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福建的闽西南地区,有一种特殊的堡垒式建筑,它以自己丰富多彩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和独特的建筑文化,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它就是享誉世界的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闽西南常见的传统民居,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美誉,又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福建土楼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地倾倒众生,令世界瞩目?
福建土楼属于客家人特有的传统民居,始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客家人在福建地区建造的建筑。在福建龙岩市的永定县、适中镇,漳州市的南靖县、永定县、华安县内。现存的有圆楼、方楼、八角楼等30多种2万多座。
很多人认为客家人是少数民族,其实无论在哪个地区,最早居住此地为本地人,后移居来的外族人,称为“客”。永定客家人是汉族,是讲汉语方言的客家话的汉族,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他们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迁徙到福建一带定居下来。
为了很好的团结族人和抵御外敌,他们将家园设计成为围合的堡垒状。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它们采用了讲究的“三合土”材料,有的土楼为了增加墙体黏性,采用高成本的红糖、糯米等特殊材料。外墙体由土夯筑形成,内墙由木构架组成,主要是当地常见的杉木和松木等。土楼的大门、窗户、楼梯等都是用木料加工,空间的木构件完全不施彩绘油漆。不同的人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建造,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同根同祖不同户,一座楼的各户人家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
同时客家人又设计出了不同的土楼造型,最常见的就是方楼与圆楼,除外还有五凤楼、乌纱楼、椭圆楼、扇形楼、马蹄形楼等多达二十种造型的土楼。大部分土楼除外部造型之外,内部更有天地,楼内还会建造一圈到四圈不等的建筑,外圈越大,内部圈数越多。像位于龙岩永定的承启楼,就是一座有四圈环环相连的土楼。内部的那些建筑一般都是祠堂、书院等公共建筑。
土楼多处位于闽西与闽南的交界处,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盛产水稻、杉木、松木等,地貌以山区地形为主,在群山丘陵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夯土墙干透后,墙上不做任何的粉刷和修饰,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生土夯制的土墙有许多毛细孔,达到了自动调节湿度和温度的效果,南方的夏天闷热又多雨,土墙可以阻挡署气;冬天山区阴冷潮湿,土墙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隔绝寒风。除了土墙,土楼的青瓦屋顶有着大型的出檐,高大的出檐达到2-3m远,巨大的出檐有一定的遮阳面积,还能防止墙体遭受雨水的冲刷,又保护了外围的墙体。
土楼选取当地盛产的建筑材料,加上能工巧匠的建筑智慧,福建土楼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地域之美。不加粉饰的黄土墙,黑灰色的瓦顶,清水的木构楼房,建筑材料的天然本色,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称得上是独具特色,不可不称为闽西南地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