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老舍在京城“旗族”之家——这是一个有重要底蕴的事实。老舍是满族人,是北京人,再加上他出身于下层穷苦市民阶层,这三个基本属性,正是营造起他那辉煌艺术殿堂的三个最初的社会人文支撑点。
——关纪新
王瑶先生曾说过:“从根柢上说,老舍先生的内心感情是忧郁的。”在《月牙儿》里我们看到的正是哪个忧郁的诗人老舍,从而近距离地接近他。如果再多思考一下,甚至还可以悟出就是老舍的幽默背后也深藏着苦涩。
——范亦豪
在声音的空间里体味地仔细和欣赏老舍的语言音乐吧!如果我们仅仅爱看老舍的文字,而冷淡了老舍的这个绝活,忽视了“听”老舍,就会十分可惜地与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失之交臂了,也辜负了老舍大有深意的苦心呢?
——范亦豪
老舍最擅长写的是旧北京的下层市民生活,这和他的满族出身直接相关。随着清朝的覆灭,北京城的下层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又一时学到难以有效的谋生手段,为饥寒逼迫,大批涌入城市贫民的生活行列。他们当中,拉洋车的、当警察的、卖艺的、作工匠的、干小买卖的,以致沦落为技女的,都大有人在。青少年时代的老舍,与他们在命运上是休戚与共的,他在成了作家以后,仍旧满怀深情地关注着这群苦同胞的遭遇。于是这类含有满族血统的生活原型,便络绎不绝地被作家引进了他那些不朽的作品中,成了我国文学画廊上的艺术典型。
——《老舍的文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