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突击队,应到31人,实到31人。”
2014年,西安烈士陵园处,黑豹突击队队长郭继额看着眼前仅剩的5个人,沉痛地喊出了这句话。
虽然战友已经逝去,但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记忆早已刻入骨髓,郭继额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他心中,他们永垂不朽,从未离去。
每当他想起那场惨烈的老山之战,总忍不住泪眼迷蒙。
1987年1月7日,中国军队向中国和越南的边境——老山,发动了两个团规模的进攻,这次行动被称为“黑豹突击行动”。
黑豹,喜欢在夜间出没,行动迅猛有力,是对本次战斗顺利进行的美好寄寓。
可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此次战斗,持续了10多个小时,战斗结束后,黑豹突击队31人中只有6人没负伤,自己走下战场。剩下的战士们,有的牺牲,有的重伤在身。
究竟为何要进行这次的“黑豹行动”呢?它的结果如何?整个战斗过程发生过哪些催人泪下的故事?
作战前奏1984年,越南不顾中越边境法例,公然在我国边境出兵作乱,严重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安全,我方与越方多次在老山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被称为老山战役,从1984年到1993年,持续了近9年之久。
那拉口,连接着中越边境的重要通道,是两军防御作战的主要地点,我方多次出兵都没能攻下此地。
那拉口东西南三面高,山地中间以北,地势不断降低,远望如老虎张开的血盆大口,地形以山地为主。
中越双方的前沿阵地紧贴,参差交互,距离远的有数百米,近的不过十多米,双方战士常常能够看到彼此的身影。
除了地形地势的难以攻破,那拉口的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
此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阴雨绵绵,空气潮闷湿润,由于中方阵地地势低洼,战士们栖身隐蔽的洞口被林荫遮盖,阴暗闷热,终日不见阳光。
官兵需要长时间留守,栖居的洞穴又非常狭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
双腿时久不能活动,潜居的洞穴又阴暗潮湿,因此很多战士都得了皮肤病,他们的双脚开始溃烂发脓,有的甚至蔓延到大腿根部,身体的正常机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有时,战士们甚至连水都喝不上,只能从喝树叶掉下的晨露。
喝晨露的战士
这样的生活,无疑极大挑战了我军士兵们生存的底线。
越军还经常在那拉口发射炮火,突袭我方防御作战的官兵,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时收复那拉口,迫在眉睫。
中越双方在此地展开了多场拉锯战,越军严防死守,我军一直不能攻破。
强攻不行,只能智取。由于中越双方的阵地相距很近,就在其眼皮子底下,直接上前进攻,越军一定会迅速作出反应,很难取胜。
对此只能出其不意,乘其不备,实施突击行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而双方阵地相隔很近,我军的一举一动都在越军的眼皮子底下,白天突击并不合时宜,只能选择光线较暗时行动。
417团的4连,就十分符合夜视作战要求。
他们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各种夜视突击作战的训练,因优秀的作战能力还获得过“夜老虎训练先进连队”荣誉奖,由4连去担任突击任务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共有88名战士入选黑豹行动,组建了第一、第二两支突击队和火力队、战勤队、医疗队,共同完成此次任务。
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郭继额,担任队长一职。
第一黑豹突击队负责打头阵,共有31人。第二黑豹突击队在后面协助,火力队用炮弹对敌人的火力点进行压制,保障掩护突击队的冲刺。
1987年元月初,他们坐上了去往那拉口的卡车,有战友们来为他们送行。
尽管知道前路凶险,九死一生,可大家依然洋溢着笑脸,欢欣鼓舞,互相加油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未知的死亡。
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去往那拉口,在此之前,他们就已在那拉口防御阵地驻守过200多天,凶险恶劣的环境早已亲身经历过。
很多战士都说,这200多天的时间,已经尝遍了人生中所有的苦。
可当再次面临祖国的选拔时,即使知道面临的是什么,他们仍旧义无反顾地选择勇往直前。
为了以奇制胜,黑豹行动将采用精兵奇袭的战法,官兵们需要秘密摸到敌人跟前,在发起攻击前不进行火力准备。
黑豹行动将在不引起敌人注意的情况下,给毫无警戒的他们致命一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在作战前就训练好这几招。
一是秘密摸近,需要在不引起敌人发现的情况下秘密潜入设伏点,整戈待阵。
二是在秘密摸进之后,做好荫蔽,不被敌人发现,等待下一步计划的进行。
若突击队员在此过程中受伤,需要强忍着剧烈的疼痛,做到不发出任何声音,以免暴露目标。
必要情况下,可往嘴和中塞入布条或光荣弹,保证突击行动的正常进行。
光荣弹,如羽毛球般大小,顷刻之间就可爆炸,声音微弱,是戴在脖子上,给自己准备的,当黑豹突击队的战士们面临特殊情况时,随时拉响光荣弹,随时牺牲自己。
三是猛扑,战斗打响后,不管前方有多大危险和阻碍,突击队员都需要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歼灭值守阵地的越军。
四是砸,由火力队集中集中火力,用炮弹砸向敌军的各个防守作战点,辅助突击队完成任务。
五是巧撤,突击队员在全歼167高地的越军守敌之后,把握时机,分批安全的,一个不少地回到我方阵地。
对于这几项任务,黑豹突击队的成员信誓旦旦,势在必得,只是在回答是否能成功完成第五项“撤回”任务时,大家都沉默了。
此次战斗凶险异常,突击队员们视死如归,早已做好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准备。
担心一次性去往那拉口潜伏的人数过多,会引起越军的怀疑,破坏此次的行动。
我军从1月2日起,开始分5个批次秘密向167高地附近的156阵地屯兵,预计1月7日早上7点开始行动。
1月6日凌晨,第一批突击队队员成功潜入越军167高地附近的潜伏点,每个人都严阵以待,精神高度紧绷。
是夜,沉静如海,每个突击队队员都屏气凝神,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东边的天幕拂晓,露出了鱼肚白,时间已经接近7点,战斗即将打响。
距离战斗还有10分钟的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
突然,越军的炮火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三枚炮弹,落入了黑豹突击队所隐秘的位置,炮弹轰的一声爆炸,连发三声巨响。
突击队员们眼睁睁地看着战友董永安遍体鳞伤,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是他们的计划败露,被越军发现了吗?董永安的伤情如何?
此时,一丁点儿的异常就会引起敌人的连天炮火,使他们葬身于此,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此次战斗,他们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成败在此一举。
董永安咬紧牙关,拼命忍受着伤口所带来的疼痛,胸腔中有一种呐喊的冲动就要喷薄而出,他知道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
自己虽没了希望,可其他队员们还要继续战斗下去,无论如何,都不能因为自己,暴露了他们,他决心赴死。
董永安毅然决然地拿起了挂在胸前的光荣弹,塞入嘴中,瞬间他就倒了下去。
突击队员们含泪注视着,董永安最后的一举一动。最后这10分钟,他们过得格外煎熬。
其实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那3枚炮弹,只是越军盲目打出的冷弹。董永安用他21岁的年轻生命,换回了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
当董永安被抬下战场,战地医疗队清洗他的遗体时,他塞入嘴里的那颗光荣弹怎么也取不出来,迫不得已,医生只能用剪子剪开他的嘴角,光荣弹才被取出来。
撕裂带血的嘴角,年轻稚嫩的脸孔,永远沉睡紧闭的双眼,构成了无比残酷的画面,他永远停留在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
计划没被发现,战斗正常进行。
7点一到,“黑豹突击行动”正式开始。我方的炮击打响,李国胜作为班长,身先士卒,带头从隐蔽处冲了出去。
周围硝烟弥漫,视野能见处只有5米,各种火炮的爆炸声和呼啸声震彻云霄,他们朝着先前在沙盘预演的路线,朝目标前进着。
李国胜跑在第一个,马占福跑在第二个,后面还跟着3个战友。
双方交战激烈,越军的暗火力开**,击中了跑在第2位的马占福,他的腹部连中数弹,体力不支,向前倒去。
马占福知道,敌军的暗火力点,阻挡着后面战友的进击,是目前突击行动的最大障碍。
为了黑豹行动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他义无反顾地背着炸药包和爆破筒,向暗火力点爬了过去...
当时敌人火力猛烈,阻断了后面队员的进路,他们无法冲上前去战斗,此时前线只剩李国胜一个人。
李国胜冲在第一个,后面的情况他无暇顾及,当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后面没有队员继续跟进时,他这才转过头回望了一眼。
这一眼,让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以至于后来每每回想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同时伴随着的,是马占福声嘶力竭一声地呼喊“班长”,然后他就将爆破筒扔进洞里,点燃了炸药包。
“轰”的一声,马占福在爆炸的火光中被炸飞,接着重重摔下,壮烈牺牲,终年20岁。
他出生在青海省大通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战前,他曾给父母写了一封遗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假如凯旋的队伍中找不到我的身影,请二老不要过分悲伤,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是为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而战,死也是无限光荣的。”
有些东西,无论怎么选,都是会有遗憾的,忠孝自古以来就难两全。
马占福虽然倒下了,可他用生命端掉了越军的一个火力点,为后面的战友继续跟进战斗,提供了宝贵的时机。
黑豹突击队前仆后继的同时,火力队的炮弹连续不断地划过天空,砸向越军,掩护着突击队的前进。
不到5分钟,敌人的18个洞穴就被全部封堵,突击队一路高歌猛进,接着全歼敌军守敌,一小时零六分就顺利打到敌人隐蔽藏身的洞口,成功攻占越军阵地,随即坚守既得阵地。
到早上9点多,黑豹突击队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剩下的就是如何安全地撤离。
突击队员当时以为战斗已经结束,可谁都没有想到,这只是一个起点,后面还有更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
越军自知那拉口所在的“167高地”已经失守,却还在负隅顽抗。
李国胜
他们不断用炮弹猛攻167高地,阻断突击队撤回阵地的线路,导致黑豹突击队员们无法撤出战场,只能一直在洞口处等待。
李国胜单独位于一个洞口,其他的3名队员位于另一个洞口。
炮声阵阵,不断有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落在不远处,被爆炸溅起的沙石碎叶落了李国胜一身。
他左顾右盼,看了看在另一旁的战友们,心里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所在的洞口不安全可能会出事,他迅速跑到了战友所在的洞口。
没过几分钟,一枚炮弹就落在了他原本所呆的那个洞口,洞口瞬间坍塌。当时李国胜若没换位置,那枚炮弹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或颈项处,后果不堪设想。
看到此的李国胜,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靠着不错的运气和出色的军事战斗才能,穿过**林弹雨,一直走到了现在,顺利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只是是否能平安撤出,凯旋而归,此时的他,实在没有把握。
回撤路线被封锁,越军也在不断地反扑猛攻,中越双方依旧如火如荼地交战着。
李国胜和队友们潜居在洞口,由于战火激烈,电台和电话线全被切断,他们无法和指挥所取得联系,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只能焦灼的等待着。
李国胜最初还幻想过凯旋而归的场景,可外面的形势并不明朗,美好的愿景在漫长无尽的等待中,也被消磨殆尽,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期间,越军多次以火力压制,想要向他们反扑,为了坚守阵地,他们一直绷紧神经,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
下午3点,战斗已经持续了8个小时,趁着越军没有反攻的间隙,李国胜召集战友开了一个小组会议:
“现在无法撤退,外面什么情况我们也并不清楚,记得留一颗子弹或手雷给自己。如果真的撤不出去,要么自己了结,要么与敌人同归于尽,但绝对不能当俘虏。牺牲了是英雄,可当了俘虏,就是叛徒,记住了吗?”
大家眼神坚定决绝,异口同声地答道:“记住了。”随即立刻投入紧张的戒备中。
战火仍在继续,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炮弹落在地下,伴随着山风,卷起一大片火舌,进而演变为腾腾翻滚的火浪,与此同时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也不断摧击着周围的人和物。
到了下午5点多,中方和越方都已将炮弹打完了,炮火的轰隆声渐渐止息,战斗至此才结束,黑豹突击队员们分批从前线撤回阵地。
伴随着炮火声的湮灭,另一种声音开始浮现,即使在逐渐平息下来的山野中,也显得十分微弱,可它却令闻者心神俱哀。
战斗一共持续了10多个小时,双方都有损耗,许多伤员止不住地悲嚎呻吟。夜幕降临,他们的哀戚声,弥漫了整个山野。
军长钱树根看望凯旋的英雄
此次“黑豹行动”战果累累,成功收复那拉口,歼敌300多人,缴获和摧毁敌军**武器一批,摧毁指挥所9个,观察所16个,油库和**所20余个。
鲜血和生命,是所有战争的底色,黑豹行动虽然惨烈,却也圆满完成了任务。
当时,参加黑豹突击队的战士平均年龄为21岁,最大的29岁,最小的17岁。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他们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了祖国。
他们怎会不知战斗的残酷,在战斗开始前,他们也知道此一去或许会再也回不来了,都纷纷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
实在无法想象,明明处在风华正茂的美好年华里,他们又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面对死亡的。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他们用为国为民、无上光荣的信仰,换来了我们的希望。
如今,黑豹行动中所牺牲的烈士们,在西安的烈士陵园中,已经沉睡了35年。
而在黑豹行动中活下来的战士们,退伍后各奔东西,转业后从事着不同的行业。
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每年都会去陵园祭奠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或独自前往,或同战友和家人们一起。
那段刻入骨髓的记忆,他们永世难忘。
纵观历史,中国从来都不缺英雄,他们是奇迹的创造者,更是前路的开拓者,护得我们和平安宁,保得我们衣食无忧。
所有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英雄千古,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