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都很美,这里静安先生并没有分出高下。但是我们怎么区分呢?拿镜头下的自然环境举例:
“无我之境”类似于远镜头、长镜头,用镜头记录云起云落、花落花开,用一种淡然的超脱出眼前景物的目光去看。这种镜头里,日出是美,日落也是美,风起云涌是美,风轻云淡也是美。好像用上帝的视角去品味人生。
而“有我之境”则类似于特写镜头、慢镜头。比如奔跑中的骏马飞扬的鬃毛和流水般的肌肉的慢镜头特写,比如飞流直下的瀑布飞溅起的晶莹水雾的慢镜头特写,比如巨大的蓝鲸跃出水面的慢镜头特写。镜头的视角是有目的的捕捉景物的最震撼的瞬间,并将其放大和延长,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再说直白点就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太好看了,我得想办法让你也看看”——显摆一下!
所以,“无我之境”很难写,字不能多但却要把读者“拉”成上帝视角,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有我之境”就像我一直提到的“带着感情,带着立场去观察去描写”,相对来说更容易写好。
还是拿太阳举例:
“芳晨丽日桃花浦”(上官仪《咏画障》)一定是一个温柔美好的日出,满眼都是小心心,出门就能碰见桃花运。
“赤日炎炎似火烧”(《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就应该是个粗布短衣、汗流浃背的苦力人儿胡乱抹一把汗后嘴中的唱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自有一股举国之少年朝气蓬勃而出,豪情千丈,势不可当。;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论是亲友离愁还是英雄迟暮,总逃不过淡淡的伤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刘禹锡《竹枝词》),这不晴不雨,忽晴忽雨的,一看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心烦意乱,变数多多。
所以孩子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