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来源】
古时,香港和九龙地区都属东莞管辖,而东莞盛产沉香,也称“莞香”,这种作物在香港和九龙地区广为种植,且质量优良。人们运输莞香时,需要经过广州北上,先运到九龙尖沙咀,再在附近的一处小港湾卸货,换上大船,运送到更广阔的地方去——这个小小港湾正是由于香料贸易才变得繁忙又热闹,由此,便被称为“香港”。
【字形演变】
【本义】作物的气味
“香”字的构图特别简单,上面是一株作物(
),下面是一张嘴(
),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人拿着几株成熟的稻谷、麦穗等农作物,仰着脑袋嗅闻它们的气味。
有不少解字的说法把下面的“
”解释为“田地”,但这样就难以解释“香味”了。人的感官有一种“
通感”的用法,农民辛苦劳作了一整年,等到秋收的季节,看着田里金灿灿一片成熟的作物,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稻谷香气,心里也美滋滋的,感觉一整年来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这种心旷神怡的满足感,就是“香气”带给人们最初的感官体验。
【同音近义】香——相、象、乡、向
1、相(
):“相”的甲骨文由一株庄稼(
)和一只眼睛(
)组成,意为“将眼睛贴近庄稼进行观察”,表示距离很近的“面对面”。我们所说的“相互”“相信”,都建立在“距离很近”的基础上;
2、象(
):你在动物园里见过大象吗?它是一种体型庞大、鼻子特别长的动物。无论是吃东西、洗澡,还是同伴之间的交流,都会用上它们灵活的鼻子,而鼻子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嗅闻气味”——给这种因独特的鼻子而著称的动物命名为“象”,且取意为“好闻的气味”的“香”音,也是对“同音近义”原则的一种贯彻;
3、乡(
):“乡”字的甲骨文是两个相对而坐的人,中间摆着一碗食物。甲骨文造字的时代,人们聚集在部落里,一起吃饭、一起打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很近、很亲密的,吃饭时彼此能闻到对方碗里传来的食物香气,这也是最朴素、最原始的“乡邻”之情;
4、向(
):这个字外围像“门”的部分(
)表示黝黑深邃的隧道,里面的“
”则是一道透出光亮的出口。当人在一片漆黑中摸黑前进,由于不确定自己行走的方向对不对,心里是发慌的,此时一旦看到一点光,就如同看见希望,因为这说明方向正确、离出口越来越近了。