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随便聊聊,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之前,有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恩荫制等,这些制度的共同特点就是:晋升渠道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普通百姓要做官,要出人头地,要光耀门楣,无异于痴人说梦。
科举制,从理论上说,只要是天朝子民,任何人可以参加:与贫富无关,与贵贱无关,与身份地位这些都没关系。
人才选拔,只和考试成绩相关。这对于平民来说,是希望,是曙光,从此之后,略有条件者,人人读书。
科举制对社会的变迁最直接的影响是,世家大族会慢慢消失。
世家大族历来是嫡长子继承制,但科举制出来后,那些庶子们就有了自立门户的希望。
他们不再受嫡庶之分的限制,一窝蜂的拥向考场,如果高中,就是朝廷“认证”的“候补官员”,是天子门生。
从这时开始,世家大族的成员慢慢倾向于入朝做官,对家族的观念慢慢淡了。
世家大族的消亡,从科举开始,到唐结束。
这个过程伴随着几件事一起发生,
1,教育资源从社会高层,开始向下层渗透
2,读书的目的,从“修齐治平”,演变为纯粹的做官。
这个过程是慢慢发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至少在宋朝,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了明清,基本没这种精气神儿了。
明清思想的急转直下和科举制有多大关系,这个不好说,朱元璋对文官的血腥政策,清初满人对汉民族镇压,可能都是文化下坡的原因。
先这样吧,明天继续聊。
————————————————————
上一篇:南明那些(破)事儿
推荐:五分钟搞清楚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