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清朝各个阶段,都有哪些军队编制

2023-05-06 21:54:03

晚清咸丰年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军事力量发生变化的分水岭,在这之前,正规军由八旗军和绿营军组成,入关时满汉蒙各军共有24支部队12万人,分为京师的禁卫军和地方驻扎军。清初期地方八旗驻军中,又以内陆各省和满洲故土驻军最多,当时内陆各省八旗军有防区二十多处,兵力4.5万余人。

绿营军也分驻各地,但是人数远多于八旗军,康熙至嘉庆两朝有60多万人,驻防地也更多。八旗军的编制比较稳定,由每300人的佐所构成。绿营军的基本单位则是标,每标的大小不尽相同,多的有几千人,少则千八百人。为防止官兵之间待久了,会形成私人关系而导致将领拥兵自重,清廷规定八旗绿营高级将领每三至五年必须在各驻地之间调防,并且不能在本省任职。作战时,则从各地临时调遣部队混编,这种方法使清朝除吴三桂之外,没有其他将领造反。但是却降低了军队战斗力,原因是兵不识将,而将领之间也彼此不合。

清朝中期以后,因为体制原因造成八旗军腐化严重,绿营军衰败不堪,因此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难当大任。万般无奈之下,清廷只能下旨让各地办团练,以协助官府剿灭叛乱。勇营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成为清朝主要的防御力量,清穆宗同治帝在位时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各省这种部队达到30余万人。当时最出名的勇营是湘军,在其解散前有13.2万人,相比之下另一支勇营淮军在1871年只有不到5万人。但是精锐的淮军战斗力更强,分驻在直隶、江苏、山西、湖北和陕西几个省。

勇营与旧式八旗、绿营相比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他们的官员和勇丁之间,具有紧密的个人联系。比如湘军组建时,就是由营官自选哨长,哨长自选什长,什长则自己选定勇丁,当变换营官时,该营的所属也都要更换。因为勇丁平日里和官佐恩谊相孚,临战时就能患难相顾,对私人关系的注重使勇营获得了绿营所没有的聚合力,这也是其战斗力强于八旗和绿营的原因。但是亲密的个人关系也成为勇营的一个缺点,将领们会隐瞒部属的缺点和错误,而袍泽观念也使得部队成为个人私产而不是国家的军队

甲午战争爆发后,作为勇营的淮军成为清军主力,但是战争中暴露出因为没有采用近代化训练,战术思想还停留在古代,淮军面对具有近代化建军方式的日军,在战斗中毫无章法乱打一气,结果是一败涂地。面对这个局面,清政府决定效仿西式练兵方法,筹办新式军队。新军的特点是摒弃了八旗和绿营的世兵制和勇营的募兵制,从而建立起现代的征兵制度。清末新军共36镇,每镇12500人,总兵力有45万。

新军这45万人是常备军,服役期3年。新军士兵服期满后,还要继续在3年中接受两次训练,成为续备军和后备军,再服役4年后,才能正式退役。新军征兵是比较严格的,条件是身体健康,年纪在20-25岁,在本地居住或者有家的人才有资格当兵,而有鸦片瘾或者屡次触犯大清律法的人则一概不准入伍。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一些官员招兵时收受贿赂或者为了完成任务,招收了许多被解散的绿营兵丁、裁撤的勇营勇丁、一些有劣迹的人和城乡的流浪汉也加入了新军,因此,清朝的新军终归还是个换汤不换药的状况。

清朝寄希望于训练新式军队维护其统治,但是不改变腐败落后的制度,任何武装力量也不能拯救这个逐步走向灭亡的腐朽政权。


上一篇:老祖宗忠告:“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十个字道尽人情世故
下一篇: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