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重耳流亡途中,从不谙世事的贵族公子,逐渐成长为有胆有识的国君

2023-05-06 21:55:15

前言

通过《左传》的叙述,可以得知重耳从十七八岁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他虽然失去了养尊处优的贵公子生活,但正是基于此,他才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游遍各国,结交贤臣,从而依靠大国帮助返晋;了解各国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为其日后利用各国矛盾,并在其中周旋打下基础。重耳流亡途中,他从一个不谙世事,安于享乐的贵族公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胆有识的国君,此时的重耳既有粗暴无礼,富贵娇纵的一面;也保有礼贤下士的君子人格。既有政治远见,也存有狭隘意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

宋襄公赠马,为重耳知恩图报,营救宋国的城濮之战做了铺垫。“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左传》主要通过叔詹对郑文公的劝谏,从重耳实受命于天、晋国内忧外患的实际、多有贤人辅佐三个方面说明重耳定然会成功的原因。借外人之口对重耳的德行大加赞誉。“及楚,楚子飨之”,在回答当时国力强大的诸侯国之一的楚国的问题时,虽重耳处于流亡的境遇下,仍能抗礼楚国国君,先提出了退避三舍的原则,其次再明确了自己的态。虽然子玉建议楚王杀掉重耳,但已经被重耳人格魅力征服的楚王经过多方缜密的考虑,得出重耳必将承命于天的结论,《左传》再一次通过他人之口对重耳的才能进行了充分肯定。饱受流亡之苦的重耳,由于子圉私自逃离秦国,才有机会进入秦国,对于重耳的到来,秦穆公十分重视。“秦伯纳女五人”,其中就有怀赢,怀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其母是晋献公的女儿,她与重耳是姐弟关系,论辈分重耳是怀赢的舅舅;当晋惠公之子子圉在秦国为质时,秦穆公曾将怀赢嫁于他为妻,后子圉抛弃怀赢逃回晋国即位为晋怀公,那么怀赢又是重耳的侄媳妇。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知道重耳出于何种心理,怀嬴“奉匜沃盥”,重耳“既而挥之”。怀赢的独立人格使其愤怒,怀赢之怒使重耳觉醒,为此“降服以囚”,他深知怀赢是关键,接纳怀赢并善待之,才能博得秦穆公的好感,降服以囚既是向怀赢表示致歉,同时也是向秦国特别是向秦穆公表示诚意的一种姿态,《左传》描述其虽不愿意但还是降而服之,足见重耳以大局为重,最终赢得秦穆公的信任,送其回国。

一、图霸中原,称霸诸侯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卒,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东渡黄河,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文公。历经了流亡洗礼的重耳已经成长为了即将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人物形象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重耳流亡期间,与其接触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回国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雷厉风行,杀死了自己的侄子晋怀公,晋文公在归国初的这一举动确实是带有睚眦必报的意味,但也情有可原。“吕、郤畏偪,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这体现了晋文公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但正是通过这一事件,让晋文公进一步了解了政治的本质与真相:对数次刺杀自己的仇人寺人披可以宽恕,原因是政治;那么对于落难之中有恩于自己的人,因为政治的原因,甚至也可以做出牺牲。重耳在曹国遭受了人格上的侮辱,曹国大夫僖负羁的表现则与曹国国君截然不同,即便如此,他一家也没能逃脱玉石俱焚的宿命,魏犫、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当二人同时发牢骚时,作为违背军令火烧自己恩公僖负羁一家的罪魁祸首的魏犫,晋文公仅因其勇武过人就不再追究他的责任,却斩杀了颠颉。当楚国围宋,宋人前来告急之时,情急之下做出的攻曹卫的战略决定,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楚国上钩而分散其在围宋上的注意力,更是为了报自己流亡之时,曹卫两国对自己不礼的旧愁,新仇旧恨互相叠加,不可不说晋文公是似正实谲。

晋文公二年重耳出兵平定了王子带之乱,护送周襄王复位。《左传》记载在襄王的招待宴会上,晋文公恃功而骄,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竟然请求死后用天子遂葬之礼厚葬,与天子平起平坐,遭到周襄王的断然拒绝。并妄图凭借武力使阳樊人民归顺,后经阳樊守臣以“无礼”相指责,才改变方式,以德教争取阳樊人民的归附。晋文公自归国之日起便励精图治,入而教其民,未免有些心急,但均能虚心听取子犯的意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都反映出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为其最后称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晋文公重耳的形象并非是如此完美的,他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居功自傲,恃功而骄,死后想用天子遂葬之礼进行厚葬;文公二年不自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送周王归国,占卜之后才有所行动,表现其内心的迷信色彩,以及对自己能力的预估不足;楚成王伐宋,宋王告急于晋,晋文公手足无措表现得很惊慌,体现出晋文公在国之大事面前缺乏冷静应对的能力;面对楚国子玉的挑衅,犹豫再三是否应战,并因楚公伏地吸食其脑髓一梦而厌战,都展现其作为一国之主,不尽自信的特点。

二、《左传》刻画晋文公的笔法

《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小说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但通过数年行迹的累积,也能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左传》不仅记述了晋文公的流亡生涯,还写在晋文公即位前“天不靖晋国”,“晋侯无亲,外内恶之”,而其即位后则平定了王子带之乱,辅助周襄王归还王城,且即位四年就迎来了城濮之战的大捷,会盟诸侯及周天子,建立了霸业,一直持续到春秋中叶始衰。不仅生前如此,死后尸体在棺中还要告诫国人要防备敌军过境,并因此使得晋国取得了肴之战的胜利。《左传》叙公子重耳出亡,主要指趣在“得人”,所谓“晋公子者,皆足以相国”,“有三世足以上人,而之”,因此叙事脉络不在公重耳,而在从者;叙事者不在公重耳,而是季隗、姜氏、僖负羁妻、怀赢等;以及子犯、叔詹、楚子等。就人物形象而言,女性为对比叙事,男性为类比叙事,对比类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左传》叙写了四位比较重要的女子,他们处处与公子重耳之言行形成比对。将适齐,季隗应对重耳“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之”言答得干脆大方,一句“请待子”,无所谓嫁或不嫁,情深如此,相比之下,公子重耳的自私便显得尤为突出。及齐,公子安之,从者谋行,公子不可,姜氏勉以“四方之志”,戒以“怀与安,实败名”,胸襟气度如是高尚,能割断恩爱,但公子重耳却一心迷恋温柔乡,安乐窝,对照其“不可”“无之”等语,讽刺意味尽显。及曹,共公不礼焉,曹大夫僖负羁妻能餐盘置璧,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公子重耳“受餐反璧”,谦恭辞让的君子德曹跃然纸上。怀赢面对重耳的非礼做法,争取平等权利,反诘有力,公子知惧能改,降服而囚,大丈夫能屈能伸,知所进退,此时他于人情世故已多有体悟。在男性叙事中,太子申生自缢而亡,奚齐、卓子双双被里克所杀,唯有惠公夷吾是作者有意拿来与文公重耳做类比来写的。夷吾答应以焦、瑕二地与秦,换取秦助其返国继承嗣位,但回国之后立刻背信弃义,“朝济而夕设版焉”;秦遇灾年时,接受过秦国的赈救,可秦遇灾时,晋却不救,终于惹怒秦国,导致韩原之战并遭被俘之辱。

而晋公子重耳则重信贵义,受恩必报,他重赏功臣,封绵上以志过,降原以示信,大蒍以示礼。惠公夷吾的行为无信无义,当然会遭到人们的遗弃,而晋公子重耳重信贵义,必然受到人们的拥立。奚齐的谋臣里克等都是势力之人,献公在世时,里克辅佐奚齐;献公死,形势大变,他立即杀掉奚齐及卓子,欲迎重耳回国,却又为夷吾卖力,不料落得被夷吾杀死谢众的下场,可见作为谋臣,他不忠不义。再看重耳的谋臣,子犯当断即断,勇而有谋;赵衰智慧非凡,擅长辞令;介子推廉洁高尚,功成不受赏,而且他们始终跟随重耳,丝毫没有因流亡生活的辛苦而背弃过他。两相比对,从而突出晋文公重耳才是具有安邦定国才能的贤主,只有他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结语

《左传》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对比与类比的手法把重耳与其兄弟相比较,把重耳的谋臣与其兄弟的谋臣相比较,描绘了一个知恩必报、重诺诚信、取信于民、心怀天下、善于纳谏、足智多才的春秋霸主形象。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毕竟瑕不掩瑜。


上一篇: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经历数千年沉淀,遗留众多宝贵的文化和物质遗产
下一篇:杜甫在技巧和情感上对燕的描写,引起后代诗人的注意和喜爱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