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老张家修谱,追寻百年前的家人

2023-05-06 21:54:03

村里编修家谱了,编修组发出启示之后,好多和成村有关系的张姓人都来编修组联系。其中有信息反馈说:安定村九十多年前曾有张姓儿童随母亲改嫁到了安定村。当时嫁过来的时候,哥哥只有两岁,弟弟还在母亲肚子里了。他们的母亲也一直闭口不提成村铨儿街张家的事。只是张振家、张振和兄弟两小时候,陆陆续续耳闻街房邻居背后议论说他们两兄弟和母亲的一些事情。

近几天编修组询问铨儿街上了年纪的人:有没有听老辈人讲过,一九三零年间,结婚两三年的张姓长辈死了,媳妇挺着肚子、抱着两岁的儿子改嫁到安定村的事。

都是九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小孩子现在也都九十岁以上了,即使还健在的,估计也没有那么好的记意吧?

今晚编修组二维叔又打来电话,说起此事。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好像听到本家大爷佰佰们喊我奶奶“四婶”。现在的邻居们都知道,我爷爷兄弟三人,大爷爷张恒有(小名大仁则)、二爷爷张恒银(小名二仁则)、我亲爷爷张恒贵(小名三仁则)。

那为什么本家大爷佰佰们喊我奶奶四婶呢?难道,我爷爷是四的?他还有个三哥?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连窜的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不定。

如果我爷爷是四的,那我三爷爷去哪里了?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在微信里向姑姑们咨询此事。

姑姑们说:我确实还有一个三爷爷,不过她们听她们的长辈留下话,说三爷爷尚未成年即少亡了。

是真的少亡了吗?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巧合?

铨儿街张姓九十岁左右振字辈的人,全是我家老三门“三个仁则”的儿子们。

而随母改嫁到安定村的两位九十岁左右的老人,也是“振”字辈人,哥哥张振和、弟弟张振家。

是不是因为儿子新丧,媳妇要带着孩子改嫁,婆媳之间吵闹成仇?

从此逝者成了两家人的禁言。婆家把已逝的儿子说成是少亡了?

放到现在的社会,男人死了,媳妇带着孩子改嫁也情有可原,必竟幼儿年岁的娃娃还是见了妈亲。可是在解放前呢?唉。

当然,不容置疑的是,我家茔地里只有我大爷爷、二爷爷和我亲爷爷三个爷爷的坟墓,没有另一个“三爷爷”的坟墓。

可是,有资可,我二爷爷生于1898年,我亲爷爷生于1909年,那这中间11年的夸度,在没有避孕措施的晚清年代,11年间,至少应该有两三次怀胎孕育机会吧?

由此,我大胆的推测:或许,我祖奶奶这11年间可能有过婴儿少亡的事实,但少亡的幼儿是不会排序的;更有可能,我还有一个长大成人的“三爷爷”,因而里父亲那一辈的大爷佰佰们才称呼我奶奶为四婶。

也许我的那个“三爷爷”当年已婚并已有了一岁的大儿子后被阎锡山抓去当兵,参加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历时7个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死伤30万人,以蒋介石胜利,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军失败告终。军阀浑战,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灾难。

在晋绥军失败从山东往回退逃过黄河时,或许,我三爷爷已经受伤,因体力不支,被黄河冲走了。一个小兵,死了也就死了,这就是万恶的旧社会,那些军阀们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人缘比较好的,还有个好心人给里报个丧信。或许,给三爷爷家报信的那个好心人正是三奶奶后嫁之夫吧。

一个是儿子死了,一个是男人丧了,媳妇怀着胎儿、带孙子要改嫁他人,婆婆气急骂之,媳妇委曲生怨,婆媳之间矛盾激化,吵闹成仇。因此活着的时候当事人都闭口不提,解放后政治形势又非常敏感,一个在阎西晋绥军打战丢了性命的人,谁又敢提? 茔地里自然也不敢为其立衣冠坟什么的了。

当事时,我祖奶奶只能告戒后辈儿孙:三子少亡了。

那么,安定村张振家、张振和兄弟两到底是不是我张家的人? 还需要更有力的考据资料,或者做个DNA检测。

本故事为作者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偶然。


上一篇:李卫民 || 杏婶
下一篇: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