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4年的一天早上,时在明代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练完一套少林拳法,望着从山间薄雾中冉冉升起的日出,若有所悟。正是这一悟,开创了少林武术史上被称之为至高绝学的“易筋经”、“洗髓经”。
宗衡少年时特别喜欢武术,于是辗转天下,云游南北,终于在一次云游的过程当中听说了少林武术的名声,于是找到了少林寺山门。在少林寺主持的同意之下,留在了少林寺。三年之间学习了少林拳术、棍术。
之后便辞别少林寺,出家从道,但武艺之事,从不废弃。
当时少林武术崇尚力量,崇尚肌肉筋骨的强化练习。宗衡身体本弱,在高强度武术的练习之下,身体便呈现出过劳的情况。年过40,便有肌肉过劳,气息急促的感觉。
这一次,早上起来,在山间林雾当中练完一套拳之后,看着云雾中隐隐透露的红日,周山弥漫的游动云雾,身处在自然少林之间,突然想到,道家典籍当中庄子有调气导引之说。少林武术是不是可以和养气、调气结合起来呢。
没有尝试就不会有结果。说做就做。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练习、实践。少林武学史上的《易筋经》、《洗髓经》横空出世,并成为少林武术最核心的东西。
为了让这两门技艺广传世间,宗衡托名少林始祖达摩,并说《易筋经》是达摩禅师所创,并且在书籍的首页又托名唐朝初代的名将李靖、南宋初年的名将牛皋写了两篇序文。由此之后,这两门技艺成为少林武学至高无上的秘传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