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其传世作品《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如何理解庄子的这三个定论呢?有的人这么认为:无己,就是忘记了自己;无功,就是不期待建功立业;无
名,就是不追求功名。我认为,这是非常肤浅的。首先,至人、神人、
圣人,虽然三个名称有不同,其实都是一样的,是对遵循大道而有德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做出的判定。其实皆一也,都是一回事。其次,这三种称谓,是从三个角度去解释。无己,并非是忘记了自己。至人无己,指的是“无我”。至人者,与天地同其德,与四时同其序,与吉凶同其福祸,不迎不拒、不喜不悲,和光同尘,根本就不存在“我”。列子能够御风而行十多天,可以说是非常神通了。但是,终归是有一个“列子”存在,才可以有御风的驾者。说明列子与风并没有融合为一体,二者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真正无己者,则与风一体,如风一样来去自在,何须御风?正如“上善若水”,遇江则流,遇谷则屯,遇阻挡则绕,遇悬崖则飞瀑。自身即是水,何须御水而行?无功,并不是不求功业。事成身退,功从何来?可以用杜甫的一首诗做个理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到了,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生机勃勃。但春雨并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为什么?春天到了,春雨就应降临大地。春雨的到来,并不是为了自己有功于万物,而是在这个季节,就应该有春雨。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本来就是天志造化之神功,非春雨自己所强行可以做到的。所以,神人只是顺应了自然的需要,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因此“无功”,就是说,没有功劳。无名,并不是不求名气。这里的“名”有另外的理解。名,除了名声、名字等外,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动词:认识、探索、描述等。
圣人,与日月同辉,与万物一体,其心一也。但在日常,仍然与常人无异,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说:圣人,外表上与常人一样朴素,但内在里却如玉一样纯洁。孔子初见老子后,说迎之不见其首,随着不见其后。因为难以知道其全貌,无法描述,不知所在,因而“无名”。古人云:圣人者,立言、立德、立功。只所以如此说,是圣人之言,是为经典;圣人之德,恰如日月;圣人之功,泽被世间。圣人之言,并非自己所说,实是天地大道,不论说与不说,都遍布天地间。圣人之德,非其故意显露,如红日光照,实是本性显现。圣人之功,非其有意为之,实是春风化雨,皆是自然。所以,至人无己,与万物一;神人无功,与四时序;圣人无名,与天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