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中庸启示录107:怎样理解极高明而道中庸

导读中庸书中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一种什么境界?为什么说袁隆平最能体现这种境界?为什么高僧最喜欢讲家常话?什么样的人才能从平凡走向非凡,再从非凡回归平凡?为什么说没有回归平凡的高深是假高深?为什么越高深,越平凡?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前面我们用两讲的时间,探讨了怎么去理解“尊德性而道问学”和“致广大而尽精微”。咱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庸》书中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拥有这种特质的君子,外在有什么表现?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启发?01其实,这种境界和今天人们常讲的“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意思非常接近。既能够处理好眼前的一切,又不会忘记诗和远方。既能够领悟绝大多数人根本理解不了的智慧,精通很高深的学问,同时身段又很低,能和普通人和谐共处,甚至用普通百姓的语言,讲清楚最最高深的道理。也就是人们平常讲的那种“高僧只说家常话”的境界。还有另外一个比喻,也很恰当。那就是稻谷熟了之后就会弯下腰,低下头来。这是一种从平凡走向非凡,然后再让自己回归平凡的境界。是大智大勇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够做到的,一种非常难得的境界。02伟人也好,圣人也罢,起初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相比,有更高的追求,有更大的胸怀,不满足于衣食住行和只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他们会对宇宙人生的最高秘密,最深的智慧,产生探索的念头和行动。通过自我内在的努力,再加上必要的外缘相助,他们会在精神层面获得升华与飞跃,超越我们普通人的境界。比如说伟大的孔子、佛陀、耶稣这些人,他们彻悟这个世界最高的秘密以后,会对绝大多数尚在迷悟之中的人心生悲悯。希望让更多的人也明白,也能领悟,也能从愚痴的此岸渡到智慧的彼岸,于是便会走进人群之中,用最最平凡、最最通俗的话去启发大家和引导众生。如果不是对最高智慧能够做到彻悟,能够看到大家是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本质,人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事的。03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更常见的人是什么?应该是平庸而不高明的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种人。还有另外一种人,有那么一点点高明,但是不够中庸。学问上、能力上有一些过人之处,于是就自视甚高,开始看不起别人,认为别人都太蠢了、太笨、太垃圾。这种人在高校中最容易见到,讲起道理来一大堆,口若悬河,但是做人、做事却是一塌糊涂。理与事、人与我、利与义之间的融合与平衡,根本就找不到。其实,这样的人是属于还没有熟的稻谷,看起来直挺挺的,很高傲。实际上,谷穗里面的壳子里面根本还是空的。这种人,也是我们老百姓最喜欢讲的半瓶醋,因为满瓶醋是不会响的,只有半瓶醋才会咣咣响。这些人的学问做成了夹生饭。04那些圣人们的共性,是智慧最高深,身段最低。领悟的智慧最深奥,表达起来却很浅白和通俗。我们再去看一看各个学科的一些大家们,往往也都有这样的特质,他们精通自己领域里面最高深的学问,同时又有最平凡的待人接物之道。就像大家都非常尊重、爱戴的袁隆平老爷子。虽然他老人家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专家中的专家,学者中的学者,权威中的权威,但是外表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农民一样。当我们看到他用英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时,当我们看他在工作之余拉小提琴时,就会深刻地感觉到,他是那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其实,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越高深,越平凡。没有回归平凡的高深是假高深,是火候不到的装模作样。

上一篇:中庸启示录105:怎样理解尊德性而道问学
下一篇:中庸启示录106:怎样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