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封耀松出生于浙江杭州,他父亲靠拉黄包车养活一家几口,从小日子就过得苦兮兮的。
为了学点东西,顺便挣点钱补贴家用,封耀松去了一家名叫“源泰丰”的炒货店做了学徒。
在那个年代,做学徒是很辛苦的,挣不了多少钱就算了,还要挨打受骂,可年纪轻轻的封耀松却展现出极为吃苦耐劳的一面,他一直在炒货店坚持到1950年,才阴差阳错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成为毛泽东的贴身卫士1949年5月,杭州解放,封耀松和同事们一起迎接了解放军的到来。那一年,封耀松只有13岁,他明白的不多,只知道日子是朝着好的方向走的。
果不其然,1950年,杭州茶糖炒货工业会成立,封耀松因为有些本事,还读过两年书,顺利当选为工会委员。
后来,杭州公安局因缺少人手,到各个公会选拔公安人员,16岁的封耀松便迫不及待报了名。
本来,时任杭州市公安局局长的易成铸是不想要他的,因为封耀松年纪太小了,看着跟凑热闹的一样。
可没想到的是,封耀松对此事非常认真,他磨了易成铸好半天,讲了不少自己的经历,易成铸听完,觉得这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但足够成熟也足够机灵,便答应了。
就这样,封耀松如愿成为一名公安人员。
1952年,封耀松被调到省公安厅警卫处,在西湖风景区某景点做保卫工作。1953年12月,毛泽东来了杭州,封耀松又非常幸运的被选中,做了机要通讯员。
封耀松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每天向有关领导传送简报,整个过程中,封耀松是见不到毛泽东的。
可他依旧觉得很光荣,每天兴致勃勃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当然,他的表现也被一些人看在眼里,比如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
1953年的一天,封耀松把一封机要文件送到厅长办公室。当时,办公室里除了厅长王芳,还坐着一位封耀松不认识的人。
封耀松很聪明,没有打扰两人的谈话,放下文件便悄悄出去了。
他刚离开,王芳便笑眯眯地问叶子龙:“刚才送文件的就是小封同志,这小伙子人不错,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读过两年书,文化不多,但还算凑乎,符合你的要求。”
原来,这人便是时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的叶子龙,此次前来,就是要为毛泽东挑选一名合格的警卫员。
他对封耀松印象不错,可出于谨慎考虑,叶子龙并没有草率决定下来。考察一直持续到1954年元旦,这一天,封耀松被易成铸叫到了办公室。
易成铸很严肃地问他:“小封,这几年你工作得不错,组织上调你去北京工作你愿不愿意?”
封耀松有点犹豫,去北京工作肯定是个好机会,但自己是家里独子,去了北京担心没人照顾爸妈。
没想到,父母特别支持封耀松去北京,他们说:“**是咱们百姓的大恩人,组织叫你去你就去吧。”
就这样,封耀松服从命令去了北京。刚好,王芳4月份要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所以,封耀松就跟着王芳一道去了。
一路上,王芳都在嘱咐封耀松,要好好工作:“不要马虎,一定要认真仔细一点,不要丢了咱父老乡亲的脸……”
这时候,封耀松还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呢,见王芳如此郑重,心里也隐约感觉到,自己要做的或许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很快,列车到达北京,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已经等待多时了。封耀松跟着李银桥上了车,他扭头看向窗外,对北京的一切都感觉好奇。
车子一直行驶到中南海,封耀松看见了很气派漂亮的房子,他有点忍不住了,向李银桥打听道:“同志,请问一下,我是去哪工作呢?”
李银桥看了他一眼,然后神秘兮兮地说:“等会你就知道了。”
他们走进一间满是书籍的屋子,书架上、茶几上、沙发上到处都是,有个人正低着头在办公桌前看书,听到声响,那人抬起头。
封耀松惊呆了,这人是毛泽东!
就在封耀松还愣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时候,毛泽东端起旁边的茶杯放到嘴边,“咦?怎么没水了?”,毛泽东轻声念叨了一句。
然后,他熟练地将茶杯倾斜一点,用手捏着茶叶吃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封耀松的紧张感突然少了一大半,毛泽东实在是太朴素了,朴素到就像家里的普通老人一样。
正想着呢,毛泽东起身来到了封耀松的身边:“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啊?”
封耀松赶紧立正站好:“报告主席,我叫封耀松!”
“是开封府的封吗?”
“不是,是一封信的封。”
听到这话,毛泽东和李银桥都笑了起来。封耀松读了两年书,虽算不上目不识丁,但也确实没比一般人强多少,他只知道自己的“封”是“一封信”的“封”。
笑完了,毛泽东继续问他:“你父亲是做什么的啊?”
“解放前,他是拉黄包车的。”
毛泽东马上猜到,这又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慈爱地摸摸封耀松的头:“又是个骆驼祥子的孩子啊……”
封耀松感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有点话痨的讲了自己的经历,期间,毛泽东一直耐心的聆听,等封耀松说完,他才问道:
“小封,我是为人民服务,需要考虑很多国家方面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有些顾不过来,请你帮帮我好不好?你帮助我,也算间接地为人民服务,咱们只是分工不同,这样好不好?”
封耀松激动地点点头:“我愿意!”
就这样,封耀松来到毛泽东身边,成了他的贴身卫士,不管毛泽东去到哪,他都会跟在他身边,寸步不离。
失败的两次恋爱当时,毛泽东有四名贴身卫士,除了封耀松,还有李连成、张仙鹏、田云毓三人,其中,封耀松年纪最小,也离家最远。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对他照顾有加,有一次,封耀松的父亲生病住院,毛泽东不仅给他批了探亲假,还从稿费里拿了100元钱给他,让他回去照顾好父母。
有时候,封耀松会陪着毛泽东去杭州,每一次,毛泽东都会嘱咐他:“小封,你回家了,应该回去看看爸妈。”
他还会拜托秘书罗光禄买好水果,代表自己跟封耀松一起回去看望父母。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很关心大家的学习发展。因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大都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毛泽东时常教育大家:
“干革命没文化可不行,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你们很小就参加了战争,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趁现在年纪不大,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啊!”
于是,1954年的一天,毛泽东找来叶子龙和李银桥,用稿费在中南海办了一所业余学校。
接着,封耀松带着毛泽东送给他们的文具“入学”了。在这方面,毛泽东是个“严父”,他时不时就会检查作业,搞得封耀松特别紧张。
有一回,毛泽东检查白居易的《卖炭翁》,这一篇封耀松可是得了满分5分,所以他很骄傲地拿出本子。
结果毛泽东一查就查出了两个错别字,直接用红笔在5分旁边写了个大大的“3”。
他笑着摇摇头:“看来你们老师也是个'马大哈’啊。”
不仅是生活学习,就连封耀松的感情,毛泽东也很操心,这下,他又成了为子女担忧的“慈父”。
五十年代,中南海流行跳舞,首长身边的小年轻们也喜欢这项运动,不少看对眼的年轻男女顺势就成了一对。
封耀松也是这样,1959年,他在跳舞过程中认识了一位文工团的漂亮女演员,被惊艳到封耀松马上对女孩展开了追求。
那时候,“毛泽东的贴身卫士”在不少人眼中是一项非常光荣的工作,女孩也是这样以为 ,她猜想封耀松的待遇福利肯定很好,加上小伙子精干帅气,便答应了。
可交往一段时间后,女孩才发现封耀松的工作不仅工资不高,待遇一般,还特别忙,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毛泽东身边的,所以,她向封耀松提出了分手。
就这样,封耀松为期一个月的初恋结束了。分手之后,封耀松有些闷闷不乐,毛泽东看出来了,跟人打听到了这件事。
之后,他安慰封耀松:“小封,我的卫士不发愁找对象,要有信心嘛。”
封耀松还是打不起精神:“不发愁,但也不是啥高兴的事。”
毛泽东语重心长:
“小封,找对象不能只找漂亮的,还是温柔贤惠的好,自己进步,也支持丈夫进步,家里和和睦睦,出去干活都有劲,你说呢?”
封耀松没啃声,毛泽东见状,继续说道:“当然,小伙这么精神,也不能随便找个麻子当老婆,至少得自己看着舒服,互相看着顺眼。”
封耀松乐了,毛泽东也露出微笑:“一定要看思想、看性格,其次才是长相,这样才能长久嘛。”
可能是因为太年轻,封耀松虽然听进去了毛泽东的话,但他再找对象的时候,眼睛还是往漂亮的那瞅,这不,他又看上了一个安徽省话剧团的女演员。
很快,两个人就确定了关系,封耀松又忘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一股脑又扎进去了。
像他这样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谈了恋爱根本瞒不住人,没过多久,身边的同事们都知道这事了,并且“一不小心”给他捅了出去。
那天,毛泽东跟大家聊天,封耀松嘴贫,跟毛泽东吐槽田云毓,说他半夜老是翻身,搞得自己睡不着。
毛泽东还以为田云毓遇到了什么事,着急地问是不是家里人生病了。
田云毓赶紧解释:“不是,主席,他造谣呢。”
封耀松哈哈大笑:“主席,不是老娘病了,是他自己病了,犯了相思病,睡不着觉。”
田云毓也不甘示弱,直接反怼封耀松:“我和我对象都谈两年了,小封最近才上头呢,主席,小封最近又谈了一个。”
毛泽东有点意外,扭头向封耀松确认。
封耀松红着脸的承认了,他跟那姑娘接触了几天,觉得她跟之前那个不一样,挺懂事挺温柔的,好像是毛泽东建议的那种。
毛泽东却有些顾虑:“小封,姑娘的情况你都了解了吗?可不要一时头脑发热。”
说到这,封耀松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姑娘的了解不多,可他沉浸在热恋中,哪管得了这么多:“主席放心,我以后会了解她的。”
毛泽东无奈地摇摇头。
第二天,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夫妇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便拜托他们打听一下女方的基本情况。
当天晚上,曾希圣便打来了电话。电话中,曾希圣吞吞吐吐地表示可能不太合适,毛泽东问怎么了,曾希圣说女孩比封耀松大三岁。
这点毛泽东倒是不太在意:“这不是问题,女大三,抱金砖,更何况人家长得显小。”
“不是,主席,我还没说完,这女孩吧,离过婚,带着个孩子……”
这点毛泽东可做不了主,他扭头询问旁边的封耀松:“离过婚、带孩子可以吗?”
封耀松失望地摇摇头。
见封耀松心情不好,毛泽东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咱慢慢来,以后我帮你看看。”
帮封耀松做媒说来也巧,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人给封耀松介绍了个对象。
那天,江西省委书记杨尚昆夫妇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惦记着给封耀松找对象的事,便拜托杨尚昆的妻子水静给封耀松介绍个合适的女孩。
刚好,水静认识一个挺不错的女孩:“我们那有个叫郑义修的姑娘,今年刚毕业来我们这当护士,方方面面都挺优秀的,就是不知道咱们小封能不能看得上。”
封耀松点点头,毛泽松了口气:“好,明天我给你放个假,去接触接触,水静介绍得肯定没错!”
当天晚上,水静来到郑义修的宿舍,跟她讲了封耀松的情况:“小郑,我今天看望毛主席的时候,发现他身边的卫士长得都挺不错的,人高高大大的,也机灵稳重。”
郑义修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水静是给她介绍对象呢,她害羞的低着头,手里不停摆弄着衣服。
“主席让我帮小伙子介绍个对象,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了,主席听了你的情况,也挺满意的,你要不要见他一面?”
郑义修纠结了一会儿,最后答应了见面。结果,俩人一见如故,成天约到河边散步聊天。
后来,封耀松随毛泽东回了北京,俩人开始书信交流。
可能是对封耀松有些不放心,毛泽东时不时就得关心关心两个人相处的情况,他嘱咐封耀松一定得把握住这个好姑娘,好好对人家。
封耀松明白,他努力对郑义修好,可他文化程度有限,写封信还都是错别字。为了不闹出笑话,封耀松写完信后,都会交给毛泽东检查错字,久而久之,毛泽东成了他的“智囊团”。
有一次,毛泽东看过信后,告诉傻乎乎的封耀松:“小郑发'信号’了,你是时候把关系挑明了,这种事还是得由男方来,姑娘家多少顾点面子。”
于是,封耀松在最新的一封信中,大胆地写上了:“小郑,你愿意嫁给我吗?”
不久后,他收到郑义修的回信:“你这个榆木脑袋终于开窍了,这种事怎么能让我先说嘛。”
等毛泽东再问起情况的时候,封耀松满脸通红,毛泽东一看就明白了:“知道了,大局已定,我等着吃喜糖了!”
1961年,封耀松和郑义修喜结连理。婚后第二天,小夫妻就拿着喜糖,来感谢毛泽东。
毛泽东笑着送上祝福:“祝你们白头到老,早生贵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