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念,常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庸俗。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格式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出来。日久天长,他竟嫌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日,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赶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晓畅。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过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为他的心病。终于有一日,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目不暇接。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景色,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数典忘祖”,比喻生搬硬套,机器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