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之缘浅说

2023-05-06 21:54:03

摘要: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东游会稽,祭大禹,立石刻,饰省习俗,彰显皇帝神圣权威,越人起意,“彼可取而代也”;望南海,访句曲,再琅琊,寻求不老神药,却驾崩沙丘。

关键词:始皇会稽大禹 神药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东游,祀虞舜於九疑山。过钱塘,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于会稽山。还过吴,从江乘渡。北至琅琊。问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事。至平原津而病。始皇三十八年(前209)七月,始皇驾崩沙丘平台。秦始皇何缘要东巡会稽?

一、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缘起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一颗陨石从东郡上空坠落,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死亡,土地分割。”秦始皇知道该事后,十分震怒,下令追查。因查不出结果,就命人把居住在陨石坠落附近地带的村民全部杀掉,并毁掉陨石。到了秋天,有使者转呈一块玉璧给秦始皇,玉璧上有“今年祖龙死”之语。秦始皇让御史审视玉璧,发现是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巡视长江时留下的。秦始皇十分迷信,急忙命人占卜,卜得“游徙吉利”一卦。于是安排了东巡会稽之行。

二、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之缘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秦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于会稽山。李斯请书。其文有:

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会稽石刻指出始皇东巡会稽的两件事,一是“饰省习俗”,二是“追首高明”。

“饰省习俗”,即宣扬新习俗,废止旧习俗。其碑文中有: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所谓“禁止淫佚”者有二:对丈夫而言,禁其“寄豭”,寄宿他女子之室,杀之无罪;对妻子而言,禁其“有子而嫁”。若逃嫁,子不得认其为母。

“追首高明”。祀虞舜,祭大禹。会稽是大禹的王兴之地,也是建立统治秩序的地方,又是大禹病故埋葬之地。《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

昔者,越之先君无余,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问天地之道,万物之纪,莫失其本。神农尝百草、水土甘苦,黄帝造衣裳,后稷产穑,制器械,人事备矣。畴粪桑麻,播种五谷,必以手足。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小大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其故何也?曰: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于会稽。及其王也,巡狩大越,见耆老,讷诗书,审诠衡,平斗斛。因病亡死,葬会稽。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一盛一衰。当禹之时,舜死苍梧,象为民田也。禹至此者,亦有因矣,亦覆釜也。覆釜者,州土也,填德也。禹美而告至焉。禹知时晏岁暮,年加申酉,求书其下,祠白马。禹井,井者法也。以为禹葬以法度,不烦人众。[

越人是大禹的苗裔,世代奉祀大禹。秦始皇祭祀大禹,会稽刻石,在越人的文化传统中,彰显皇帝的神圣权威,取得越人的拥戴。

三、始皇东巡会稽缘中缘

秦始皇是正月甲戍到大越。大越县时为会稽郡属县之一。秦始皇登会稽山,命李斯立碑,改大越为山阴县,强徙土著山越人于余杭、浙皖间,并使人在剡县的剡山凿坑泄王气。后来,〔宋〕高似孙《剡录》有载:剡山为越面,县治府宅其阳。北出一峰,曰星子峰,比他山称峻竦。冈陇迢递,与星婺脉络,其下曰剡坑。世传秦始皇东游,使人凿此山以泄王气。土坑深千余丈,号剡坑山。①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想要让自己长生不老。这样的想法被方士徐福知道后,向秦始皇说明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那里有仙人居住,有不老神药,并毛遂自荐,愿为秦始皇前去寻找不老神药。秦始皇得知有人甘愿赴汤蹈火为自己寻找,自然是应允。于是,徐福便带着秦始皇给他的金银珠宝,开始东渡寻不老神药。

第一次东渡回来,徐福并没有给秦始皇带回来什么不老神药,而是向秦始皇撒了个谎。他告诉秦始皇,东方确实有不老神药,但是那里的神仙看不上他带过去的金银珠宝。神仙一定要三千童男童女和人世间的珠宝才能给他不老神药。

为了能够得到不老神药,秦始皇付出再高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下令搜集各种珍宝,准备好充足的食粮物品。还在西南夷的部落中选择了一些童男童女,给徐福带去海渡三仙山最适宜的会稽达蓬山(现属宁波慈溪)(浙江人文地理大型记录片《寻舟记》)。始皇上会稽,望南海,望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始皇东巡越国故地,上会稽,祭大禹,望南海后的归程中,“还过吴”。秦始皇过的吴地,指现在苏南镇江一带。去那里干什么?《真诰·稽神枢第一》有载:

北垂洞口一山名良常山。本亦据曲相连,都一名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秦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祠虞舜於九疑。浮江下,观借柯,渡梅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至西百二十里,从峡中度。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于会稽山。李斯请书。而过还诸山川,遂登句曲北垂山,埋白玉一双。于是会群官,飨从驾,始皇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也。”尔乃群臣并称寿,唤曰“良为常”矣。又鸣大鼓,击打钟,万声齐唱,洞骇山泽,赞乐吉兆。大小咸善,乃改句曲北垂曰良常之山也。良常之意,从此而名。②

《真诰》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纂的。《真诰·真诰叙录》曰:“真诰者,真人口授之诰也,犹如佛经皆言佛说。”口授即面授,《真诰》记叙的是真人们锦帔玉珮,乘云轮,月夜下凡,与杨羲、许谧口授之诰。《真诰》记载秦始皇东巡会稽,祭大禹归程中上句曲山的诰授,对于研究秦始皇东巡会稽之缘故非常重要。

陨石事件后,信奉道教的秦始皇,越发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为了能够永葆青春,成为永垂不朽的皇帝,想到了神山句曲山。“句曲山,秦时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也。外又有积金山,也因积金为坛号矣。周时名其源泽为曲水之穴,按山形曲折,后人合为句曲之山。汉有三茅君,来治其上时,父老有转名茅君之山。三君往曾各乘一白鹄,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是以发于歌谣。”句曲山是仙家所在,长期有神仙居住。当时著名方士李明等人正在句曲山修道炼丹。始皇来到句曲山,得到了李明的成仙丹药。秦始皇高兴地赞叹:“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随臣拜舞称寿,齐呼“良为常矣”。③从此句曲山北麓便改名为良常山。秦始皇还在良常山埋白璧一双。“良常北垂洞宫口直山岭,南行二百步,有秦始皇埋藏白璧两只,入地七尺,上有小盘石。在岭上以覆塪处。李斯刻书璧,其文曰:'始皇圣德,平章山河;巡狩苍川,勒铭素璧。’若掘即可得。始皇所履山,皆祀以玉璧,不但句曲而已。”④

始皇去句曲山后,“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又问“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之事。“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东巡会稽,奉祀三圣,其实幌子。到会稽,挖剡坑,泄“东南有天子气”。望瀛洲,访句曲,再琅琊,求仙丹,驾崩途中。籍观之起意,谓“彼可取而代也”,激发了越人豪强的政治抱负,奋起推翻了秦皇朝的统治。

注释

①〔宋〕高似孙著:《剡录》,浙江省嵊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重版,第33页。

②〔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页。

③〔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6—347页。

④〔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页。

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 袁伯初

(中国·大禹陵·第二届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上一篇:摘桂花满鸟声乐
下一篇:胡令远、王天然:战后中日关系的原点及其延长线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