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齐如山 ‖ 北平城内的名胜——故宫 天坛 地坛

2023-05-06 21:55:15

北平的名胜,可以说是世界驰名,不但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知道的也不少,似乎不必再多赘。但这篇文字,是谈整个的北平,若不谈到名胜,也算是一个缺点。而且我所谈的,总是想在大家不大理会的地方来说。其余有些地方,虽然很重要,但大家既是都知道,总以少谈为是。且此文与名胜的专记不同,不必太详尽。或者有人挑眼,说该写的不写,不该写的倒写了许多;但如果写的太详,则另一方面也许有人说,在以前的记载中,已经看过了,何必再写呢?古人说“岂能尽如人意”,还是以稍省篇幅为是。


故宫

故宫的情形,早就为世人所知,民国开放为博物院,任人游览之后,更为大家所详知,不必多赘,但有清一代,也有许多的变化。例如从前宫中大规模庆贺的场所,是寿安宫,后改为寿康宫,在西北角上,其中有三层之戏楼。按三层的戏楼,每处只许有一座,如圆明园(毁于火)、颐和园、热河行宫,及此。后毁于火,便未重建,现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办公之所。后来修的宁寿宫在最东边,亦有三层戏楼,光绪年间西后即住此。

以上这两处,是大家不易逛到的地方,其实这是宫中规模最宏阔的两处,比长春宫还大得多,其余差不多都是明朝的旧样子。乾清宫曾被焚。光绪年间,太和门也失火,都是又照旧修复,一毫未改。惟太和门之匾额,改为吾高阳王法良(字弼臣)所书。宫中的情形,据理想是应该庄严肃穆,但有些地方的情形,却不如此。我于童年时,因认识太监,曾经进去过一次;光绪二十六年,很进去过几回,所以对于里边情形,看到过一些。在皇上常经过的地方,当然是相当洁净,稍背的地方,也是大堆的炉灰垃圾及茶叶果皮等等。尤其是西北一带靠紫禁城墙的地方,因宫中不用,都是归太监的亲戚本家暂住,里边有小饭铺、小茶馆、鸦片烟馆、赌局,等等,都是全的,盖里边的太监,出来一次很远,多在此处来消遣。皇上看不到,内务府怕得罪太监,又不敢举发,遂腐败到如此。据清官吏的记载,一次被皇上知道了,迁出去了两干多人,足见其处闲杂人等之多。最奇怪者,是太和殿等处,也非常之脏。

光绪戊戌,我随先君上朝,进东华门一直往北,出来时先君欲带我逛逛,乃由太和殿前经过,出太和门往东,再由东华门出来,在太和殿前月台上(丹墀)看到许多人粪,干脆说就是一个大拉屎场;丹墀下院中,则蓬蒿满院,都有一人多高,几时皇上经过,几时才铲除一次,这也是大家所想不到的。民国以后,却洁净多了。

天坛

在帝王时代,国家最大的典礼是祭祀,祭祀最重的典礼,莫过于圜丘。天坛即是圜丘,所以在全国之中,是最庄严的地方,在前清时代是不许人随便进去的。但看守天坛之差役,曰“坛户”,若同坛户认识,则进去也很容易。

天坛坛户在光绪年间多为文安、霸县一带之人,因同乡关系,多很熟,所以彼时进去逛过几次。在光绪二十六年以前,诸处都很齐整,祈年殿前两庑中,存着全份的庙堂用的乐器,十分整齐。二十六年被人抢了去,后来虽然又都补上,但质料就差多了。民国后又失去不少,下余几件现存先农坛殿中,都是不能用的东西了,光绪十几年,经过一次大火,正在大雨之际,忽然燃烧起来。据坛户说,一个大雷就起了火了,这话确很靠得住。全城水会虽然都赶到,但都是现灌水,用人压的激筒,不但彼处无水,就是有水,也无济于事,整个祈年殿被焚。现在所存者,乃光绪年间补建,工程也还不错。

北京从前官场救火的规矩,可真是一种笑谈,这里附带着谈几句。前清时代,凡殿庭官房失火,所有官员,都应该前去救火,但不必到着火之处,都是到午门外左边一亭中,投自己一个片便妥。事后查点,倘无名片,则任凭该员在火场出多大气力,也算没用。光绪年间有三次大火,一是太和门,二是天坛,三是户部,各官员都是这种办法,不过据官场人说,从前可以说非投名片不可;光绪年间就模模糊糊,大多数都不去投了。

前边说国家祀典,最重是幽丘,因为他是祀天之所。皇帝祭时,要乘辇,用卤簿大驾,并派若干亲王、贝勒、公爵等,及许多官员陪祭,又有许多亲王下至公爵等若干人在午门外跪送,回来时还跪接。这里还有《律吕正义后编》一部,其中记载的这种礼节甚详;此书本很难得,本应该全录,以便读者,但字数大多,兹只抄录一段如下,亦可知其大概了。

每岁冬至,大祀天于圜丘,皇帝亲诣行礼。前期皇帝诣斋宫,卤簿大驾全设,奉辇官进凉步辇,至太和门下祗侯。已刻太常寺堂官一员奏请皇帝乘礼舆出太和门降舆升辇,午门鸣钟,不作乐,不陪祀之王以下各官俱朝服于午门外跪送。驾至南郊,由西天门入,至昭亨门外降辇。前引十大臣,赞引官恭导皇帝入棂星左门升坛,恭视神位。

分献大臣分诣神库视笾豆,神厨视牲毕,十大臣、赞引官、对引官,恭导皇帝由御路出至升辇处,升辇诣斋官。从祀各官俱蟒袍补服分翼排列于斋宫门外祗迎。皇帝降辇升礼舆入斋官。至日太常寺堂官一员于日出前七刻奏请皇帝御礼服出斋宫升辇,太常寺官二员恭导至铺棕荐处,退;皇帝降辇。前引十大臣、赞引官、对引官,恭导皇帝入更衣幄次,更祭服。俟安奉神位毕,大常寺堂官奏请皇帝行礼。皇帝出幄次盥手毕,赞引官、对引官恭导皇帝入棂星左门升坛正阶,至二成黄幄次拜位前立,鸿胪寺官引王、贝勒等在三成阶上排立,贝子、公等在阶下排立,从坛分献官四员在公后排立。文武各官在棂星门排立。

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司乐官引武舞生执干戚进:赞引官奏“就位”,皇帝升拜褥上立。典仪官唱“燔柴迎帝神”,炉内燔柴,司香官捧香盒就前向上立。唱乐官唱“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司香官进各神位香炉旁跪,赞引官恭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香案前立;奏“跪”、皇帝跪;奏“上香”,皇帝举炷香上炉内,又三上瓣香,毕,兴。以上不过一段,类似这种礼节,还有几段。还有文舞生的舞:再如进俎,初献礼,献爵,读祝文,上香,献帛,武舞,亚献礼,文舞,终献礼,赐福胙,撤馔,望燎,等等。

每次都得跪拜行三跪九叩首礼者几次。不但在上天神位前行礼,连配享的皇帝前,也得各个行礼。礼毕还宫的时候,与来时差不了多少,凡头一天跪送的王公,还得跪接。

我所以要抄这一段者,因为逛天坛的人,都是只注意他的建筑,不管他的用处,大家看过上边一段文字后,对他的用处,也就可以稍稍知道一点了。前边所说至南郊,南郊者,南城外也。凡坛除社稷外,都应该在城外,如地坛、日月坛都是。天坛原亦在城外,后增建外城,就把他圈到城里来了,但仍须曰南郊。

地坛

地坛在安定门外大街路东,天坛名“圜丘“,地坛名日“方泽”。其规模虽小于天坛,然重要也差不了许多,皇帝每年夏至要祭祀的。不过其中重要的建筑,天坛都是圆形的,此处都是方形的就是了。到北平的人,都要参观天坛,到地坛去的就很少了。

阅读链接

齐如 ‖ 老北京可以写或该写的都太多

齐如 ‖ 北平的沿革和形势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19岁入同文馆习外语,通德、英、法文。后留学西欧,涉猎外国戏剧,辛亥革命后回国。与梅兰芳为契友并为他编写剧本,曾任北平戏曲音乐分院副院长、《戏曲丛刊》和《国剧画报》主编,发起组织北平国剧学会,出版《戏曲大辞典》等,为京剧的发展、普及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后居住在台湾。戏曲理论著作有《中国剧之组织》《国剧概论》《国剧漫谈》等。历史著作有《北平三百六十行》《故都琐述》《北平零食》《北京土话》等,晚年撰《齐如山回忆录》包罗万象,在海外有“文豪”之誉。‍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上一篇:苏东坡的一个好兄弟,一辈子不光娶了公主,还娶了8个小老婆
下一篇:北派四化紫微斗数:象法篇(上)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