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宋代绘制的熙州城,流散海外,临洮版“清明上河图”!

2023-05-06 21:54:03

随着历代战火,人为破坏,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临洮古城已经逐渐消失。只在一些文献记载和老人的口述中,还能咂摸出些昔时况味。2017年,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一副宋代时期绘制的描绘临洮古城的古代画作:宋代王韶所作《熙河路市易图》彩绘长卷。将《熙河路市易图》彩绘长卷铺张开来,长二丈八尺,宽三尺二寸,绢本画面,气势恢宏。陇中大地,洮河穿越熙州城西而过;城郭群山环抱,竹木扶疏,悬崖陡壁,险要栈道,哥舒唐碑,皆历历在目;街道两旁,人声鼎沸,城乡上下,沿途驼队络绎不绝;峡谷飞瀑,流水潺潺,响声不断;千里沃野,麦梁黍吐穗,盆地农田,地瓜红薯,牵满原野;牧人农舍,街坊商贾,人头涌动,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只见熙州城里流动着数以万计造型各异的人物:有头顶肩背牛拉马驮以货易货羌汉诸族群众,有活跃在丝绸古道上的波斯商人,有走街穿巷叫卖“胡饼”的西域妇女等等,它生动地展出了宋代熙州(临洮)古城推行缘边市易法时的一派繁荣景象。迄今为止,这是发现的资料中保存最完整地反映古代临洮景象的画作。《熙河路市易图》即便是许多土生土长的老临洮人,也感觉有些陌生,除了清宣统《狄道州续志》的八副洮阳八景图外,其余涉及临洮城景画作至今未见,极为珍贵。它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以写实的手法绘就,在一片淡烟古墨中,对当时临洮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城郭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翔实的描绘。洮河两岸图景突出,人物表现清晰,客观地反映出了当时临洮的城市面貌和形象。《熙河路市易图》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唐宋时期临洮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帧图,一段藏在光阴的记忆

一帧图,一段历史,一番旧时光,一些藏在光阴里的悠远故事。见过此画作的江苏常州人士王兆兰在文字中这样写到:1937年阳春三月,堂伯祖父王柏荣(字寿森,号解元叟翁,清光绪贡监,著有考证江南名人轶事的《解元塘琐会》8卷)带着父叔及童年的我等五人,穿过景阳门,进入金坛古城,沿城墙内侧,南行三百余米,来到永仁巷,拜谒先祖、南宋敷文阁学士王彦融府第。
南宋敷文阁学士王彦融这是一座坐北朝南、历经世事沧桑的古宅第,清道光十五年(1835)传承到王彦融二十二世裔孙王洛美名下作别业栖息。堂伯祖父引领我们穿过功德坊,仰望府门,上悬一方明监察御史、邑人王豪撰写的“学士第”金字楣额。跨进府门,天井纵深,围墙环绕,高大榉树的枝叶随风摇曳,紫薇花香远飘四方,野花有规则地伴着青草布满石道两侧。两栋厅屋古色古香,两侧墙檐均有砖雕、木雕镶嵌,镂空花格落地长窗朱漆暗淡。当年主人的风韵依旧可从浮尘的掩映下显露出来。  第一栋正厅大堂,悬挂一块“绿平山堂”巨幅匾额。据堂伯祖父说:“此匾是彦融孙、南宋工部尚书王遂请同朝太常丞刘宰撰写的。取自挚友辛弃疾所作《水龙吟·为韩涧尚书寿甲辰岁》中'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之句,意为祖辈皆如唐朝宰相裴度(居名绿野堂)、李德裕(居名平泉庄)、东晋宰相谢安(寓居东山)一样,为国建立了丰功伟业。”跨进正厅,堂伯祖父与王根福寒暄一番后,便从书房取出两帧绢本彩绘长卷,这就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家庭传奇秘史。
第一帧是《熙河路市易图》,作者王韶(1030-1081),字子纯,江州德安敷里坂人,系金坛《三旌义门王氏》太原郡望肇基始祖,北宋著名军事战略家。王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试制科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王韶熙宁元年(1068),上疏《平戌策》,进谏取西夏。神宗采其方略,授秦风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熙宁三年(1070),王韶于渭源至秦川大地,见不耕良田万顷,愿置市易司,倡行缘边市易,颇笼商贾之利,取其赢以治田,深得民心。宰相王安石称其为“善举”。神宗从其言,改韶著作佐郎,同提举秦川西路蕃部兼营田市易公事。熙宁四年(1071),王韶主洮河安抚司,力推缘边市易,奖励农牧,商贾随之兴起。熙宁五年(1072),王韶行招抚之策,取得青唐羌族之信任,部首俞龙珂率所属十二万人归附。九月,熙河(州治甘肃临洮)首领木征暗通西夏,抗拒招抚,王韶兵分两路,出其不意攻取熙州,建为镇洮军,以功进右正言,集贤殿修撰,龙图阁待制,知熙州。熙宁六年(1073),王韶挥师河州,破诃诺木藏城,木征逃遁,其部将结彪以城降,震憾龙亭。王韶迁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御紫宸殿受群臣贺。同年九月,乘胜进军洮(甘肃临潭)、叠(甘肃迭部)、岷(甘肃岷县)、岩(甘肃岩县)等州,招抚羌族三十余万人。熙宁七年初(1074),王韶奉诏入朝,加封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资政观文学士,官其兄弟及王廊、王厚两子,御赐主“崇仁坊”。此时,木征乘王韶入京,兵围河州。王韶迅返熙州,派部将王君万出兵结河寨(临洮西北),直取定羌城,破结河族,断夏国通路,以绝其援,又遣部将入南山断其归道,致使木征不战而溃,随之投降。史称“熙河之役”,王韶以功擢升枢密副使,晋封太原郡开国侯。诸州亦因行缘边市易,经济日渐复苏。然而,终因朝廷保守派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辞相,退居江宁。王韶亦被落职洪州,任上时念倡行缘边市易法之情景,故作《熙河路市易图》彩绘长卷,以资留念。
洮河岸边残存的王韶堡遗址

《熙河路市易图》流落海外,下落不明

王彦融的府第在民国时传到了其二十四孙王文渊手中。王文渊的女婿史亮采曾任武进知县,来坛时常在王府交友酬唱。解放前夕,王府的文物字画都被他带去了台湾,这幅古画却下落不明。1999年,王兆兰的表姐史萼芬从台湾回坛探亲,她告诉王,日军侵华驻坛第一代联队长池田廉二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美术史学的毕业生,酷爱收藏中国古代文物字画,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把这两幅王氏家族的古字画带回了日本,后流失海外。王兆兰表姐的父亲史求生在美国纽约图书馆见到过这两幅字画,后又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去求索,未能如愿……2017年,笔者辗转联系采访到王兆兰先生,先生讲述了见到这幅临洮版“清明上河图”的前因后果,谈及往事,不免感慨万千……

上一篇:说说溧水区的来历
下一篇:【原创】七律咏冬(三)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