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要发展,就要凝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样才能激活组织最大活力,使组织得到有效治理,这样才能促使组织进步与发展。
《韩非子·内储说下》说:凡谋者,疑也。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困惑了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集思广益,诸葛亮在《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韩非子·内储说下》也说“莫众而迷”和“莫三人而迷”,意思做事不与人商议,一定会迷乱,因此遇事要大家一起商议,共“谋”破“疑”,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影响组织共谋破疑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组织核心权力向上绝对集中;二是组织核心权力向下绝对集中;三是组织失去核心权力约束,成为一盘散沙。前两种会形成众口一辞结果,后一种会形成众口无辞结果。
1权力核心为上绝对控制
组织核心权力向上绝对集中就会形成一言堂,领导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组织间共谋破疑机制全部停止,领导做事随心所欲,以至于组织崩溃。
周厉王残暴使人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类似周厉王钳制人口,杜绝鲠论的还有很多,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2权力核心为下绝对控制
组织中出现强权人物,以至于架空领导,成为组织权威。
赵高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羣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 ,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朱温宜为车毂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
【原文】全忠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木宜为车毂。”众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须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数十人捽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译文】朱温曾经和自己的幕僚及游客坐在大柳下,朱温自言自语地说:“这棵树应该做车毂。”大家都不做声。有几个游客起身回答说:“应该做车毂。”朱温勃然大怒,大声说:“书生们喜欢顺口玩弄别人,你们都是这一类的人!车毂必须用榆木制作,柳木岂能做!”他便对左右的人说:“还等什么!”左右数十人,拉出说“适宜做车毂”的游客全部打死。
季孙一辞同轨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原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民间谚语说:'做事不与人商议,一定会迷乱。’现在我办事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明君有事问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这样的话,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率地议论。现在群臣没有不和季孙统一口径的,全鲁国都变成了一个人,您即使问遍境内百姓,仍然不免于乱。”
鲁国群臣服从于一个人,“一言于季氏之私”,或“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会极大削弱鲁国君主对政权的控制,鲁国的利益目标和季孙的利益目标不相同,鲁国的强大发展就无从谈起。
州侯如出一口
《韩非子·内储说下》
【原文】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译文】州侯担任楚相,地位显贵并专权独断。楚王怀疑他有二心,就问左右近侍,左右近侍回答说没那么回事,众人同声,如出一口。
此处州侯指昭奚恤。
3组织为一盘散沙
组织失去强力核心,会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议而不决,议而无果,莫衷一是,犹如作舍道旁。
《后汉书·曹褒传》固曰:京师诸儒,多能说礼,宜广召集,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背尧作《大章》,一夔足矣。
4组织共谋破疑的正确方法
通过上面分析,组织要共谋破疑,就要防止上下两种的众口一辞,充分发挥上下两方面积极性,有稳定的权力核心,还得能集思广益,允许各种不同意见的充分发挥。
墨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墨子·尚同上》
【原文】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译文】上级有过失,就加以规谏;下面有好的,就去查访而加以推荐。与主上协同,而不在下属间结党偏袒,这是上级所奖赏,下面所称赞的。假如不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不报告上级,上级认为对的不认为对,上级认为不对的不认为不对,上级有过失不劝谏,下面有好的不了解不推荐,为下级袒护而不与上级协同,这就是上级所责罚,老百姓所非议的了。上级用这一原则进行赏罚,就能洞察下情而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