岛内就疯传郑军即将攻台的消息。

▲郭怀一起义,可见双方的武器相差巨大,中国人很多人只有石块,棍棒,根本无法抵挡火**的攻击。

其实,当时间进入1640年代后,随着郑氏集团越发壮大,郑荷合作赚银子的好日子,渐渐一去不复返。此时郑芝龙官升福建总兵,在官方支持下,扫荡海上群雄,统一了海上,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荷兰人的货物供应,自然不再愿意让荷兰人这个中间商赚掉绝大部分利润,1641年郑芝龙打通了从福建安海直抵日本长崎的贸易航线,凭借着充足的货源,开始逐步挤占日本这个荷兰人在东印度地区最赚钱的市场,被打怕了荷兰人只得忍气吞声。

到郑成功时期,一方面明清易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对荷兰人的货物供应,另一方面,郑成功在泉州起兵后,一直都未能稳固地控制一块大陆的根据地,却常年养兵近10万,因此对军费和各类物资都极度渴求。除了继续扩大到日本的贸易船队,同时还派船只到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暹罗等地贸易,与荷兰人展开激烈地竞争。由于郑氏掌握了瓷器、丝绸、砂糖的绝对货源,商船数量又有绝对优势,荷兰人根本不是对手,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双方因此爆发了激烈的贸易摩擦。

▲郑氏商船队在东洋和南洋的贸易网络

荷兰人索性禁止中国船只前往上述地区贸易,并派船拦截,只许前往台湾和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为此郑成功写信向荷兰人抗议,并威胁如果荷兰人执意要这么做,将下令禁止中国商人与荷兰人贸易。荷兰人则认为郑氏的主要资金和军事物资都依赖对外贸易,不会采取这样两败俱伤的措施,不过荷兰人显然低估了郑成功的决心。

▲荷兰在东印度地区的殖民地、据点和贸易网络,日本据点获利最厚,占公司总利润的38.8%,其次即是台湾,占比25.6%,台湾可谓是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荷兰人觉得单纯靠商业手段竞争不过,就操起祖传手艺,海面上所有不是跟荷兰人贸易的华商船只,都会遭到拦截,甚至直接抢劫。更加做作死的是,为了打破氏对货源的垄断,扩大贸易。1653年起,荷兰人就接触广州的清廷平南王和靖南王,不过被葡萄牙人搅黄了。

1656年6月27日,被惹毛的成功以荷兰人不遵守禁止与马尼拉贸易的禁令,以及到台贸易中国商人遭到不公平待遇为由。正式颁布了禁令:禁止一切船只前往台湾贸易,限令所有在台华商船只100天内返回大陆,违令者将被没收船只及货物,并将船上的人处死,告发者给予半数载货量为奖励。

禁令发布后,郑成功派人到台湾张贴布告,同时派人到澎湖稽查,期间一艘商船,被查出私藏胡椒(此时胡椒被荷兰人垄断了),船长被处死,船员全部被砍下右手。

▲官方下场做海盗在远东是无法想象的,不过此时的欧洲已是司空见惯

郑成功的贸易禁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荷兰人各种贸易中利润最大的黄金贸易已无法获取;其次台湾是荷兰人在东亚最重要的商品中转站,大量的货物因此滞销、腐坏;台湾依赖大陆提供的日销品也严重匮乏,出产的大米、鹿皮、蔗糖都严重滞销。缺乏充足货物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在东印度地区就亏损了3万7千多荷兰盾,要知道此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光派发的年度股息一度高达40%,亏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台湾的气候非常适合甘蔗的种植,荷兰每年将台湾的蔗糖运到日本、波斯都能获取暴利

贸易禁运开始后,荷兰人加紧到广东活动,试图跟清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进行自由贸易,并与清廷共同剿灭郑成功。在被尚可喜和耿继茂榨取了大量银子后,终于打通了关系,获准到北京朝贡。当年7月17日荷兰使团到达北京,还见到了同样希望和中国进行贸易的俄罗斯沙皇使臣,只是俄国人梗着脖子,不肯按照中国礼仪行事,最终无功而返。

▲荷兰人从广东横穿中国内陆经京杭运河到北京,情报工作做的很充分,写成了《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

荷兰人的身段就柔软多了,该磕头磕头,该送礼送礼,向皇帝三跪九叩,甚至谄媚地表示,只要能跟中国自由贸易,可以像琉球和暹罗一样,三年一次朝贡皇帝。令荷兰人失望地是,清廷显然对这个第一次来朝贡的遥远国度,没什么兴趣,更遑论结盟。

而荷兰人最关注的自由贸易问题,因此时清廷的禁海政策而被否决,只允许荷兰人每年派3-4艘船来华贸易,同时皇帝“贴心”地表示念及荷兰人路途遥远,让荷兰人八年一贡即可。荷兰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清廷不敢有怨言,就认定是葡萄牙人,以及朝中信奉天主教的耶稣会士从中作梗,打定主意一找到机会就要攻下澳门。

▲荷兰文献中的清帝顺治

到1657年时,巴达维亚的荷兰官员绝望地表示“中国与大员的贸易完全停滞,若这样下去最终将导致大员和福尔摩沙成为废墟”,而郑氏集团反而取得了巴邻旁和马六甲等东南亚港口的贸易垄断地位。面对困局东印度公司认为最佳办法就是对郑氏宣战,只是和清廷的结盟失败了,荷兰人并无把握独自击败郑军,最终不得不屈服。

1657年6月派通译何斌到厦门和郑成功谈判恢复贸易,荷兰人同意郑氏的船只到东南亚各港口贸易,并愿意每年缴纳白银5千两,箭杆10万枝,硫磺千担(也有记载认为这是何斌私自许给郑成功的)。正好此时郑成功筹备北伐需要海量的军费和物资,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双方在当年9月恢复贸易关系,只是双方的矛盾并未解决,再次爆发冲突只是时间问题。

▲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郑成功画像轴及局部,

郑成功打算收复台湾并不是临时起意,一方面郑氏集团和荷兰人因为贸易问题,积怨已久,主要还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郑成功自24岁在泉州文庙焚儒衣起兵抗清,就一直以金门、厦门两岛为根据地,但金厦地方局促,粮饷两缺,郑成功甚至不得不为粮饷向摇摆的中间势力开战,且金厦距离清廷核心统治区太近,极易被偷袭。

1651年郑成功亲率主力进攻广东,清廷福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偷袭厦门得手。仓猝之际,郑成功妻子董氏只得带着儿子郑经怀抱祖宗牌位逃至海上,虽然郑军马上又夺回厦门,但郑氏集团累年积聚的海量财富被抢掠一空,粮食器械损失不计其数,出征将士亲属也深受其害。

1659年9月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却因轻敌在南京城下大败而归,元气大伤,统治区域再次萎缩到金厦两岛,难以供养数万大军,更加急需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休养生息。

▲郑氏集团的主要根据地,厦门和金门岛

恰在此时,原荷兰通译何斌再次来到了厦门,此公原是郑芝龙部下,后来一直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译和管理大陆移民的中国长老,深受荷兰人信任。之前替荷兰人来厦门跟郑成功就贸易禁运谈判期间被策反了,回台湾后私下替郑成功收税,事发后被荷兰人处以重罚破产,索性就逃到了厦门。

他告诉郑成功台湾粮饷充足,各类物产丰盛,处于贸易要道,又有海峡天险阻隔,进可攻退可守,是理想的大后方根据地,这些都切合郑军的迫切需求,同时又进献了自己实地测绘过的台湾地图,将台湾物产、道路和荷兰兵力分布、炮台设置及岛上中国移民和原住民饱受荷兰人欺凌,民心不附的情况一一讲解,力劝收台,郑成功大喜过望,开始筹备收台。

▲17世纪时荷兰人绘制的台湾、澎湖地区地图,台湾岛西部有大片可供开发的肥沃土地

电影《英雄郑成功》中,有一个情节就是清廷得知郑成功进攻台湾,清帝做大凛然状下令清军不得抄袭郑军后路,让郑成功放心大胆收复台湾,实际历史却是清军被打怕了。

郑成功从南京败退厦门后,当年12月清廷从北京抽调满汉精锐一万余人,沿海数省水师到厦门集结,以安南将军达素为统帅,企图趁郑氏虚弱,一举荡平金厦。1660年5月双方部署停当,在厦门附近海域展开决战,郑军奋勇作战,克服兵力、天候、内奸等劣势,待潮水风信转变后,一举扭转战局,重创清军,光满洲八旗就被杀1600余人,大批高级将领战死,以致有记载达素逃回福州后,畏罪自杀了。

清军自1651年起已是第三次企图攻击金厦,都在海上被打得灰头土脸,这次原打算趁人病要人命,不料败得更惨,沿海数省的海上力量被一扫而空,被杀破胆的清军不敢再招惹郑氏水军。

直到1663年得知郑成功病逝后,清军才鼓起勇气,勾结荷兰人再次进攻金厦。请廷于10月集结水陆大军和14艘荷兰战船一起进攻金厦,开战后荷兰战船前出迎战郑军船队,清军则躲在背后,经过一番激战郑军不敌荷军败退,然后荷兰人就目瞪口呆地看到,9艘郑军败逃的船只绕过自己,冲进400多艘清军战船中,横冲直撞,清军被打得狼奔豕突,两艘旗舰被俘,统帅马得功也被逼得投海自杀,郑军仅损失3艘战船。此战后清军对郑氏水军的恐惧深入骨髓,直到郑经去世,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郑成功出发征台前不久,又传来一个重磅消息,1661年2月5日清帝顺治在北京去世,继位的康熙年仅八岁,正值主少国疑,清廷内部斗争很激烈,无暇他顾。所以清廷得知郑成功攻打台湾的消息时的真实反应是没啥反应,直到8月更是直接认怂躺平了,将禁海令进一步升级为迁界令,勒令从辽东到广东的沿海居民,全部内迁30-50里,沿界筑墙立碑设守,逾界者格杀勿论,界外所有房屋庄稼,全部焚毁,连树木都要拔除。这给郑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物资供给困难,客观上却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顺治十三年清廷颁布的禁海令

1660年初台湾各地再次疯传郑成功即将攻打台湾,荷兰人也发现当地华商向大陆转移资产,同时来台贸易的大陆船只骤减,郑成功也确实在加紧做战争准备,据从中国商人那打听到的消息,郑成功随时都会攻打台湾,最晚就是当年3月底。台湾方面一面紧急向巴达维亚总督请求援兵,同时在台湾坚壁清野,储备物资,抓捕拷问在台的中国豪强和大商人,查封其产业。

1660年7月16日,巴达维亚总督派遣司令官范德兰,率12艘船只,1400余人出发,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加上此前跟清廷的贸易和谈判屡屡被葡萄牙人搅黄的积怨,荷兰人打算在10月31日季风转成东北方向前先攻下澳门,再驰援台湾,船队到达澳门同纬度地区时遭遇一场风暴,不得不转向台湾,在9月20日抵达。

此后范德兰屡次要去打澳门,都被揆一拦住。到11月下旬,闹腾了大半年的袭击,并没有到来,岛内荷兰人先扛不住了,当年的生产和贸易全耽误了,也摸不清郑成功的意图。商议后,一根筋的荷兰人派人到厦门,直接问郑成功还来不来打台湾。5月份郑成功刚在厦门击退清军的大规模攻击,仍在积蓄力量备战中,就表示你们有病吧?

▲郑成功当时的真实心理活动

于是回信表示自己忙着跟清军作战,对台湾这种不毛之地毫无兴趣,要跟荷兰人睦邻友好,生意大大滴做,互利共赢云云。为了麻痹荷兰人,在台湾有众多产业的郑成功堂兄郑泰,屡次致信到台湾讨要被查封的产业,郑成功则以此为由再次禁止大陆船只到台湾,以防走漏即将出兵的消息。

到第二年范德兰再也忍受不了,在2月27日留下部分兵力和船只,自己率队返回巴达维亚了。揆一拼命请求援兵,巴达维亚不情不愿地派过来又调走,这倒不是巴达维亚如昏聩,揆一又如英明神武。主要此时荷兰人为垄断到东方的贸易路线,同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激烈竞争,特别是英国。所谓断人财路,如**父母,英国人恨得牙根痒,不停地袭扰荷兰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要用仅有的一万余人军队和40条战舰,防卫好望角以东的广大殖民地,可谓是处处漏风。台湾驻军1200余人,战船4艘,已经是非常重视了。

▲荷兰记载中的中国商人

经过近一年折腾,郑成功没来,荷兰人自己也松懈下来了。揆一虽然咋咋呼呼地又是请援,又是坚壁清野,可战争准备并不充分,荷兰人在台湾的防御以热兰遮城为核心,此城异常坚固,物资储备充足,且凶猛的炮火足以控制进出大员港的主水道。

但普罗民遮城等地方几乎没有准备,郑成功攻来时,竟然有炮弹锈蚀在炮筒中。最要命的是北线尾沙洲上扼守鹿耳门的齐伯格炮台1652年被风暴摧毁后,一直未修复。揆一本人却因备战导致的经济损失,备受抱怨,东印度公司高层也认为揆一太过怯懦,决定撤换他。

▲台湾海峡海峡的洋流,季风基本与此一致,风帆时代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行动,风向和洋流都是关键中的关键

现在万事俱备,真就只欠东风了,郑成功在等着季风的转变。

最终,1661年4月29日,黎明时分,台湾岛大员港,大雾,热兰遮城瞭望台上熬了一夜的卫兵,伸了伸懒腰。多年来一直谣传海对面那个邪恶的异教徒,要攻击台湾,过去的一年更甚,不过传闻中的袭击并没有到来。远处地平线上太阳逐渐挣脱束缚,雾气随着一点点散开,一片桅杆的丛林出现在远方的海面上,卫兵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慌忙敲响了警钟。一时间热兰遮城如同受惊的蜂巢,钟声,炮声,呼喊声响成一片,传令兵一拥而出,大声向四处传递命令——国姓爷真的来了!

▲晨曦中的热兰遮城

参考资料:

(1)、《从征实录》——杨英

(2)、《海上见闻录》——阮旻锡

(3)、《闽海纪要》——夏琳

(4)、《台湾外记》——江日升、

(5)、《1661,决战热兰遮,中国对西方的第一次胜利》——欧阳泰

(6)、《南明史》——顾诚

(7)、《闽海纪略》——佚名

(8)、《巴达维亚城日记》第一、二、三册——原译:村上直次郎,中译:郭辉

(9)、《荷兰人在福尔摩沙》——程绍刚译

(10)、十七世纪中国人民反抗荷兰侵略的斗争—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朱杰勤

(11)、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李倩

(12)、浅析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郑氏海商集团之商业关系——李德霞

(13)、论17世纪郑氏海商集团的生存困境——谈谭

(14)、17世纪中前期荷兰殖民者眼中的澳门与台湾——从166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进攻澳门计划说起——陈思

(15)、协议、禁令与招揽:郑氏集团的对外贸易策略研究——刘强

(16)、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郑氏与清帝国的关系——介绍《胡椒、**炮及战场谈判》一书——张书生

(17)、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与郑氏集团研究——郑维中

(18)、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万明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楠木,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跨海远征欧洲棱堡有多难?从军事角度,回顾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下一篇:你不一定去过这个地方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