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圣人之治:《老子》释义(三章)

2023-05-06 21:54:03

老子》通行本与帛书本对照注解(三章)

通行本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本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1、本章讲圣人之治。

老子和孔子都主张治世(国、天下)者,当是德行高尚的人。这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中主张哲学家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的圣人之治,後世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

道、儒都讲修与治。本章,老子把修与治的主张说得透彻。修身(心)即治国,而治国也是修身。两者是一回事。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帛书作儿不上贤,"上",同"尚″,推崇,崇尚。

使民心不乱,帛书本无“心"字。

《老子》中多处讲到″民",一般指下层劳动者,民众。

这一段,老子以人、物、心三个层次,说圣人的无为主张。于人,勿推崇贤者;于物,不贵难得之货;于心,不彰显可欲。如是,则民(社会)不争、不抢、不乱。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此为圣人修身之道,由身而外,推而为治世之法。

虚其心,弱其志,犹言清心寡欲。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近。另十九章有"少私寡欲",都指圣人(善为道者)的修行。

实其腹,强其骨,若言强身健体。实其腹,使腹部真气、元气充实。内腹为气,外骨为形。形气同炼,内外兼修。

圣人以身为天下,以天下为身。从这个角度来解"圣人之治也"。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本: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恒,老子五千言,从首章起,每每用此字,後世(西汉)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更恒为常。如一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恒与常,近,但有别。

帛书“知″,同智。智者,在眼中,非今我们所说的智者,而是过于聪明之人。若论治世,圣人与智者的区别,有如政治家与政客之分野。

为无为,则无不治。顺势而为,则无不治。圣人虚其心,弱其志,引导民众无知无欲,则天下治矣。


上一篇:《罗马女人》: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与生活对望,让光景风月无边
下一篇:天地不仁:《老子》解义(五章)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