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襄子特别读者: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那些奇奇怪怪的奇葩国君
尽在春秋与战国
【十大奇王】第 10篇文章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战国时期所面临的大环境,大抵如此。周天子式微,诸侯们从春秋打到了战国,逐渐从文质彬彬走向了野蛮粗暴的路线,甚至连表面的遮羞布也不要了。春秋时期还只停留在称霸的阶段,名义上还是臣服于周天子,而到了战国年代,称霸已经满足不了诸侯们的胃口,转而寻求更高的刺激,便是称王。楚武王是最早称王的人,早在春秋早年就称了,只不过他一直以来就被中原诸侯看成南蛮,不是一路人,因此他的称王在其他人看来纯粹就是自娱自乐,鲁国的史书依旧称其为“楚子”。毕竟当年楚国得到周天子的分封,是以子爵的身份,他那个王爵,就和余襄子的“子”一样,都是自封的。而战国时期的称王在性质上与意义上和楚国的称王就完全不一样了。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称王,从此掀开了遍地是王的时代。大国称王是时代所趋,而有些小国在此期间也蹭了一下热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国,称王的国君是宋康王。当年武王伐纣,取代了商朝的天下之主位置后,将商朝移民迁到了宋国。宋国国君一开始就是公爵,无论是论出身还是地位,都是当时寥寥无几的佼佼者,其他诸侯是周天子的臣,而宋国则是周天子的客。只不过,经由春秋纷争,宋国地处四战之地,被迫无奈之下,只能跟在其他大国身后,空有一身名牌。宋康王的哥哥是宋剔成君,戴氏,子姓,是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原本是不该继承国君之位的。然而这位哥哥看着齐国田氏代齐,看着韩赵魏三家分晋,便也起了心思,废了宋辟公,自立为国君。宋剔成君四十一年(公元前329年),国君的弟弟戴偃也效仿哥哥,起兵反叛,将哥哥打跑了,自立为国君,是为宋康王。宋康王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他通过占卜得知,将来宋国必能傲视群雄,便开始了自己的称霸之路。他先是找软柿子捏,灭了古老的滕国,又侵占薛国的领土,一时之间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是宇宙中无敌的存在。或许是看到了早年商朝国君武乙的事迹,宋康王也如法炮制。他将皮袋子装满了血,而后将之挂起来用弓箭射,美其名曰“射天”。宋康王觉得这样还不够,用鞭子抽地,破坏神像,俨然一副凌驾于众神之上的姿态。如果有人胆敢劝诫他,轻则受到他的口吐芬芳,重则被他一箭射死。宋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他称了王,称王的同年,他去找硬柿子捏了,神奇的是,他成功了。史料上并未给出宋康王的作战细节,只留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的结果。当时的天下七雄,有一半都是宋康王的手下败将,这战绩,在当时来讲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了。不过从史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另一条信息,就在宋康王称王的同年,五国伐秦。五国分别是魏、赵、韩、燕、楚,以楚怀王为盟主。这也就是说,宋国在军事上的成功固然有自身实力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国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更是让宋康王志得意满。不知他是否想过,在当时战乱纷飞、群雄争霸的年代,小国冒尖的
后果很可怕。自己平时规规矩矩都会被恶霸找理由揍一顿,更何况是到处耀武扬威。史书中的宋康王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大部分说他暴虐,甚至将其称为“桀宋”,意思是像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一样。而在孟子的嘴里,他又是一个搞仁政的人,似乎看上去并不是那样的凶神恶煞,而是一副明君的模样。很有可能,宋康王在继位初年,的确是搞过仁政,与民休息,积累了不少资本。大概十年之后,他的野心膨胀,成了后世“武帝”一样的存在。毕竟在当时来讲,任何一项政策要想取得长期的坚持,是基本不可能的。就算自己想搞,邻居们也不会答应。宋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宋国的末日终于来了。这一年,齐闵王联合楚国和魏国,三路攻宋,宋国的百姓四处逃亡,根本就不愿意为宋康王死社稷。宋康王逃了,但很快就被抓住了,后被杀。宋国就此灭亡,它的领土,被三家分了。从公元前318年的称王称霸,到公元前286年的身死国灭,这中间有近三十多年的时间,为何齐国等诸侯迟迟没有动手,一直要到三十多年之后才动手呢?这三十多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史料上是一片空白。宋康王在击齐败楚破魏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为何就没有接下来的动作了呢?难道他的野心只在于那么几座城池吗?宋康王并不傻,
小国在大国之间求生存,必然会走上朝秦暮楚的道路,宋国虽处于四战之地,被大国包围,但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吞并它,难度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其他大国未必同意。因此,要想灭国,要么经过其他大国的默许或同意,要么就把灭国后的好处也给人家一份。最后,惹得一身屎尿臭,酷到天下没朋友的宋康王,被三家联合灭了。黄泉路上,宋康王身边应该也有他的虎狼之师相陪伴吧。
新书已上线,欢迎大家抢购: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