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麦浪书店一亩麦田】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人心需要一亩麦田。——墨凉

致敬每一位奋斗的女性。

一、

在麦浪店的分享架上,有一本《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年出版的一本讨论女性写作的书籍。

在书中,伍尔夫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

用现在的话说,这叫:女性只有财务自由,才有创作自由。

当然,除了需要财务自由,女性还有地位低于男性的不自由要突破,伍尔夫在书中也有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1929年。1929年的时空背景下,女性还完全是男性的附属品,此时喊出从事写作的女性必须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不愧为“20世纪女性主义先锋”。

不过,即使过了快100年时间,今天全世界的多数女性——不管是不是为了写作——她们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当然,我们可以说有比财务自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独立。有了精神独立,如果热爱写作,无论多贫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比如写《傲慢与偏见》的简·奥斯汀,比如写《简·爱》的夏洛蒂·勃朗特等。

关于这一点,伍尔夫在书中引用文学教授亚瑟·奎勒·库奇爵士的话做了回应: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两百多年来,贫穷的诗人都机会渺茫……穷孩子就像雅典奴隶的儿子一样,很难实现心智的解放和自由,很难催生出伟大的文字来。

她进而说道:

物质基础决定心智的自由……女性在心智方面的自由还比不上雅典奴隶的儿子……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强调金钱和自己房间的原因。

一言以蔽之,穷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的成才机率就是比富孩子低,能够超越物质条件实现精神独立的穷孩子更是难得一见——即使他们的天份和富孩子一样。

话题扯得有点远,回到《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本书,在1929年那样的时空背景下,伍尔夫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唤起女性主义的觉醒,不管是不是为了写作,当女性意识到“我们没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进”时,男人和女人真正平等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到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年,今天的男女依然没有真正的平等,但正如伍尔夫在这本书的结尾写的:

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她就会到来,因此,无论多么贫困和默默无闻,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

麦浪书店的书架上有不少关于女性的书籍,我们为这些书籍拟了一个主题,叫“大女人,小人间”。

走进麦浪书店的客人大多数是女性,不过,会到女性书架取阅女性书籍的不多,可能是因为这些书有一部分是较难读的社科类读物,还有一部分是相对被读腻的鸡汤类读物的缘故。

在麦浪书店,文学类书籍被阅读得最多,治愈类居次。

今天的男女依旧没有真正的平等,男性就是比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优越的地位,可在社会上,女性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比男性低。

有压力就会有困惑、迷茫和焦虑,面对这些,相比男性,女性更愿意试着从书本中寻找解决之道,这大概是走进麦浪的客人大部分是女性的缘由。

这样的说法并非无的放矢,麦浪的主理人之一Nicole就接待过不少来寻求帮助的女性,她的温和与富有治愈力的语言表达,成功地为她们疏解了许多负面情绪。

女性面临的压力不比男性低,窃以为这样的压力主要在于如何取得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在性别角色、社会角色和个人角色之间的平衡,女性比男性难太多。

尤其是进入三胎时代,女性又多了一道压力,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而女性有时往往身不由己。

较早前,经麦浪会员丽丹推荐,上海文艺出版社本来计划和麦浪书店一起组织一本叫《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的读书会。但看过样书之后,我们没有把这个计划推进下去,在社会主基调已转为引导女性多生孩子的氛围下,去推进一场讲女权的读书会,不合适宜——这也有可能是我们多虑了。

如果说《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为了唤起女性主义的觉醒,到了今天,不管男女还有多少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三节会提到),至少大多数的女性醒过来并走出来了,她们和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奋斗着。

每个奋斗的女性都值得致敬,不仅因为她们要面对比男性更多的难题,更因为在男性的丛林中,她们那种超越性别界限的勇气。

三、

推荐几本社科类的女性书籍。

前面说过,走进麦浪书店的客人大多数是女性,但她们到女性书架取阅女性书籍的不多,可能是因为这些书有部分是较难读的社科类读物,还有部分是相对被读腻的鸡汤类读物的缘故。

鸡汤类就不推荐了,这类读物已经多而泛滥成“毒鸡汤”。读社科类图书的好处是它会提出和分析问题,引导人们去思考。

学会思考,并试着从一个更高的维度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女性在面对困惑、迷茫和焦虑时,可以选择的另一种路径。

关于女性的书籍,最著名的要数西蒙娜·德·波伏瓦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这本书被誉为“女性圣经”,是“有史以来讨论女性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在《第二性》中,波伏瓦同样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她强调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变化,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另外一本是《看不见的女性》,作者是英国作家、记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讲述了全世界一半人口被无视、被消声的故事。

这本书的封底,赫然地写着这样一段文字:

女性不被看见的残酷事实和代价,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趟公交、每一间厕所、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中的每一处隐秘角落。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女厕经常排长队,男厕却基本畅通无阻——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所需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女厕普遍被设计成相同大小,且男厕因有小便池而能容纳更多人;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年采用女性假人测试,也未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与骨密度等生理差异;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后效果远不如男性——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90%的药理学论文只描述雄性动物的研究,男性身体被用来代表全人类。从公共交通到政府决策,从工作场所到医院手术,在大量“性别中立”的规则背后,男性往往被视为默认选项,女性则被视而不见。

第三本是《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作者是法国作家伊丽莎白·卡多赫和安娜·德·蒙塔尔洛。本书从社会发展带来的女性角色变化、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主义哲学等角度出发,对女性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将要面对的选择及挑战做出了深度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与内在成长的真相。

第四本是《应得的权利》,作者是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在书中,她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从中我们将看到,男性如何仅仅因为性别而获得系统性的优势和特权,从而打压女性应得的权利,并对女性造成伤害。

通过本书,凯特·曼恩不仅为我们理解厌女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世界愿景——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和男性一样有权得到关注和关心。

第五本是我国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的《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女性感情与性的社会学著作,采用深入访谈个案史的方法,访谈不同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的中国女性,涉及月经初潮、情窦初开、性压抑、性学习、初恋、初吻、婚前性行为等感情与性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以真实的笔触、引人入胜的精彩案例,记录了中国女性的亲身经历,还原一代女性摆脱桎梏走向自立的过程。

此外,麦浪书店还有作家筱敏1990年出版的《女性的天空》,美国作家玛丽莲·弗伦奇的《醒来的女性》等,有兴趣的读者可到店阅读。


上一篇:【麦浪书店一亩麦田】关于旅行和乡愁
下一篇:【麦浪书店一亩麦田】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