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白塔初中孩子,经历了7月份以来,最大的跌宕起伏。两次疫情的网课学习,姗姗来迟的考试,汇成了一副绝美的人间悲喜剧。
进入教培行业开始,我清晰感知到,考验家庭内部关系,并不是怎样的大事。仅仅两方面便可以看出,那就是辅导作业、以及考试。这两件事的态度上,依旧保持父慈子孝,极为难得。归根到底,人是感性动物,并不是靠程序输入的理性机器。辅导作业和考试的情绪爆炸点,能够情绪不动摇,那是真的爸妈爱你。当然,也不排除,情绪已经麻木,感情逐渐丧失。这样的氛围下,上周,我和上百位初中孩子的家长,沟通孩子的期中成绩,梳理这帮小可爱的优缺点和学业规划,和家长共同“声讨”那些不太可爱的小精灵。彼时,我的情绪,依旧不能动摇。哪怕家长的情绪再大,依旧不能波动。身为老师,可以有情绪价值,但应该是为教学进行服务,而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情绪输出。如果也变成如此,我想,那时就很难引导家长冷静,共同对考试抽丝剥茧。动笔的前一秒,我依旧在想,这篇文章应该写成哪种风格?没办法,一直以来都喜欢“谋定后动”。吐槽文吧,好像可以。虽然我的情绪不应该太多,但各样的悲喜能量全部传递过来,让自己变成了极大的情绪装载器,完全无动于衷是办不到的。从2020年疫情的在家办公之后,上周迎来第二次脱发危机。我的小可爱们,老闵真的不想植发啊!家长可以有无数吐槽孩子地方,孩子有诸多可以吐槽老师和家长的地方。我呢?也想吐槽,在“客户至上”的原则下,发现是极为奢侈的。那……貌似更值得吐槽了???鸡汤文?我觉得其实也可以。考试毕竟已经过去,最重要的是向前看,前方风景更好嘛。而且,不是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稍微被熏陶过的伪文艺青年,这句话我清楚是胡扯。完全放宽心态能做到,家长和孩子,很难做到,局内人和局外人,还是有所不同。何况,再多的鸡汤,对于有些小可爱,并没什么作用,只是在重复自己的错误罢了。此次的情绪压制,或许会迎来沉默的爆发。所以,秉着尽量客观的态度,我想说的,提炼之后是三个点:目标、信心和坚持。无论与家长、孩子沟通,最开始就有一个最大的纠结点:这位小可爱的真实实力究竟如何?问题的答案,其实带有薛定谔的倾向。你说它很重要吧,这个答案并不会当做真正测试后的结果;不重要吧,它是家长和学生分别用于自我安慰的绝佳理由。大部分学生,是值得去肯定还有提升空间的。无论现在情形多么糟糕,如果还要继续前行,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能够成为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可惜,这点微光过于脆弱,容易熄灭。不真诚的情况下,所问到的答案,除了度过一个多月的宁静时期,并没其它作用。坐下来,静静聊,慢慢聊,才会逐渐看到里面的答案:1.你想达到怎样的分数或排名,为什么?2.你觉得要达到这样的成绩,你现在的优势是什么?3.你觉得要达到这样的成绩,你现在的劣势是什么?4.为了弥补这样的劣势,你认为你可以付出什么?这四个基本的问题,千万不要觉得过于中二。我认为,它们是一切提升的基石。实际沟通中,我和孩子交流,虽然不局限于这四个问题,却也是围绕展开。那么,我就来慢慢梳理下,这四个问题的简单逻辑:1.想要怎样的分数和排名,其实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心性。目标过高和过低,大致可以了解他的自我认知如何,是过于飘高还是相对保守;加上问为什么是这个成绩,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原动力,可以窥得部分。比如初一期末能够达到110分的人,你问他初二月考想达到什么目标?他告诉你,130分即可。这个目标高吗?看起来不高。继续问,为什么想要达到这个成绩?很有可能的回答是,这个分数在他们班上算是比较好,或者说这样一来他的排名能更高。当然也会有更模糊的答案:“我觉得这样看起来高点”。如果是这种回答,很抱歉,说明这个孩子在学习成绩的认知上,是茫然的。不要觉得,好像孩子挺明确的啊,在进行对比啊。因为这个过程,他并没有考虑,初一初二的难度,导致单科分数在年级排位的波动。初一期末的110分,在年级700名左右;初二月考的130分,年级能够达到前100名。中间600个名次的跨越,除了作弊之外,仅仅考努力学习,是极难极难的。要晓得哦,大家都在疯狂内卷……所以,这时最好能够理性看的是,在班级单科名次或年级单科名次的变化。分数多少的变化,其实在初一到初三推进的过程中,会显得愈加不足为道。初一期末数学年级700位,初二第一次月考想进入数学单科前600,前500,前400?都可以,来,我们坐下慢慢谈!为什么想要达到这个排位呢?当然了,很大部分原因,是家长的期望,这可以宣之于口。少数情况下,孩子愿意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进行对比,那就更棒了。或者,能够达到班级平均分(排位),亦或可以踩着排位进入理想的高中(班级),也无不可。总之一点,这个想要达到的成绩能够尽量明确、产生对比、有其原因。这个原因,是能够触动孩子情绪的原因。2.要达到这个成绩,有什么优势?这个问题,是大型尬死现场。我发现,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答案,或者答案过于简单(相当于没回答)。是孩子觉得没有自己一无是处吗?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对于部分孩子,从小成长过来的环境,家长和老师给予的否定大于肯定,可能会让这部分孩子真心觉得自己很笨,很没用。内心或许有一丝感觉:我应该不是那种没用的人。可是身边的环境在一直提醒他:你不行。经年累月,孩子可能真的觉得,我真的不行。另一方面,有的孩子从身边的人那里听过自己的优点,自己好像也能发现身上的优势。经历了考试的鞭打后,发现这样的优势并没有让自己能够如何改变。这就显得这个优点说出来,很是可笑,迎来社死,那优势就等于没有。一般情况下,我会引导孩子去看到自己的优点。我发自内心地相信,每一位孩子绝对有属于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就看能不能发现。我尽量去发现。和孩子短暂的接触后,根据他的谈吐、性格、坐姿、回答,其实就可以发现他身上的些许特点。作为家长或老师,如果目光中只有居高临下的审视,是很难激励孩子的。就像类似段子的故事,在我身边也有发生。问家长,能不能说下孩子的问题。机关**一般说出来七八个。那您能不能说出三个孩子优点呢?也可以啊!那就请说~首先,他很听话,嗯……他还是晓得努力,额,我们的话他还是会听一些。停,您说的第三点和第一点重复了。作为家长,如果真的看到这里,能够回忆孩子优点,挺好的。能够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真的去肯定这些优点,那就更好。而不仅仅是在理性地情况下,看到文章这里才想起:我晓得娃儿有哪些优点。这就没有意义。对于优点,是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能够激发孩子向前,向目标推进,有助于完成目标的特点,那就是优点。在别人那里,或许是缺点,在这里,它就是优点。彼之砒霜,吾之蜜糖。3.要达到这个成绩,有什么劣势?有时候想想,我接触的很多孩子,真的挺可怜。尤其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交流到这个问题时,我担心自己陷入抑郁症的念头,最为明显。大部分孩子,谈到自己劣势,和前面那个优势的默然无语截然不同。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有足够可以“侃侃而谈”的素材。我问他:你从内心真的觉得,这些是你的缺点吗?孩子沉默,微微点头。我内心,只有悲凉。如此顺畅的回答,并不是孩子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批判多么深刻;这种熟练,愈加说明,自小成长的环境,已经把他改造成能够完美“接受”这些缺点!多次的苛责、批评中,这些缺点融入了孩子的灵魂,让他们感觉,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应该是吧。时间是最恐怖的东西,它可以冲刷掉一切。同样,它也可以把不可能的事,在足够多的时间流逝中,变成可能。比如,让一个人去怀疑自己,只要他身边的人一直说,他就是坏人。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曾母投杼,无不如此……不努力,不认真,不仔细,反应慢,非常懒,这五连击,对于99%的学生,应该是极为熟悉且深刻的。我并不是说,这五连击就只是对孩子的盲目打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孩子缺点,没有去进行稍微细一点的分析。比如谈到努力和认真这两个词。我问孩子,觉得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孩子回答,要努力,要认真听课。很好,请告诉我,你觉得怎样努力,怎样才是认真?接下来的回答,又会陷入大型尴尬现场。我问孩子:这里的努力和认真是不是你老师、家长经常给念叨的?请相信,这时的回答,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不认真,其实可以解读的东西,会有点多。可能是学校老师的风格确实过于感人,让孩子飘忽不定;有可能,是小家伙自己容易走神,听课效率不高。而关于走神,又可以进行细分,是对于学习没兴趣,没预习听不懂,还是不知道怎么听课……孩子的缺点,不必怀疑,肯定存在,每个人都不少。只是需要稍微看的清楚点罢了。4.为了弥补这样的劣势,你认为你可以付出什么?这个问题显得最为中二,其实也可以换成这个意思:如果要提升成绩,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之所以说出这样的中二问题,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想想,这个过程中,自己能够付出的“代价”,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如果有孩子望而却步怎么办?那就凉拌即可。好吧,这句话是玩笑,那就继续引导呗,又不能真的放弃了。一般而言,孩子确实对学习还有那么一丝兴趣和想法的情况下,让孩子先回答,大致可以知道能沟通的范围。同时,要尽量认识到一点,一个人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扩大优势,缩小劣势。其实,无论父母和老师,还是身边的人,其实较为容易陷入误区:希望别人改掉这个缺点。有段时间研究心理学,差点让我崩溃了。后来经过一些调整,吸收了内容后,再次看待身边的很多事情,想法完全不同了。某个缺点的产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在持续过程中,对人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如果要改掉它,太难了。我时常会以一个小例子来解释:成年人戒烟。那些希望自己伴侣戒烟,能成功的,寥寥无几。不要想着成年人难以去克服的事,让十多岁的孩子去完成。真的有这样的自制力,干啥都能出成绩。而且,对于需要去改变的人来说,改掉某个缺点,需要进行的心理建设太有挑战性,可能还没有开始做,就放弃了。如果没有想明白,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行动过程中发现,太难了,不改了,躺平了。这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在心里又加固了“我不可能改变”的执念。很不幸,我碰到的部分孩子,经历过这样瞎搞的改变经历。从本来的一个青铜局,到我这里变成了王者局。就是说,挺无奈的。反之,循序渐进地改变,不急不缓,或许能够逐渐出成绩。那这就说到家长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这篇文章最核心的内容,没有之一:家长要有耐心!不要说任何理由,我知道任何说等不起的家长,会怎么说;也非常清楚,那些过于急功近利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面会怎样。我只知道,到头来,这个孩子被毁得面目全非,要么和孩子一起面目全非。有成功的吗?当然有。就像你买彩票也能中奖,五百万放在那里,你有机会。你不会真的觉得有机会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年的学习历程,要解决小学六年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以及初中新增的各种变化。这是一场持久战!我在去年买了《毛选》,第一篇看的就是《论持久战》。看完之后,虽然有些内容并不能全理解;但是对其中的伟人眼光真心膜拜。家长在督促学生的学习改变,也是持久战。去缩小劣势的过程中,能够去发现,去肯定,去督促。如果实在实在等不起,那么家长要自问:凭什么觉得你的这个孩子,能够快速地达到你想要的那个成绩?能够说出来的任何原因,注意,是任何原因,都可以抓出一大把具备这种条件的孩子。除非,真正的天赋异禀。写到这里,写累了。4600多字,身体真心遭不住了。希望能够对部分家长略有所得。后续有缘再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