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门山色赋》随想
谭杰
洛阳乃十三朝古都之地也,自古城郭巍峨,宫阙壮观,风景优美,胜迹如林,其派生出的“洛阳八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泉朝游、铜驼暮雨),浩浩鸿鸿,优优雅雅,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让人赏之如醉赋之动情焉。
古之为赋留吟者众矣,今有李新建先生为《洛阳八景赋》,是乃时代之幸也。《龙门山色赋》乃八赋之首,细读漫品,自感文辞别致卓尔不同焉。
为文者皆有感而发,倘若面对无以动情之事物,即使临案挥毫亦难以出彩生华也。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当代作家刘震云亦云:“文学作品首先是情感的东西……文学是记录人的情感的。”所以,每一篇赋所要表达的不会仅仅是高深的思想和哲理,它的主题还是要回归到情感……李新建先生亦属此列。他是洛阳人,他倾情文学,他热爱洛阳、热爱龙门,所以当他以为不写不快的时候,下笔自有风采文辞必寓风流焉。
新建先生了解龙门,熟悉龙门,对龙门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龙门——地处王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以“龙门”而名之。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若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列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则是白园──白居易安魂之地。白居易曾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便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白居易曾在此组建“九老会”,年逾古稀时,还与香山寺僧如满结成“香火社”——白衣鸠杖,徜徉龙门,吟诗作赋,其乐融融焉!唐代诗人韦应物、刘长卿也都赞赏龙门山色,痴迷伊河碧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佳话和诗篇。而一代女皇武则天,则带领群臣雅聚香山,面对龙门山色,举行诗歌竞吟,让群臣即席吟哦当场交卷以决胜负,获第一名者可得御赐锦袍一件,留下了“赋诗夺金袍”的美谈。龙门石刻之万佛洞(洞中南北两壁刻有一万五千尊佛像),三佛龛(所造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系典型的三世佛题材),十方寺院(唐代时期的香山寺、奉先寺、广化寺、敬善寺、菩提寺、天竺寺、乾元寺、宝应寺、胜善寺、龙华寺),以及卢舍那大佛……这些,都为其创作提供了雄厚的支撑。
书法家简介:
杨辉,一级建行师,工程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川网管理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巴中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文学离不开艺术,亦可谓文学就是艺术。律诗有平仄对仗而朗声醉韵,散文有插叙激情而倩姿动人,小说有虚拟夸张而引读生趣,新诗有直抒委婉而爽怀清新……在读者的心目中,尽管感觉辞赋另类,但除了辞藻华美,铺陈厚重等特色之外,亦可以用韵,亦可“以题为韵”——正如李先生此篇之所为。以龙——门——山——色四字之韵,一气呵成,朗朗上口,赋声清爽焉。一篇辞赋勿求尽美,但多一点美就会多一分雅,多一分雅就会多一分灵气。
《龙门山色赋》,结构精当,脉络清晰,在四韵的抑扬声中依次就天缘方位、景象传说、石窟造像、总结感慨,分四部分予以了描写和阐述。“两山对峙,一水贯中。启神都之门户,居嵩洛之要冲。山恋物华,屏天心以拱极;水依王气,向帝宅而朝宗。八关畿辅,六域合融……”开首豪放大气,以景贯史,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和思绪。继之,祥述漫绘龙门之景观,巧设妙寓历史之传说,进而展示了龙门非同寻常的美好景色。“……朝揽皇家之瑞蔼,暮披绛阙之祥曛。跨虹连乎两岸,流水湍于九滨。赫赫千岩而动色,林林万树以敷芬。烟景抱空,百鸟催春而翔集;波光无尽,二峰映日以争新。斯则牧童应,神禹分。雄关安镇,怒水漪沦……”第三部分,乃本文的重心。“石窟开凿,蔚为大观”,集中写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这项浩大的工程起始于北魏,唐时抵达极盛,两宋继而策划,明清方致完备。其造像十一万余尊(现存洞窟像龛二千余),可谓“风格绝殊,堪称人间之最;工夫穷妙,无愧天下之巅”。于是,作者满怀豪情地把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和韵展示于天下,难能可贵。第四部分总结“龙门山色”之盛——游客结队探幽,诗家遥临赋吟,以为全篇之终结——“揽胜景而登高,畅清怀以望极。天风旷荡而快晴,山势苍茫而凝碧。归心礼佛,瞻武皇之仪容;对景赋诗,效子问之韵律。怀山水而神虚,指烟霞而思逸。痴顾眄于长天,醉流连于终日。是时也,绣羽竞翔,锦鳞争弋。眺阙峰与远渚,高意无穷;望伊水与暮云,浑然一色。”可谓文辞典雅,意境高拔,读之使人生发出无尽的感慨。
赋体文学,是一种高端之文体,西汉时改制文化,优待士人,故而使战国后期从楚国开始兴起的赋体文学,恰逢其时地利用四海统一所提供之契机,融合南北文明成果得以向前发展。由于汉代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体的喜爱和倡导,使得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有汉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任何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必定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兴起,以经济繁荣、物阜民丰为后盾,在改革开放、科技发展、庶民小康的今天,辞赋复兴亦是时代潮流之必然。李新建先生是洛阳难得之才俊,其乘势而赋,以使赋坛锦上添花焉。于海洲先生曾云:时下为赋者寡焉,全国不足二百人,高产者更是凤毛麟角。能为当今赋坛鼎力推广传承,坚守创作,功莫大也焉。
《龙门山色赋》链接,点击即可阅读:
龙门山色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