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林总奉命率115师师部和343旅,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却被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的一个哨兵所打伤,此后先送到了延安治疗,后经组织批准,到苏联养伤,作为林彪的妻子张梅也作为家属跟着林总前往苏联。
林总与妻子张梅性格并不相同,张梅活泼开朗,而林总却不善于表达,有时苏方邀请两人参加聚会,林总选择在家里坐着也不想去赴会,而张梅经常参加,这让两人最终产生了隔阂,最终感情破裂。
林总伤愈后回国,张梅却带着女儿在苏联生活。之后张梅回到了东北,在解放区工作,在此她认识了徐介藩,开始了新生活。
徐介藩是1901年出生的安徽人,徐介藩因为父亲的原因,从小就在私塾里学习,转入高等小学学习后,他也是十分努力,向往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
五四运动爆发后,消息传到了安徽,徐介藩与其他学生积极响应,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19岁时,徐介藩考入了中学,阅读了很多的进步书籍,开始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奔走。22岁时加入了青年团,当时的军阀曹锟为了当中华民国“大总统”,用钱收买议员,投他的票,安徽此时也有一些这样的议员,徐介藩知道后,就组织学生,在路上向人揭露这些丑行,并且掀了省长吕调元的办公桌。
安徽的军阀从此对学生运动十分敌视,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克扣学校的经费和老师的工资,徐介藩知道后,组织学生给老师帮助。军阀知道后采用武力镇压,将连徐介藩在内30余个学生开除,并通缉。
在老师的掩护下,徐介藩得以到南京上了高三,报考大学时,却因为学校知道他被通缉的身份,没录取他。因此徐介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在得知自己的很多朋友都选择报考黄埔军校后,他也离开家乡,到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
徐介藩是黄埔军校的三期生,学习期间,广东的局势瞬息万变,他因此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负责了一些警戒任务,还曾在张治中的带领下,向叛军发起了攻击。
此后,他改学飞行,考入了广东航空学校,学习之中,他意识到要想更好的保卫祖国,必须更好的学习航空知识,北伐战争开始后,航空学校仅剩的两架教练机也要被派出执行任务,因此航空学校的训练无法维持,徐介藩和部分学员被选派到了苏联留学。
之后的徐介藩在苏联学习,并在苏联工作,认识了一位叫马尔多夫斯卡的苏联女青年,两人结为连理。
而徐介藩一直忧心于国内战争,曾想回国,却被组织因工作需要,将他留在了苏联工作,内战爆发后,徐介藩回国的申请在1948年得到批准,徐介藩回到了阔别20年的家乡,东北局的同志考虑他懂俄文,就让他留在了东北工作,徐介藩因有一次战斗受伤,结识了张梅。
1950年徐介藩的妻子患上癌症,不幸逝世。徐介藩非常悲痛,但他还是努力工作,在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他因为懂得俄语,可以与苏联顾问沟通,被调入了朝鲜前线,就此协助彭总处理军务,平时很少夸人的彭总也称赞他工作做的好。1961年,徐介藩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1956年,徐介藩用诚心打动了张梅与张梅结合在了一起,徐介藩也对张梅的女儿很好。
徐介藩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担任主任时,谭政大将来哈军工视察,正好哈军工在开会议,谭政在会议上就认为哈军工的教育计划不对,当时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而徐介藩却在会议上与谭政争论了起来,认为哈军工的成绩在当时是很好的。
1959年,彭总受到批判,在当时的情况下,徐介藩却站出来仔细地看了彭总所写的文章,认为彭总没有错。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徐介藩的性格是很耿直的,有什么想法就会说。
之后的徐介藩调往西安在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的基础上,筹建了装甲兵工程学院,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
上世纪六十年代,徐介藩遭受到过一些波折,最终在1979年为他平反。
1983年,徐介藩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徐介藩一生敢爱敢恨,为祖国也曾在异国生活,祖国需要他时,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帮助建设祖国,我们应该铭记这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